APP下载

寻根男女平等的民族血脉与精神家园
——评《传统文化与女性发展》

2022-02-23韩贺南

现代妇女 2022年2期
关键词:著作妇女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妇女与性别思想博大精深,是滋养中国妇女运动的血脉,是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情感与精神归属。目前,学界探讨女性与传统文化的力作实不多见。于光君的著作《传统文化与女性发展》一书,对于开拓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学理融通 彰显学科归属

该著作着手于厘清女性发展与传统文化两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一逻辑理论尚且不论,关键是其概念阐释学理通融,理论视野宏阔,彰显出传统文化与女性发展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学科归属,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开疆拓域。

一般说来,具有某一学科或领域学术共同体所广泛认同的概念体系,是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成熟的重要标志。妇女学或妇女研究领域正在发展过程之中,许多概念不甚明晰。《传统文化与女性发展》一书,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跟进概念体系建设,以女性发展为核心概念,着力于相关概念(概念群)内含、外延的辨析。诸如,“妇女发展”内涵的阐释,作者立足于中国妇女发展实践,研习《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经典文本,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理论基础,确定概念要义,逐步与中国妇女发展现实连接,又借鉴妇女性别研究观点,从而对概念的阐释达到基础理论、现实观照、多学科研究观点的融通,突破以往仅从某一学科角度阐释概念的局限。在方法与方法论上自然显现妇女研究的跨学科性。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妇女发展、妇女运动、妇女工作等概念群,带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范畴,彰显其中国妇女学的学科归属。

由图3、图11、图12可知,卷筒侧钢丝绳的张力最大时,卷筒结构上的最大等效应力并非是该运行阶段内最大的。因为卷筒结构上的最大等效应力不仅与卷筒侧钢丝绳的张力有关,还与钢丝绳的缠绕系数有关。在满载上提过程中,卷筒结构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31.6 MPa,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达到最大等效应力的时间为87 s,即为钢丝绳缠绕卷筒第3层且等速阶段结束的时刻;空载下放时,卷筒结构的最大等效应力为75.12 MPa,时间在第52秒,即发生在等速阶段。

纵览古今中西 寻根男女平等之文化源流

该著作潜藏着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意识,即为何会产生传统文化与妇女发展的认识误区,言到“近代以来,把传统文化置于男女平等、妇女发展和妇女解放的对立面”“以至于一直以来存在着这样的思维定式,一提传统文化,就会自然而然想到‘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该著作采用寻本溯源、古今对照、中西对比的方法,简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平等及男女平等思想,并分别解读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一些经典论述中的平等思想。作者认为,与西方的概念思维不同,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是“象思维”“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平等是立体的、动态的、具体的,并且与生活逻辑和生活经验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平等”,这些思想资源的挖掘,对于当今男女平等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

为了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平等思想的独特品质,该著作阐述了西方平等思想的起源、现实基础与主要理论依据,认为西方价值体系的“平等”,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其特定的内涵规定。文艺复兴时期,与中世纪基督教会对人的压抑相对抗,全方位展现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启蒙运动之时,呼吁制度上的合法性与保障。其理论基础为基督教信仰,基本价值判断为“人类在原初被上帝创造时就赋予了平等性”,即所谓“天赋人权”,它成为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基本价值判断。

Fig. 2 shows the diagram of the proposed POR circuit.This circuit is composed of two cascade delay elements, and four inverters. One of the inverters, INV3, is connected as a two-inputs logic gate, which is shown in Fig. 3.

西方的平等观念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人的情感中,没有归属感。该著作认为,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才能使平等观念深入人心,而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平等”注重人格、道德、尊严等方面的“平等”,儒家的“仁”,蕴涵着丰富多维的平等思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完美的人,这与其地位和外在条件无关。这是否可以作为中华文化平等理念的基本价值判断,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该著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思想未能与西方平等对话,未能进行现代性演进。这一问题令人深思。该著作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有些偏差。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寻本溯源 匡正谬误

其次,该著作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及其塑造的优秀女性形象。作者系统回顾有史以来中国女子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诸如,五帝时代的礼仪教育,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才艺教育等,具体到各朝各代的教科书,引证大量的古代典籍,具有厚重的知识含量。此外,作者重新整理尘封久已、或被视为封建糟粕的古典文献,诸如《列女传》等,重新评价其中优秀的女性形象,或挖掘女性形象所蕴涵的优秀文化因子,表现出笃定的学术立场、勇气以及睿智的判断。

该著作着力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女平等思想,思路圆融,方法独特。首先,该著作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等思想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的体现。运用概念史研究方法,系统阐释了平等与男女平等概念在中国的出现与流传。诸如,寻根到“东汉桓帝末年,月氏高僧支娄迦谶在洛阳译出佛经14部27卷,内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4卷。‘平等’一词从此进入汉语”,以及此后复杂的历史衍变,如此长历史跨度的学术梳理,在学界较为少见,从而为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此外,该著作论述了中国女性“四自精神”所体现的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有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性别文化特质。

再次,该著作匡正以往传统文化中性别意义的误读。作者基于对经典文献的训诫,批评以时代判断代替历史判断的思维方式,纠正流传已久的错误解读。诸如,书中列举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谬传,指明文中的“后”不是生育后代的意思,而是尽到后代的责任之意。关于对这句话的曲解,该著作谈到汉代赵岐为《孟子》注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赵岐的解释被当作孟子的原意而被引用。再如,关于“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解释,非妻子如衣之意,而言夫妻感情和兄弟感情之间的差别,指夫妻感情容易修复,兄弟感情不容易挽回。又如,作者努力呈现传统文化中贤妻良母的丰富含义。近代以来,贤妻良母的女性角色评价多有变化,这一研究,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性别含义的魅力,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政府是创新体系的主导者而非独断者,因此需要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发挥组织者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著作知识含量十分丰富。论及古今中外,涉及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尤其是古典文献的训诲,通达、简练、耐读,可见其丰厚、坚实的学术功底。学术立场鲜明,表现出深切的现实关怀。

猜你喜欢

著作妇女概念
秒变戏精
试论儒家和道家著作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代妇女的工作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画家的数学著作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
毛主席著作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