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教育思想

2022-02-23刘祉圻

学习与科普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刘祉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数学,引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起学生的熟悉感,从而让数学走进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知识迁移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内涵更是能够赋予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生活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正是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牢牢把握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黄金时期,通过生活化教育促使学生在熟悉的体验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活教育思想展开探究。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自然是缺少不了生活元素,教师需要关注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点设计教学模式。情境课堂会给予学生强烈的学习体验感,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出发设计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以《位置》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学校要开家长会,你的家长要来班里开会,你会如何告诉父母哪个是你的座位呢?”教师应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件事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快进入到自由发言。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情境开展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出学生的座位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思考问题,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比如,教师提出“如何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之板书:行、列,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中,并且在课堂导入环节直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相通之处。因此,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将会积极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高度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

问题的引导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注重课堂生活化体验的同时还要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围绕问题为中心设计开放性思考课堂,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

以《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为例,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中感知知识的构建,以此加深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在课前制作简单的微课,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与“折线统计图”相关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问题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将“校园机器人大赛”引入到课堂中:“今天大家借助课前预习的知识内容对校园机器人大赛近十年来参赛每组队伍的人数进行统计,并且根据统计图分析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人数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人数最少?”学生结合预习内容与现有的知识经验逐步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每个小组。当学生将折线统计图完善后,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图中的折线(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引导下得出线段长度与倾斜角度不同的结论。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思考契机,再次提出问题:“你能够根据线段的长度与倾斜角度判断出数量变化最大的参赛队伍吗?”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预习范围,但是在前面思考的铺垫下,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因此,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折线中每条线段长度与坡度的含义,使学生清晰建构“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发现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思考中,全身心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练习环节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学生的知识掌握最终将会落实到数学习题中。传统的习题课堂中,教师习惯带领学生运用所学公式带入习题,一系列的数字计算会使学生逐渐丧失练习的兴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习题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解决于现实生活的挑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经历了本节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入新颖有趣的生活化习题,在数学习题中赋予生活的活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应用知识的挑战检测环节中。比如,教师推出“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我们班将来迎来一场装修。每块瓷砖长1.2米,宽0.8米,价格为30元,老师本次采购了100块这样的瓷砖,请你计算本次老师花费了多少元?”教师以活动作为习题背景,使学生基于第一人称的视角思考问题,由此增添了习题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练习中。

四、教学实践生活化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爱玩的年纪,趣味化课堂环节能够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知识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为学生展开趣味化生活实践的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从而有效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分组,接着要求学生在组内探究交流生活中的长方体有哪些。在气氛被调动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山芋,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为标准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分工,并且深入探究,总结归纳知识。这样的实践过程会使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探索出新的知识规律,也能使学生在趣味化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将这种能力逐渐应用在生活中。

综上所述,社会的主体是人,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围绕人展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基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打造社会舞台,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源头——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教育思想的中心内涵开展一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冷红.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25—26.

[2]周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7):46—47.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实现体育教学生活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