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导入环节的应用
2022-02-23谭春兰罗英花
谭春兰 罗英花
摘要:启发式教学因其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创新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导入环节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导入环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够全面激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能够转变过去物理课堂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初中生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其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获得更加丰富的物理学习经验。在初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并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巧设悬念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悬念导入是指在导入环节,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设置悬念,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够看清美丽的世界,凸透镜能够呈现清晰的图像,两者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纷紛猜测,探究氛围浓厚。教师适时导入,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疑问心理去学习。
二、利用问题情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特点,合理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摩擦力”的相关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一个杯子中装满了大米并压实,之后在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用力提筷子,发现杯子被提了起来,此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杯子会被提起来,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力提起的?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被有趣的问题情境所吸引,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好奇,不仅注意力得到集中,而且纷纷表现出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筷子插入大米中,提起大米的过程详细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再次观看视频,提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学生说是“压力”,有的学生说是“摩擦力”,还有的学生说是“阻力”,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思维也十分活跃,虽然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实现了自主探究与学习,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教师总结:筷子之所以能够提起大米,是因为在筷子插入大米之后,如果我们试图移动筷子,筷子表面与大米会产生静摩擦力,米与玻璃壁之间也存在摩擦力,被压实的大米对筷子、玻璃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让静摩擦力增大,于是,筷子就很轻松地将整杯大米提了起来。由此可见,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科学实验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做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师巧妙利用实验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一开始,就被丰富多样的实验现象所吸引,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要结合实验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学生在有条理地思索问题的状态下,自然也就进入了新课的探究学习之中。如在学习“电是什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塑料直尺摩擦头发,然后把直尺靠近小碎纸片,观察发生了什么。学生们发现,小碎纸片被直尺吸起来了。一个简单的趣味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摩擦起电。实验虽然简单,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新课学习中去,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初中物理教学趣满课堂,进而达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利用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物理既然是一门生活科学,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现象来进行新课导入,部分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只是机械式记忆,并不能有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也就对物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既可以提升学习氛围,也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会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天气比较冷的时候,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窗会有一层薄雾,这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汽化”成的小水珠;如果打开汽车暖气,窗户上的雾气就会慢慢消失,这是玻璃上的水遇到热的空气“液化”成了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了;夏天路边的电线会松弛下垂,到了冬天就会变得紧一点,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风可以把门刮开是因为“压强”不同等生活中有趣的现象都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反映,用生活中这类有趣的现象导入新课,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基于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在书本中找答案。
五、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一般都是生活中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具象的认识,因此,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把不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多媒体的影像技术展示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运动的快慢”这节课中,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高铁行驶的视频,让学生比比它与路旁的小轿车相比谁更快一些,回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重复播放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时引出问题:速度与时间有关系吗?与路程有关系吗?如果在相同的时间里高铁和小轿车都前进了相同的距离,那它们的速度一样吗?如果在相同的路程里,高铁比小轿车用的时间少,那么是谁的速度快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视频内容,从视频开始,以车头为准车辆进入画面,再到车辆驶出画面分别进行计时,记录两辆车用时多少,已知路程是一样的,那么谁用的时间少就是谁的速度快。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波.“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21):167.
[2]吴涛.探究“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18):93.
[3]薛欣.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0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