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天人关系的观点及孔子的天人观

2022-02-23吴永景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期
关键词:天神天命自然界

吴永景

摘要: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的问题,而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论”,其中以儒家的天人观影响最为深远。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就是在这一理念之下发展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在这一思想之下形成的。

关键词:天人关系;天人合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是多层面的。但人們对儒学的关注,大都着眼于社会政治层面的内容及其功能,并把儒学是否有利于现代化作为儒学是否具有现代价值的重要标志。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儒学作为多层面的文化传统,绝不仅仅限于非自然的社会政治层面,正好相反,它的原发性或原创性的理论价值正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

一.儒家天人关系的观点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儒家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是“天人合一”。这一观点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儒家学者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自然界不仅是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类价值之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只是认识关系,还有一种生命的情感联系、价值联系,儒家追求天人和谐,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儒家天人关系之学从开创者孔子开始,经过孟子、荀子等诸多儒家学者的发展而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生生不息,对整个社会、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关于“天”“人”的解释

在宇宙的有机系统里,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天和人的关系问题,而他们处理天人关系的基本思路便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观。

要梳理并把握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首先必须了解“天”的涵义。“天人合一”中的“天”,涵义丰富而复杂,不同的场合各有所指,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即天神、自然和天道。“天神”是指有人格意志的主宰意义的天;“自然”是指客观存在的大自然;“天道”是指自然的运行规律。“天”的涵义,大体可以春秋时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春秋以前主要指“天神”,春秋以后主要指“自然”或“天道”。

人的问题,即人的价值和人性论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人,从时间上讲,是指从出生到死亡;从空间上讲,即从纵向上来看,人处于天地之间,人要“顶天立地”,要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从横向上来看,人处于社会之中,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其实质也是人要与自然、社会和谐。人如何成为人?做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人,是孔子关于人的思想的宗旨。如何使人成为儒家道德的人,孔子提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觉,一种是强制。人以其文化创造而成为主体,能“为天地立心”,但这所谓主体,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目的的德性主体,不是以控制、征服自然为目的的知性主体。

(二)儒家天人关系的实质和基本观点

1.儒家天人关系的实质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早在夏商周三代,统治者内部的思想家就开始站在宗教神学的立场,思考“天命”与“统治者”的关系。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随着传统天命论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构成天命论的诸多要素,特别是天、人等要素逐渐发生分化,并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

通常所说的天人关系问题,是指人与对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已经预设了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问题。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是“天人合一”,这一观点对中国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最终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

2.儒家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

儒家的“天人合一”之学是从孔子开始的。作为儒家生态哲学的开创者,孔子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得到人生乐趣,他认为自然界、天是本源性的,自然界的山水与万物,同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回到自然界,才算真正回到了自己的“家”。他这一主张影响到后来儒学的发展。

二.孔子的天人观

孔子没有从概念上提出并回答“天是什么”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他对天没有自己的理解和体认,其最深刻的理解和体认就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1]这段话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否认了天是超自然的上帝,而明确肯定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否定了上帝,自然界便是最高存在,人与万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

孔子的天人观矛盾而复杂,他一方面奠天信命,认为天命具有神秘的主宰力量;另一方面又疑神主仁,强调人事和人的主观努力。但总的来说,他的思想中重视人的作用超过了对天神的崇拜,他没有从天神那里寻求人道,而是从人自身中寻求人道,从而把人从天神的重压下解放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他虽然承认有意志的“天”和无可抗拒的“命”的存在,但经常离“天”而讲“命”,把“天命”这个哲学概念分开来使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基于社会变革和实践经验,孔子开始对“天”的权威丧失信心,天的权威地位在他的心目中己经逐步动摇,因而他把“天”与“命”分开,试图以“命”来补充和取代“天”。而“命”毕竟多少带有客观必然趋势的意味,其神秘性没有天神那么浓厚。其二,他虽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采取或回避或怀疑的态度,和敬神祭鬼相比,更重视人事人生。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2]“敬鬼神而远之”[3];所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4]。其三,他在尊天的同时强调人身的作用,认为享天命以尽人事为准衡。这样,天命的神秘性、天的意志权威也就相对的减弱了,而人事的地位则相对的提高了。如(《论语·卫录公》)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是孔子强调人事作用的证明。其四,他在信命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主观努力,提出“仁”学思想。而孔子的天人合一观包字于其“仁”学思想中。孔子所谓“仁”的涵义,主要有二:一是“爱人”,一是“克己复礼”[5]。孔子所追求的“仁”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人事和天道、人性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也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注释:

[1]《论语·阳货篇》。

[2]《论语·述而篇》。

[3][6]《论语·雍也篇》。

[4]《论语·先进篇》。

[5]《论语·颜渊篇》。

参考文献:

[1]张世英:《天人之际一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张岱年:《儒教问题争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天神天命自然界
谁能抓住“神秘天神”——快速射电暴?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张山毅
不安天命,愿汝可明
当世界快速起来时
天神我也想快快长大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