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队—深挖—强链”三步发力 打造国防技术成果转化“佛山模式”

2022-02-23刘朋飞陈澍园

中国军转民 2022年1期
关键词:成果中心企业

刘朋飞 陈澍园

2021年,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推动佛山市川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杭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达成1700万元的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刷新了中心技术成果转化的最高合同金额。三年多来,中心针对队伍建设、技术挖掘、强化(转化)链条等环节苦下功夫,精心打造了“组队—深挖—强链”技术成果转化“三步法”,累计促成了159项技术在佛山落地转化,形成技术交易超500项,交易额约1.2亿元,逐步形成了科学高效、成熟易行、便于推广的“佛山模式”,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加持。

中心以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齐步迈进”,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推广的专业团队。

一方面,中心围绕技术转化需求,走多元引才路子,逐步搭建起专家库引路、技术经纪人开路、运营团队辅助的、具有国防专业特色的队伍结构。专家库是中心的高级智囊团,由军工集团、高校院所、行业组织的资深人员等组成,负责前瞻指引和实践论证,为转化工作定向导航;技术经纪人是集合技术和运营能力的实战先锋,他们深入市场和军方,在各项技术上做足“怎么用”“用在哪”等功课,不断力推后续投放和对接合作;中心运营团队则通过广泛链接政府、部队、兄弟单位等资源,为转化工作建立牢靠的后盾。以上三者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形成了中心牢不可破的技术成果转化“铁三角”。

另一方面,中心对技术转化人才培养进行规划布局,推进人才配套,不单注重“引进来”,更创设发展条件让他们“留下来”。如选派人员参加佛山高新区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专训、创业孵化从业培训,举办全员范围的高品质沟通技巧与冲突管理培训等各类活动,让团队在专项能力和综合素质上都持续强化,走出更专、更精、更活、更宽的发展道路;从实绩考核、晋升选拔和绩效激励等各方面不断优化软制度环境,让优秀人才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生成更强的前进动力。

中心以线上收集和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收获了信息获取、政策宣贯、企业服务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多重成效。

一方面,技术经纪人凭借敏锐嗅觉,通过线上猎挖,把市场上的技术、需求、服务、政策等资讯收录到中心开发的“融合+”在线平台。像川丰节能的生物质高效燃烧技术、光机高科的航空线束智能装配装备、轻机科技的微生物消杀清洗机设备、南京理工大学的“6R+3R+1P”十轴机器人机械臂拼装技术等大量国内首创性技术,以及杭州顶益的制造链节能需求、美的研究院的食物熟透度和新鲜度等各类需求纷纷“归位”,为后续精准投放和对接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另一方面,“边服务边摸底”的线下调研也在实践中不断走向精准和深入。自2018年以来,中心累计收录佛山352家企业的大量潜力优质技术。如佛山市冰蓝科技有限公司的通信光纤物理编码技术,它通过对光纤线路进行分段编码,实现对通信系统的智能监测、故障精确诊断等功能,并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夺得广东佛山赛区一等奖。经充分论证和洽谈协商,中心将其引进并进行孵化,为其后续对接军工、提升资质、扩大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典型案例是广东海聊科技有限公司的“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技术,它通过对“北斗”系统定位技术进行二次开发,有效解决了无信号、弱信号地区的数据回传问题,支持万人以上活动实时监控。中心从科学调研发掘,以专业服务引入,助力其在各类大型科技竞赛频频获奖打响品牌,为其在国内外户外极限赛事中广泛应用开启了产业化之窗。

作为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中心积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以拓路径、助融资、提资质等措施不断强化技术、平台、市场三大主体的转化链条,收获转化成效。

中心充分利用“融合+“线上平台(收录成果、企业、需求、专家信息约62万条)这一“数据云”辐射全国,同时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川丰节能等各家企业进行快速诊断和滚动投放,实现供需之间的精确查找和智能匹配。

线上对接促成了线下引流,大量意向供需走进中心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进行深度对接。一站式服务由此全面开启:通过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顺德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大厅的金融专窗为企业提供了“绿色信贷通道”,实现高效融资支持,中技烯米(1000万元)、慧迈科技(800万元)、广东海聊(600万元)等多家初创企业先后获批大额信贷。目前,中心协助入驻企业获批贷款累计已超5400万元;此外,中心还根据企业所需,通过向优宝爱驾的无人自主泊车自动驾驶项目投资1500万元,辅助入驻企业博顿光电的母公司获得4500万元大额融资等方式,为技术的孵化成熟和加速转化提供了强劲推力。

在资质提升方面,中心又通过指导企业开展保密建设,先后帮助4家企业获得军工承制资质,以规范、专业的风貌赢取诸多军地合作的机会。同时,专利申报、专家指导、供应商入库辅导等一系列服务多管齐下,为高效“收成”进行了广泛“播种”,也为转化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做好了准备。

通过川丰节能等诸多案例,中心探索出的“组队—深挖—强链”的三步法已日臻成熟,中心亦将不懈创新,完善机制,促成更多、更好的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形成新的生产力。

重在培育主体,拉近军地距离。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心将大胆投身“组团参军”的创新实践,通过该方式克服民企“弱、小、独、散”等劣势,持续拓宽军地对接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渠道。例如组织民企组团登陆珠海航展等高级别展会的“组团参展”;赴全国各地宣讲培训,带动优势企业进驻“两网一平台”的“组团入库”;集结优质企业考察军工企业,学习军品制造规范的“组团调研”等等。同时借助上述特色服务,吸引更多主体加入融合协会和创新联盟,建设体系化主题园区,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专业服务,培育优势技术成果群,为技术、平台、市场等提供肥沃的产业生态“土壤”。

强化投资激励,优化收益分配。中心将充分利用2亿元规模产业基金的杠杆力量,投资优质项目和企业,激活和撬动潜力技术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的强大动能,形成有力的投资激励。资本投入也将作为技术转化的先行“号角”,吸引和带动来自市场的人才、资金、技术资源共同参与技术成果培育和转化过程,以此加快优势技术成果的成长成熟,形成生產力。与此同时,中心也将探索和建立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分成等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分配机制,真正让研发团队、服务平台、市场企业在转化过程享受更大实惠,激励各方加大投入力度,为技术成果转化生发更丰富的创想,推动该项工作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成果中心企业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先定中心后搭配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