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以正余弦定理为例

2022-02-22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钝角证法正弦

陶 雪 梅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学科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及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理解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值得深思与实践。

数学文化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科学价值

法国数学家高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意在表明数学较高的地位及其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高中数学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为抽象性和逻辑严谨性。

案例1:正弦定理的证明(这些证明都是综合历届学生的证明得来)

(一)几何法

证法1:

(1)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作AD⊥BC交BC于D点

(2)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不妨设角A(0,0),B(c,0),C(bcosA,bsinA),为直角, 如图,

则BC=a,

即a2=b2+c2-2bccosA,又AD⊥BC所以BD=ccosB,AD=csinB,DC=BC-BD=a-ccosB成立

(3)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不妨设角ΔADC为钝角,

作b2=(csinB)2+(a-ccosB)2=c2+a2-2accosB交cosB=0延长线于b2=c2+a2-2accosB点,

则b2=c2+a2-2accosB, 即R=c

所以CD=c-a,CE=a+c,AC=b,AG=2RcosA。

作∴CG=2RcosA-b交|CD||CE|=|AC||GC|,于点(c-a)(c+a)=b(2RcosA-b),可得a2=b2+c2-2bccosA

即ΔABC成立

综上有ABDC

证法2: 利用三角形面积证明

(1)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作AD=BC=a,BD=AC=b交CE⊥AB,DF⊥AB于AB点

E,F

(2)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不妨设角AE=BF=bcosA,∴CD=c-2bcosA为直角时,

AD·BC=AB·CD+AC·BD

(3)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不妨设角a·a=c(c-2bcosA)+b·b为钝角,

作a2=b2+c2-2bccosA交a=bcosC+ccosB延长线于b=acosC+ccosA点,

c=bcosA+acosB

同理(2)×b+(3)×c-(1)×a

则a2=b2+c2-2bccosA

证法3:利用和角正弦证明

(1)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作2bccosA=2AD2-2BD·CD=AD2+AD2-2BD·CD交=b2-CD2+c2-BD2-2BD·CD=b2+c2-(BD+CD)2于a2=b2+c2-2bccosA点

所以a2=b2+c2-2bccosA

所以bccos∠BAC+accos∠CBA=2(SΔACQ+SΔPBC)=c2,同理accos∠CBA+abcos∠ACB=a2即abcos∠ACB+cbcos∠BAC=b2成立

(2)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同证法1的2)

(3)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不妨设角a2=b2+c2-2bccosA为钝角,

则a(sinAcosB+cosAsinB)=csinA

asinAcosB+bsinAcosA=csinA

说明:利用=2cosAsinCsinB同上证明也可以。

证法4:

(1)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作a2=b2+c2-2bccosA交a=2RsinA于a2=4R2sin2A=4R2sin2(B+C)=4R2(sin2Bcos2C+cos2Bsin2C+2sinBsinCcosBcosC)点

=4R2[sin2B(1-sin2C)+sin2C(1-sin2B)+2sinBsinCcosBcosC]

=4R2[sin2B+sin2C-2sin2Bsin2C+2sinBsinCcosBcosC]

=4R2[sin2B+sin2C+2sinBsinCcos(B+C)]

所以=4R2[sin2B+sin2C-2sinBsinCcosA]=(2RsinB)2+(2RsinC)2-2(2RsinB)(2RsinC)cosA

同理可得a2=b2+c2-2bccosA

即ΔABC,成立

(2)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见证法1的2)

c=a(cosB+isinB)+b(cosA-isinA)=acosB+bcosA+i(asinB-bsinA)

c2=(acosB+bcosA)2+(asinB-bsinA)2=a2+b2+2abcos(A+B)

证法5:利用外接圆证明

(1)当三角形为锐角或钝角三角形时,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圆O,

连AO并延长与圆交于点D,连接BD,

则三角形ABD为直角三角形,

(2)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见证法1的(2)

证法6:利用外接圆证明

(1)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作OD⊥BC交BC于D,

(2)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不妨设角A为钝角,

作OD⊥BC交BC于D,

作OF⊥AC交AC于F,连接AO,CO,如图

(3)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见证法1的(2)

二、应用价值

数学不只是存在于纸上的符号,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意义,而数学的发展作为数学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受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影响。

三、人文价值

数学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创新的著作,经历了大量的里程碑式的定义与定理:从有理数到无理数,从实数到复数,从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到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的理论等等,所以,数学被称为“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文化中所蕴含的创新价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案例2:以下是历史上的数学家对于正弦定理证明

1.13世纪,纳绥尔丁分别以B和C为圆心,以长度R为半径作圆弧,交BA和CA的延长线于E和G。过E和G作BC的垂线,垂足为F和H,则有EF=RsinB,GH=RsinC,

于是AB:AD=1:sinB,AD:AC=sinC:1,故得AB:AC=sinC:sinB。

2.15世纪,雷吉奥蒙塔努斯

延长BA到E,使得BE=AC。作AD⊥BC,EF⊥BC,垂足为D和F,则sinB:sinC=EF:AD=EB:AB=AC:AB。

3.16世纪,韦达过ΔABC的外心O作三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和F,则|

sin∠BAC=sin∠BOD

sin∠ABC=sin∠AOE

故得定理结论。

4.17世纪,梅文鼎

在AC上取点E,使得CE=AB。分别过A和E作BC的垂线,垂足为D和F。则sinB:sinC=AD:EF=AC:EC=AC:AB。

5.18世纪,赖特以B为圆心,BA为半径作圆弧,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圆弧于点E。分别过A和E作BC的垂线,垂足为D和F,

则由RtΔADC相似RtΔEFB可得:

sin∠ABC:sinC=AD:EF=AC:BE=AC:AB。

6.18世纪,麦格雷戈作BD⊥AC,CE⊥AB,垂足分别为D和E,

则由RtΔACE相似RtΔABD

可得sin∠ABC:sin∠ACB=CE:BD=AC:AB。

7.19世纪,伍德豪斯AD为BC边上的高,则有AD=csinB=bsinC,类似可得其他等式。

故得

四、美学价值

数学从逻辑性、抽象性、对称性和简洁性等方面体现了数学之美。正因为如此,很多数学家都认为数学是美学,著名数学家巴拿赫说:“数学是最美的,也是最有力的人类创造”。数学的理性是数学文化的精髓,这种理性最主要是理科的证明,数学之美也体现在证明之中。

由某一主题的数学展开就是数学美展示的一个过程,将中学数学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应用于教学,学生能够在高度关联的情境中学习新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课堂也因此散发文化的芬芳,正如克莱因所说“数学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一座钢筋结构,而是人在思想领域中进行特别探索时,与人的玄想连在一起的蜘蛛网”,这种网既有统一美、逻辑美,又有抽象美。如余弦定理的证明。

案例3:余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证法:

即a2=b2+c2-2bccosA

2.建系解析法:

证法2:以A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点B落在x轴正半轴上, 则三点坐标为

A(0,0),B(c,0),C(bcosA,bsinA),

化简为a2=b2+c2-2bccosA

3.几何法:

证法3:勾股定理法

(I)当B为锐角时,过A作AD⊥BC,垂足为D,如图

则BD=ccosB,AD=csinB,DC=BC-BD=a-ccosB

在直角ΔAD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b2=(csinB)2+(a-ccosB)2=c2+a2-2accosB

(II)当B为直角时,cosB=0,所以b2=c2+a2-2accosB

(III)当B为钝角时,证明略。

综上有:b2=c2+a2-2accosB成立。

证法4:以B为圆心,BA长为半径作圆,如图添加辅助线,则R=c

CD=c-a,CE=a+c,AC=b,AG=2RcosA

∴CG=2RcosA-b

由相交弦定理:|CD||CE|=|AC||GC|,

即(c-a)(c+a)=b(2RcosA-b)

所以a2=b2+c2-2bccosA

证法5:托勒密定理证法

作ΔABC的外接圆,过C作CD//AB交圆于D,

则四边形ABDC为等腰梯形,所以AD=BC=a,BD=AC=b

作CE⊥AB,DF⊥AB交AB于E,F两点

则AE=BF=bcosA,∴CD=c-2bcosA

由托勒密定理AD·BC=AB·CD+AC·BD

所以a·a=c(c-2bcosA)+b·b

即a2=b2+c2-2bccosA

证法6:射影定理法:

因为a=bcosC+ccosB

(1)

b=acosC+ccosA

(2)

c=bcosA+acosB

(3)

(2)×b+(3)×c-(1)×a有a2=b2+c2-2bccosA

证法7:

(I)当B为锐角时,记 ∠BAD=α,∠CAD=β,∴cos∠BAC=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所以2bccosA=2AD2-2BD·CD=AD2+AD2-2BD·CD

=b2-CD2+c2-BD2-2BD·CD=b2+c2-(BD+CD)2

即a2=b2+c2-2bccosA

(II)当B为直角略

(III)当B为钝角时,证明略。

综上,有a2=b2+c2-2bccosA成立。

证法8:面积等值法:

从而bccos∠BAC+accos∠CBA=2(SΔACQ+SΔPBC)=c2

同理得accos∠CBA+abcos∠ACB=a2

abcos∠ACB+cbcos∠BAC=b2

联立三个方程,得a2=b2+c2-2bccosA

证法9:由图可知c2=(bsinθ)2+

(a-bcosθ)2=a2+b2-2abcosθ

4.正弦定理推余弦定理法:

所以asinB=bsinA

(1)

a(sinAcosB+cosAsinB)=csinA

(2)

(1)代入(2)asinAcosB+bsinAcosA=csinA

因为sinA≠0,所以bcosA+acosB=c,即c-acosB=bcosA

(3)

(1)2+(3)2有 (asinB)2+(c-acosB)2=b2

即b2=c2+a2-2accosB

由正弦定理可得a2=b2+c2-2bccosA

证法12:因为a=2RsinA,平方得

a2=4R2sin2A=4R2sin2(B+C)=4R2(sin2Bcos2C+cos2Bsin2C+2sinBsinCcosBcosC)

=4R2[sin2B(1-sin2C)+sin2C(1-sin2B)+2sinBsinCcosBcosC]

=4R2[sin2B+sin2C-2sin2Bsin2C+2sinBsinCcosBcosC]

=4R2[sin2B+sin2C+2sinBsinCcos(B+C)]

=4R2[sin2B+sin2C-2sinBsinCcosA]=(2RsinB)2+(2RsinC)2-2(2RsinB)(2RsinC)cosA所以a2=b2+c2-2bccosA

5.复数建模法:

证法13:如图,在复平面内作ΔABC,

这里D是平行四边形ACBD的顶点,

根据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可知,

c=a(cosB+isinB)+b(cosA-isinA)=acosB+bcosA+i(asinB-bsinA)

(1)

对(1)式两边取模,平方得c2=(acosB+bcosA)2+(asinB-bsinA)2=a2+b2+2abcos(A+B)

即c2=a2+b2-2abcosC

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素材不能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应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下面以正弦定理的引导为例展示一下如何引导学生研究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三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已有的三角形边角关系进行梳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同时提出这节课将继续研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明确研究的主题。

环节二:由特殊到一般,得到正弦定理。

在Δ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6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的边与角的正弦值之间的a:b:c=sinA:sinB:sinC关系式是否成立?

接着再举出以下两个特例:若∠A=45°,∠B=45°,∠C=90°,上述关系式是否成立?

∠A=30°,∠B=60°,∠C=90°呢?由于学生已学习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因此对于此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后,教师接着设疑: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让学生直接探索正弦定理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中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让学生归纳猜想出定理。同时,先让学生得出关系式a:b:c=sinA:sinB:sinC,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环节三:利用几何画板,验证正弦定理。

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对正弦定理加以验证,并且可发现其比值恰好等于所给定的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

这样的设计是由于定理的出现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出的结论,形成对正弦定理的初步认识。

环节四:引入文化,丰富内容。

通过文化背景介绍,学生明确了三角学的发展阶段,并从历史的角度明确正弦定理的来源和应用,为对定理的深刻认识做好铺垫。同时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把数学文化的理念扎扎实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不管人们从事什么工作,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思想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都会随时随地产生作用,使人们终身受益。”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播。因此,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深挖课内教材,结合课外素材,将数学文化与数学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立体几何讲好数学故事、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猜你喜欢

钝角证法正弦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一道数列不等式题的多种证法
合金钢钢轨组合式钝角辙叉
R.Steriner定理的三角证法
数学能力月月赛(6)
在“拼”中解决问题
“美”在二倍角正弦公式中的应用
利用正弦定理解决拓展问题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三个猜想的另证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