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建构幼儿游戏化课程研究

2022-02-22杨燕燕

考试周刊 2022年50期
关键词:乡土儿童游戏

杨燕燕

虞永平教授曾说:“幼儿园的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游戏的精神。”孩子们还处于学习的阶段,把游戏化的课程实施起来,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期,儿童的好动和好奇心都比较强。假如在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固定在课堂上,只做一种教育引导,许多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因此,要正确地调整教学方法,正确认识儿童的发展特征和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融合当地的资源,有助于儿童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把花、鸟、土等自然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自然中的事物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透过自己的观察与了解,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创造中体验幸福,在玩耍中获得成长。目前许多儿童喜爱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通过游戏来传授知识,增强儿童的整体意识。

一、 乡土资源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

农村资源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开阔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给幼儿更多的娱乐活动,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针对本地区幼儿园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幼儿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实行灵活;利用自然、社会资源;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好。”同时,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幼儿亲身感受祖国丰富多彩、优秀的文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使幼儿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近年来,不少幼儿园都在积极地开发和运用本地资源,创设“园本”课程,不少幼儿园都在积极策划和实施以“主题”为主要学习形式的主题教育;探讨农村土地资源开发的多种途径。乡土资源是儿童学习和探索的活生生教材,其可以运用于区域活动的创造中。

二、 区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有权参与其中,而区域性游戏是一种实现该权利的主要方式。江苏省“课程游戏”的构建提出了“尊重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创造丰富的内容,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其成长的地方。区域体育活动组织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有利于学前教育全面化、多样化、个性化地发展。通过与材料、同伴、老师的互动,幼儿通过轻松、愉悦的区域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强与他人的交流,进而全面发展。

三、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乡土资源认识不足

幼儿园和老师对当地资源的使用有初步认识,并将其用于地区游戏中,但教师对当地资源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在使用上还存在着问题。例如,教育工作者在对地方资源的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其使用的力度不大,未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无法充分地反映其内在的价值;乡村资源的使用常常是乡村普遍存在的,缺少地域代表性,缺少地方特色;单纯地运用当地的物质资源来创造地域游戏的外在环境,并在当地的游戏中投入现成的素材;在使用本土资源时,游戏与课程脱离,忽略了儿童的主体性以及他们的情绪体验。

幼儿园与其他学校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游戏即课程,课程即游戏”。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地区游戏的创建要求有教育目标,充分运用本地资源,将课程与地域游戏有机结合。通过丰富的课程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游戏中与当地的资源进行积极的互动,真正实现“玩”“学”。然而,调查显示,教师在运用本土资源整合课程的过程中,缺乏游戏意识。幼儿园教师没有充分运用本土资源整合课程与游戏意识,认为课程与游戏是相对的,教师在使用本地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将本地资源课程纳入教学活动中,造成当地资源的使用没有与课程整合,这就导致了地方资源的使用不充分。

(二)乡土资源在区域游戏中开发与利用脱节

“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本位”和“儿童立场”是幼儿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各方面的发展都很重要,而地方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却很少涉及幼儿。如某区域内的本地资源开发,是由园长和教学主管共同制定,由各个年级的组长讨论,讨论后通知各个班的教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地区的游戏;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活动。乡村资源的发展,主要由基层教师来决定,与班级、幼儿生活脱节。尽管各个班级的老师对本地资源的实际使用以及地区游戏的具体设置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但各个班级的老师更多地把“任务”交给上级,而不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挖掘和使用本地的资源。

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处于主导地位,游戏环境的布置、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材料的使用,都要以儿童的意志为主要依据。然而,在现实的幼儿园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幼儿的思想,对地方游戏的使用,他们没有话语权,这些问题应引起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足够关注。

四、 乡土资源的重要性

本土资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陶行知的“人生教育观”主张以幼儿的生活为本,以“生命”为教育,以“生存”为前提;在自然和社会中生活。陈鹤琴指出,要发挥乡村资源、社会资源和现有资源,进行乡村教育,塑造乡村特色,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自然主义教育学的基本思想是: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本性,遵循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其鲜明的特点是:顺应幼儿的天性,顺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文化适应。自然主义通过对其鲜明特点的剖析与阐释,主张顺从自然,利用自然资源;从现实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乡土资源是儿童的生活、成长的土地;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是无法用语言来解释的。乡村资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儿童认知的对象,也是其发展的必要手段。幼儿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社区教育资源,以及其他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和历史意义的文化资源,都是幼儿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大自然是一个智慧的宝库,当地的资源就是孩子们的生活财富,是孩子们学习、玩耍的源泉。教师要利用校园的自然条件和现有的条件,扩大学生的学习与居住空间,优化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农村资源是一种优秀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资源,可以让孩子们在热爱家乡的同时,也可以延续和发展本地的传统文化。通过对所处的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丰富想象,培养美感,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本土文化资源是与儿童有着紧密联系的一种资源,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一种文化资源,其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和态度。农村文化资源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遗产,能够让儿童感受到其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对祖国文化的依恋。这样,才能让民众对当地的文化有一种归属感,进而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五、 具体实施方案

(一)增强教师游戏教育乡土化理念

不论是乡土资源的恰当引用,还是幼儿游戏化课程的构建和完善,需要老师的大力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之真正实现对儿童的理想教育。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当地的资源,让他们真正走进乡村,对其良好的乡村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引导广大的孩子们正确地认识到“乡土”绝不是落后的。在以游戏的形式指导儿童认识乡村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自己的价值观对孩子们的影响,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乡村生活是可有可无的,那他们就会把学习当成一个简单的游戏。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教育环境。

(二)结合乡土歌谣,开展语言游戏

在幼儿期,儿童的语言和表达能力都会逐渐发展,他们会模仿成年人的话语和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当地的民歌相结合,对儿童进行语言游戏的指导。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认知和思考。比如《拍手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大白鹅》等,都是大家熟悉的童谣。在游戏中,老师可以把孩子们分成几组,每个组都要学会唱一首歌。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萝卜蹲”,要求学生迅速做出反应,并大声呼喊对方的名字。响应不及时或名字不正确的团体,必须为其他幼儿唱一首歌曲。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结合民间体育,开展户外游戏

在幼儿早期教育中,体育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人们一提到体育,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跑步、篮球等。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行为很难,也很危险。所以,在引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将其作为一种具有娱乐性的教学资源,增强幼儿对体育的兴趣,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例如:踢毽子,让小朋友围成一圈用脚踢,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各种跳绳比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放学后和父母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小时候所做的体育活动。比如本园依据麒麟红木地方特色,充分挖掘红木文化,利用社区、家庭资源,搭建游戏平台,营造麒麟红木文化氛围。生命在于运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设置多个运动区,提供充足的运动器械,让孩子们选择适宜的游戏区,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如“骑木马”“编花篮”“踩高跷”“跳木房”“跳竹竿”“抽陀螺”“挑花棒”“孔明锁”等。

(四)结合就地取材,开展益智游戏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玩具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物质,它的价值在于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玩具是固定的,被限制的,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玩具的开发,并将其与本土资源相结合;指导孩子们一起做玩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智能,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之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去捡塑料瓶、废纸等,并用它们来做一些简单的玩具。比如用沙子把瓶子灌满,用颜料把瓶子涂上各种颜色,利用它和小球一起玩“保龄球”游戏;还可以用布料做沙袋来做相关的游戏等,以有效地增强孩子们的运动兴趣。为此本园特意搭建了麟木玩乐城,内有梅花桩、独木桥、小木屋、探险堡、迷宫园、骨牌乐等游戏设施,从这些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到木带来的快乐,我们引导幼儿去观察了解更多的建筑构造,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五)结合乡土气候,开展环境游戏

在不断改变的情况下,游戏的环境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因此,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并借助于自然的平台,指导孩子们进行各种游戏。比如春季,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开展春游,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美术素材,通过对春意画的指导,强化儿童的想象力和认知思考;夏季,老师可以组织孩子到游泳馆去游泳,提高他们的体质;秋季,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采集树叶,制作成书签或标本,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冬季,老师可以指导孩子们到户外堆雪人、打雪仗,让他们体会到四季的不同。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各种游戏。在毛毛细雨季节,老师可以安排孩子们穿戴雨衣、雨鞋,到室外去踩水坑、打水仗;在有风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玩,或者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做,让孩子们开心地长大。本园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打造了麟木体验馆,结合红木文化,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体验红木制作过程,体验馆内设出料间、打磨间、雕花间、油漆间等。游戏后让幼儿制作作品,我们把孩子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在会馆中,通过义卖活动让幼儿的作品能有所价值。

(六)重视兴趣引领,合理利用乡土资源

区域游戏是一种学习型的活动,既有学习功能,也有娱乐功能。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自由自主创造欢乐的游戏精神,注重儿童情感的体验,运用儿童所喜爱的当地资源,创造适合儿童的地域活动,让他们在地域游戏中体会到当地的资源。在室内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师,这些玩具都玩过了,可以重新换一些玩具吗?”通常,在阅览区,孩子们看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跑到其他的游乐区,建构区的孩子们为了争夺积木而产生了冲突,科探区的孩子们认为这个游戏很难,难以独自进行,向老师求助。本该是一场欢乐的区域游戏,但有些孩子说:“真没意思,我不玩了。”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儿童并不是为玩而玩,或在课堂之外的时间玩。因为老师的权威和规定,孩子们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仅可玩耍不超过半个钟头,不得大声喧哗,儿童不能离开场地,不能随意更换玩具,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儿童玩耍时的情感体验往往被忽视。地域游戏利用乡土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体验,还要思考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才能使地域游戏变得丰富多彩,进而使幼儿在地域游戏中体会到乐趣。

与室内游戏相比,儿童在室外区域玩耍时,不会有“好无聊啊”这样的感慨。在室外的游戏里,孩子们又跑又笑,玩得太开心了,经常忘记了时间,玩完了还想玩。室外场地开阔,贴近自然。人是大自然的造物,儿童有接近自然、接近社会的天性和需要。小孩子在接近自然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特别的兴奋和喜悦。在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嬉戏和探索。

地域游戏中乡土资源的使用应该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从本土资源中吸取与儿童相关的教育内容,使其能够不断地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验。儿童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在创建地域游戏和使用地方资源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提高儿童的主体性,可以使儿童的游戏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地域游戏中,兴趣是使用地方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真正地参与到本地资源的开发中,并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地区游戏,才会对地区游戏产生好感,并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地区游戏中,在区域内进行游戏,感受到正面的情绪经验。

(七)基于乡土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就必须把各种本土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争取父母的支持,引导幼儿参加更多的实际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参与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幼儿在参与游戏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也会注意到融入游戏中的本土资源。比如,老师可以给孩子们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教室里设置特色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进行墙壁的设计;也可以设置一个家庭的户外活动日,由父母带领孩子们到植物园里去感受劳动的乐趣,亲自采摘蔬果,获得更丰富的活动经验;或让父母买些当地比较有特色的可以结果的植株,在幼儿园里给孩子们一个种植区域,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它的开花和结果。有效地组织此类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而且可以为儿童的责任心提供有利的环境。在植物开花的过程中,儿童所得到的满足和快乐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可以让他们在以后更积极地配合老师进行各种乡村游戏。总之,儿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早期的教育工作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教学工作中,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积极参与意识,将当地的资源整合到游戏中,既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还可以丰富儿童的个性思考,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形成,进而使得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 结语

学前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中小学教育和儿童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游戏是幼儿的一项最基础的行为,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多种情感,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区域游戏是幼儿的一项主要的娱乐项目,能使幼儿自由快乐地生活,是幼儿创作的源头,是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在区域游戏中,如何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应加强对乡土资源、地域游戏的相关研究,树立对游戏的正确理解和发掘,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课程安排。文章旨在提高国家、社会对地方资源利用的重视与扶持,以期引发对地方资源、地域游戏的关注,促使更多的教育者关注地方资源、挖掘地方资源、利用地方资源,以更好地发挥地方资源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乡土儿童游戏
亲近乡土
乡土中国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芬芳乡土行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