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精进的四重境界

2022-02-22○卢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化境天资法度

○卢 鑫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种艰难的艺术耕作。大家习惯把它称作“笔耕”。由初学写作,到自成一家,其间要经过很多步骤,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写作者须循序渐进,不可好高骛远。”这样的说法已成为老生常谈。

最近,笔者的案头书籍是朱光潜的文艺学随笔集《谈文学》。书中,朱先生把写文章和写字类比,且将之分为四重境界:疵境、稳境、醇境、化境。基于朱先生的观点,我们不妨暂且抛开那些虚幻的劝诫,只给大家展现:写作,如何实实在在精进。

疵 境

朱先生认为,初学写作的人,好比初学书法的人:拿不稳笔,无法自如运用手腕,因此结体不能匀称端正,用笔不能遒劲平实,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笔锋笨拙无力。

疵境的特点,主要是驳杂不稳。即便所有字中有两三个写得很好,某个字中有一两笔写得很好,然而纵观整幅作品,缺陷仍然太多。

写作的疵境也同理。想要脱离这个阶段,最需要下一番功夫学习关于写作的基本规模法度。

规模法度,分为抽象、具体两个层面。抽象层面是用心学习文法、逻辑、义理等百科常识,但并非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到知识,而是尽量找来好作品读熟、读透。不求数量,只求质量。像拆卸、拼装精致玩具一样,在准确用字、句子组织、段落布局、语调节奏等方面细细揣摩。

具体层面就是模仿与修改。我们绝对不可轻蔑模仿。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都会像婴孩学习走路,从模仿起步。有了抽象层面的阅读储备,模仿时我们以那些佳作为正确引导,不浪费时间在不够分量的文章上。这样,集合各位大家的优势,边读边学着写,加以变化,会很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光模仿也是不够的,还要耐心修改。修改遍数越多,思维越深入,下笔越稳妥。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要写好,要让自己安心,必须严格修改文中存在的瑕疵。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有水平高的师友手把手辅助,指出毛病,说出应该修改的理由,将会利于我们养成纯正的手法,不至于兜兜转转白辛苦。

但因处于疵境,写作训练强度不够,初学者往往会有两种毛病:要么对抽象层面的规模法度不清楚,看不出自己写作的问题,明明文句不通顺、不妥当,自己却以为通畅、妥帖;要么容易受虚荣心、兴奋感、热情、幻觉等影响,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批评,以为自己写的时候精神饱满,写出的作品就一个字也动不得,一定会成为不朽杰作。

需要强调的是,抽象学习与具体努力,两者并没有先后顺序。正如理论与实践,实为一体两面。咀嚼佳作与模仿修改,最好同轨进行。比如,读出精品文章好在哪里,自己马上依葫芦画瓢学一下这些好的地方;练笔时,发现自己无法处理某个具体话题,立即找来某些佳作中处理类似问题的地方参看。如此,便能早日踏上平正的路径,达到下一重境界。

稳 境

如果书法爱好者略有天资,日日勤奋,多临摹碑帖笔迹,多向书家请教,他习得一些规模法度,能够灵活运用手腕,就可以写出无多大毛病、看得过去的字。

稳境的特点,主要是平正、工稳,合乎规模法度,却没精彩之处,也无独创地方。

虽然稳境平淡无奇,但也极不容易做到。不经过稳境,醇境与化境几乎不可能达到。沈尹默先生曾说,善书家与书家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人擅长书法而不讲规模法度,没有稳当的规模法度,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家。

文章的道理也是如此,“从心所欲”的前提是“不逾矩”。东坡有言“我书意造本无法”,并非认为写作或书法不需要基本功。他这里的意思,恐怕包含了对脱离稳境的一种期待。

朱先生则认为稳境很重要,它不易达到,但仍是平庸的境界。很多人经过疵境的艰苦训练,从事文字工作,诗文书画样样都会,但都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非“庸”即“俗”,老活在自己的舒适区,看不出多少进步。只因一“稳”就会“定”,老守着那种定式,没有变化。

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尝试不同的风格。如果文风偏软,可以学一学硬朗的文字;如果太平实,可以学一学艰深的文字;如果比较阴柔,可以学一学强健的笔法。在变化中寻求突破,在陌生中开辟新路,尽管可能回到另外的疵境,但同样可以精进至新的稳境,如此辗转,境界自会逐步扩大,技法就如同滚雪球般愈加成熟。

醇 境

书家真草隶篆都尝试,多品读、多临摹各时代的碑版帖札,荟萃各家各体长处,形成自家特有风格。书写的字,或奇或正,或瘦或肥,是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这便可以称为醇境。醇境的特色,是凝练典雅,极尽一个人功夫之能事。

醇境,“犹夫良农,既怀善艺,又择沃土,复加耘耔,乃有盈仓之报”。一名优秀的老农,拥有高超能力,找到肥沃土地,每天勤恳耕耘,一定会收获满仓稻蔬。

然而,从朱先生提及的美学观来看,疵境、稳境、醇境,都只是“技艺”层面,不能完全脱离“匠”的范围。任何人只要勤下功夫,功夫熟了,都可以达到。

化 境

最高的境界是化境。写字的艺术成熟了,同时,胸襟学问也成熟了,二者融为一体,于是字既可以见出灵活的手腕,还可以表现高迈的人格。悲欢离合、山川风月、哲学宗教……都能在无形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间,增加字的韵味。

写作正如写字。疵境、稳境、醇境、化境,这四重境界,都与天资、勤奋相关,有不能纯靠天资达到的,也有不能纯靠勤奋达到的。勤奋很重要,不然我们老是在疵境里徘徊,无法进入稳境与醇境。天资如同催化剂,决定进入稳境与醇境的速度。但如果天赋极低,穷极一生虽也能进入稳境,然而化境却令人望尘莫及。

前三重境界,我们可以就文字说文字,将规模法度作为进步的指引。但是期待进入化境,我们就要超出艺术范围,完善写作者的品格,汲取宇宙间各类知识了。

结 语

不少人写作,提倡“以我手写我心”,赞成“文章都是反映一个人的性情的,没有好坏之分”。其实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不愿踏实打好基础的托词。韩愈曾经说过:“其皆醇也,然后肆焉。”改善瑕疵,慢慢写得稳当,吸收各家所长,令技艺变得纯熟,表现出自己独特个性后,才有足够底气肆意创作。

总而言之,对写作来说,“百炼钢”或许变不成“绕指柔”,但是“绕指柔”的形成还得靠“百炼钢”作为根基。因此,如果真正想在写作上精进,求稳求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化境天资法度
化境
国学赏析
别让“天资递减律”成为孩子进步的障碍
畏法度与能自律
以钱钟书“化境”说分析《教父Ⅰ》翻译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素养考查有法度——也论2015年全国文综卷高考历史命题特点
化境(外一则)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