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化资源融合共享路径研究
——以海宁市为例

2022-02-22朱薇薇海宁市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海宁市海宁资源共享

朱薇薇 孙 豪/海宁市档案馆

文化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海宁历来被赋予“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的美名。近年来,海宁市的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厚的地方文化积淀,得益于地方文化的精神动力。“十四五”期间,海宁更是将推进文化复兴、建设文化强市放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深入挖掘、传承、弘扬海宁丰富的人文资源,努力打造“海派风、江南韵、国际范”的品质潮城。2021年即以市委1号文件形式下发了《推进文化复兴打造潮城海宁的实施意见》,提出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实施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文化资源挖掘阐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文旅产业融合推进、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八大工程,努力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加海宁文化影响力。在大数据时代,文化复兴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资源的融合共享必然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文化资源的现代化发展导致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平衡,有限的资源不能满足各类开发利用的需求,对资源融合共享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资源建设中的广泛应用,资源的数字化和电子化打破了信息壁垒,让资源共享成为可能。2022年7月23日落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为一体,可以说是为文化资源融合共享提供了一个国家级样本。

1 当前海宁市地方文化资源共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海宁市地方文化资源分布及共享现状

海宁市有享誉海内外的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更有149项非遗文化,8处国家级、16处省级文保单位,这些都是海宁市最具辨识度、最具内涵的地方特色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地方特色文化,海宁市多途径开展地方文化研究,保护性开发名人故居,兴建名人展馆、名人主题公园,依托非遗文化打造“1+12+120”非遗馆(即1个县级综合非遗馆、12个镇级专题非遗馆、120个村级非遗展陈馆)等。丰富自身资源建设的同时,借势借力积极突破,寻求跨区域合作,2021年由海宁市跨地区发起成立的钱塘江潮文化(海塘文化)联盟,就是一个“走出去”的智慧做法。

1.1.1 官方之间资源互用

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是共享的、开放的。海宁地方文化资源建设由宣传部主导,各文化部门如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司其职地开展文化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工作,各部门掌握的资源,虽未开展共享,但在内部可被动地流通和互用。如海宁市档案馆与市博物馆、徐志摩研究会就徐志摩有关资源进行整合,共同编辑出版《诗缘——泰戈尔访华暨新月社成立90周年纪念集》,市档案馆为市政协编辑出版的《共商国是海宁人》提供馆藏名人档案等。

1.1.2 官民之间资源互动

除政府部门掌握的文化资源外,海宁市还有众多热爱地方文史的文人学士,致力于小历史的研究,如文史研究学者虞坤林先生、热衷于大运河和潮文化研究的方林峰先生等,这些民间力量收藏的资源,也是地方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海宁市陆续成立了方林峰、虞坤林、张惠烈、“一得轩”等档案史志工作室。个人档案史志工作室的文化资源虽不与官方共享,但和政府部门有多方面的互动,如为文史研究提供资料,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文化研究项目等,形成了官民资源互补的良好局面。

1.2 海宁市地方文化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2.1 资源分散,缺少统一归口

从海宁市地方文化资源分布现状可以看出,文化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乡镇甚至社区。抛开民间资源不谈,以海宁市官方的名人文化研究为例。当前海宁市开展名人文化研究的政府部门有五类:一是归属于海宁市委宣传部的社科联,下有沈鸿、徐志摩、吴世昌、金庸、许行彬5个名人研究会;二是归属于市文旅体局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图书馆设有米谷画廊、查济民纪念馆及地方文献宝库,博物馆设有书画陈列馆,并负责文保景点徐志摩故居、衍芬草堂、史东山故居、金庸旧居的管理工作;三是市文联,下有王国维研究会及张宗祥书画院、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徐邦达艺术馆;四是市政协的教科卫体与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围绕海宁文史作相关研究,并编有期刊《海宁文史》;五是档案馆,以收集保管海宁地方历史资料为主业,自1990年起建立名人档案专题库,一直致力于收集海宁籍知名人士相关的手稿、著作、照片、评价等各类档案,目前已为346位海宁名人建立档案,共收有各类档案3万余件,并以名人研究为重点,不断推出编研精品。这些机构在开展名人文化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按照“谁形成谁保管”的原则,由相关责任部门自行收集归档,没有统一的管理归口。根据目前各单位档案收集情况来看,收集的齐全度和完整度并不容乐观,甚至有部分档案散存在工作人员手中不归档的情况。

1.2.2 各自为阵,共享意识不强

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因其稀缺性、有限性和特殊性,每个部门都会积极争取,视为珍宝。而各部门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以资源决定实力,长期以来形成了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格局,共享意识不强。尤其是掌握某些价值较高的特殊资源的部门,担心资源共享后影响自身的权威性及经济政治利益,共享意愿并不强,甚至出现拒绝共享的情况。民间收藏机构亦是如此,利益驱动的缺失是影响资源共享意愿的重要因素。

1.2.3 标准不一,利用效率不高

融合共享需要建立在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的基础上。当前,文化资源分散保管,各部门资源采集标准不一,如档案馆收藏的手稿珍品、图书馆收藏的古籍善本、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字画等,都是珍贵地方文化资源,可能是同一个人物产生的档案,却因分属三个条线,就存在三个采集标准,也为资源融合共享增加了难度,很难实现便捷高效的开发利用。因资源不共享,信息不对称,某机构殚精竭虑要寻求的资源,可能正在另一部门的库房里沉睡,势必影响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发质量。

2 地方文化资源实现融合共享的现实意义

2.1 有效提升地方文化资源供给质量

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体现,是发展地方经济和提升社会影响的精神内驱力。地方文化资源融合共享,就是将一个区域内庞大的、零散的各类文化资源进行归集,系统整合后进行资源共享,不仅能优化地方文化资源的结构,更能提升地方文化资源供给质量,释放1+1>2的价值。

2.2 显著提升地方文化资源研究效率

通过融合共享,实现资源互通、价值共享,为地方文化发展搭建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利用平台,能满足文化研究者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利用需求,从“多处跑”提升为“一处跑”甚至“不用跑”。同时,资源融合共享后,还能消弭信息鸿沟,促成信息平等传递,有效提升文化资源共享利用的效率,避免文化资源研究重复,优化政府文化投入产出比,确保政策和资金发挥出最大效能,更好发挥文化资源普惠型的优势。

2.3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表现得尤为强烈。文化资源融合共享后,提升资源的供给质量和研究效率,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服务的内容之一,文化资源得到更充分、更高效的共享和运用,不仅有利于实现文化服务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平衡发展,更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高水平、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3 实现地方文化资源融合共享的路径选择

3.1 确立政府在文化资源融合共享的主导地位

各部门之间因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所掌握的资源又普遍各自垄断,因资源共享所出现的利益协调不均等现实问题,需要一个组织出面协调解决。确立政府在资源融合共享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分工及资源利用问题,很有必要。同时,政府要做好文化资源的统筹和规划,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构建更为科学的文化资源共享体系。参照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设,也是由政府开展顶层设计,运用大数据助力资源融合共享工作。海宁市在名人文化研究方面,早已意识到资源分散对于文化研究的制约和影响,于2019年就已组织17家名人研究相关单位成立海宁市名人研究院,并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院长,在名人文化研究的统筹协调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名人文化资源的融合共享方面却少有提及和推动。

3.2 强化文化资源共享意识

强化文化资源共享意识,首先需要有文化自信的心理共识。有研究发现,当前提升文化自信与共享文化资源密切相关。对于资源主管部门来说,要切实改变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转变“资源共享会损害本部门利益”的错误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站在文化复兴和城市发展的高度,树立文化资源融合共享利用的理念。同时,也应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动员作用、民间收藏机构和个人的参与作用。有共享意愿的民间收藏机构和个人,鼓励其共享资源,并由政府建立利益协调补偿机制,对民间收藏机构和个人共享出来的资源予以奖励或补偿。

3.3 统一文化资源采集标准

因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各部门之间的文化资源信息难以共享互通。加大各部门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力度,从资源数据的采集、整合、共享等方面实现统一标准,共享技术规范,对于资源融合共享具有重大意义,可极大消除因数据资源标准不同造成的共享障碍,拓宽数据资源的传输渠道。采集标准统一规范后,各部门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对文化资源共享内容、共享范围和利用效率进行全新定位。

3.4 搭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前文提到,建立在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基础上的共享,需要一个能实现文化资源融合共享的平台。当前,各地的数字化改革氛围越来越浓,文化资源的融合共享可借势数字化改革的东风,依托现有共享平台或推动现有共享平台的融会贯通来实现。海宁市档案馆是地方文化资源收藏的主要阵地,2015年即建立有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该平台整合全市档案资源,以开放馆藏档案、共享室藏档案的方式,实现市(档案馆)与镇(街道)、村(社区)档案室三级之间档案资源在政务网平台的共享。今年海宁市档案馆又投资475万元启动档案数字化改革建设,对全市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文化资源作为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之一,可依托该平台实现海宁市部门间文化资源的共享,并对共享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统筹分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3.5 建立资源共享监督机制

为确保资源共享长期高效运行,需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监督机制。严格监督资源共享的标准、数据格式统一规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做好共享资源的安全保护,加强共享资源的过程管理,确保共享数据只能用于文化研究需要,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政府各部门互利互惠、多方共赢,才能实现数据利益的最大化,促进资源融合共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海宁市海宁资源共享
刘海宁作品(一)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天下奇观海宁潮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浙江省海宁市举办少儿现场书法大赛
海宁市优质茧收购的实践与体会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