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财务效能提升探究
——以陕西省凤县为例
2022-02-22储烨华
张 强 储烨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渐显。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讲话中也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效能问题是限制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就得完善提升合作社财务效能。
陕西省凤县位于秦岭南麓,物产丰富,因地制宜发展花椒种植、林麝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该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查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该县农民合作社从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经营实力、发展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但从乡村振兴角度考量,农民合作社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短板制约,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在这些问题中财务效能严重制约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因此,为了解合作社财务现状,笔者以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农民合作社为调研对象,研究秦岭山区合作社财务效能情况,并深入分析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
一、农民合作社现状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跟随乡村振兴脚步,该县把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要举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6月,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49家,较2019年新增40家,成员人数达到2 000余人。按照生产类型划分,花椒、蔬菜、食用菌等种植类合作社194家,畜牧类合作社49家,农机类合作社6家。
(二)工作情况
1.技能培训。联合县农宣中心、果蔬中心等单位,定期对合作社提供育苗、移栽、防病虫害等技术服务以及财务规范、农业政策方面的理论讲解,基本解决了基层一线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合作社负责人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合作社未来规划能力,进而推进了全县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量。
2.土地流转。根据相关文件,规范了土地流转程序流转合同文本,促进耕地、闲置荒地等资源要素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2019—2021年通过该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共出具土地流转鉴定证书35份,流转土地489.26亩,通过利用闲置资源,扩大了经营主体发展规模。
3.优化服务。积极向省市级部门推荐申报示范社和示范农场,积极向省市级部门申报争取项目资金扶持。2021年积极争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项目资金1 250万元,选取县内25个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以资金注入带动产业发展。
4.政策扶持。从资金投入、项目支持等方面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2019—2021年争取省级财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奖补资金达340万元。
二、农民合作社财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治理在合作社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一直是各方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该县农民合作社未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但是有财务人员。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民合作社财务治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具体问题如下。
(一)专业高素质财务人员缺少
目前合作社内部大多数是农民,许多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历较低,没有专业证书,缺少专业的高素质财务人员。这一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会导致财务工作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不利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体系不规范
财务管理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对于一个合作社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专项资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合作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该县有些合作社专项经费补贴未能专用,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如农业保险补贴用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等。
(三)票据填写不规范
票据的出现有利于合作社融资贷款,使得资金流转更加方便,是发展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该县的合作社中存在票据填写不规范问题,不能完全按照要求填写票据要素,例如日期、收费项目、数量等方面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填,或者填写不标准,存在后期被篡改的风险,以及存在一定的票据差错。以上情况可能会导致后期出现许多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修改,从而对合作社后期发展产生一定阻力。
(四)监督体制不健全
监督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错误,还有利于合作社内良好风气的养成,是合作社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县有些合作社在监管过程中,对于章程是否规范,注册资金与实际出资是否相符监督不规范,使得合作社机构不健全,入社资金不实。
三、农民合作社财务问题出现的原因
古人言:“知其所以,才能知其然。”只有知道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击破点,成功破解问题。为了解决上述财务问题,对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结合相关财务知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职称考试门槛过高、人员素质低
1.考试年限限制。中级会计考试的年限要求较高,对于许多希望有高收入的会计人员来说,等待时间太长,会存在转投其他行业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大,极少数的人才能通过,一般的会计人员会在达到中级后就停止。
2.在职人员工作繁杂。现在大多数会计人员工作繁忙,有时候还要身兼数职,这一现状导致了会计在职人员的空闲时间有限,无法挤出时间学习,提升自我,进而导致专业的高素质财务人才稀缺。
(二)财务预算出现差错
财务预算时因为一些差错,导致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存在不足,后期财政出现些许问题,造成了合作社在确保发放人员工资的前提下,存在专款不专用现象。
(三)相关人员认知及宣传力度不足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合作社领导由于自身在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对于财务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平时其他事务繁杂,未能主动去了解学习财务知识。
2.法律宣传力度不够。票据法宣传力度小,没有进行系统的宣传,导致许多财务人员和管理者不够重视票据方面的财务工作,从而出现票据填写不规范的问题。
3.财务人员票据知识了解不够。财务人员及相关管理监督者未能及时学习,导致其对于一些新出台的票据要求不清楚,票据按照旧要求填写;或者由于票据填写人员对于一些注意事项了解不全面,填写时出现错误。
(四)未能建立有效独立的监督机制
1.监督技术落后。目前农村电子化技术略微落后,监督难度提升,导致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阻力。
2.监督认知落后。监督人员对于监督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未能及时掌握监督方面政策的变化,对于新准则不够了解,导致遇到新情况时无法正确应对。
3.未建立有效独立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独立性难以保障,影响监督的有效性。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财务效能提升途径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对于显现出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否则问题就会如同青萍之风、微澜之浪,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笔者根据目前显现的合作社财务问题,在深入分析原因后,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旨在提升合作社财务效能。
(一)提升综合素质和客观环境质量
1.加强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对于相关财务人员或是财务专业的在校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提升财务人员对于更深一步财务学习的觉悟,同时进行相关法治观念和道德修养方面培养,使得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内容深入人心。
2.财务人员择优录取。对于应聘的相关财务人员财务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详细考察,在保证录取过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择优录取。
3.培训入职人员。对于录取的财务人员,加强岗前系统全面培训,确保入职财务人员对于合作社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培养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能力。
4.改善农村环境。适当提高合作社财务人员工资,结合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努力发展乡村经济,改善提升乡村生活条件,吸引高素质财务人才来合作社工作。
(二)综合制定财务预算分析
在招聘到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制定财务预算时,同时聘用相关学者预测经济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乡村振兴时代背景和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现状,全面综合制定财务预算。
(三)建立健全票据监督制度
1.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宣传会,确保相关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进行学习了解,提升其对票据的重视程度。
2.增加录取难度。录取相关人员时注重考察人员对于票据制度的了解程度,试用期内着重观察相关财务人员在票据方面的处理能力。
3.建立健全票据监督制度。增加对于财务票据的专项监督,重视票据产生过程中的内容监督,不定期抽查相关票据,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
4.定期报告政策变化。财务人员定期根据票据制度的变动情况编写报告说明书,并交由管理者查阅。这样既可以保证财务人员及时了解票据制度的变动情况,同时也能使得管理者及时了解,心中有大概框架。
(四)建立有效独立的监督机制
1.提升农村电子化技术质量。结合乡村振兴相关政策,不断提升农村电子化技术质量。
2.增强监督人员认知。定期对监管人员监督方面的财务知识考察,不定期地对监督人员某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抽查,对监督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变化,财务人员定期根据监督制度的变动情况写出报告说明书,并交由管理者查阅。
3.建立有效独立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监督人员工作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严格遵循不相容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提升监督有效性。
五、结语
规范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促进提升作用。如提升合作社内高素质财务人员的比例,这一途径与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完美结合,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合作社财务治理工作也要努力补齐短板,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陕西省重污染型企业研发支出与环境绩效相关性研究”(2020R001);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路径研究”(22GL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