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22-02-22武晓静
武晓静
摘 要: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是经济提升发展永恒的核心内在,对于山西省而言,当前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特色优势的创新发展。而在这一发展政策提出的背后,分析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有显著相关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在基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查找山西省2000—2019年相关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旨在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 多元线性回归 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1-155-03
山西省目前正处于高速度转型、高质量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单一的产业结构、恶化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仍旧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寻访了太原市、大同市、西坪镇等多个市县后,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山西省在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开启转型出雏型的新征程,走出具有山西省特色的转型发展新道路。由此可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盘活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有效措施,而山西省如何跳出“一煤独大”现状,完善整改产业结构,实现转变经济有效增长方式,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一、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一)产业结构的变动
产业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概念,指三大产业在一定区域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规律化变动历来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多位经济学家曾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1.基于产值结构的描述。本文主要从最能反映产业结构的产值指标——产值结构,来对产业结构变动进行描述,可检验出山西省产业政策的侧重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由统计数据可知,山西省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呈平稳趋向,第二产业先提升后降低,第三产业整体呈现上涨趋向。2000—2014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居于山西省三大产业首位。到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在2018年出现最大差距,之后两者之间差距虽然有所减小,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仍处于首位,并可预期未来仍有望提升。
总之,近年来山西省转型发展不断推进,取得高效进展,“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已逐渐显现。第一产业正在以单一种植业为主向全方位形势改变;第二产业正在向中高端“进军”,“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开始显现;第三产业品质层次不断升级,多种新型服务业发展提升迅猛。
2.基于就业结构的描述。本文客观地对产业结构变动进行分析,反映目前山西省就业人数占比情况。
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趋向于稳定;第二产业在2018年以前就业人数占比呈上涨趋向,2018年到2019年,快速降低。就2019年来说,在山西省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人数6667000人,比重为35.0%,同比提高1.3%;第二产业人数3962000人,比重为20.9%,同比降低2.3%;第三产业人数8396000人,比重为44.1%,同比提高1.0%。
对山西省三大产业就业人数进行定量分析,现对其所反映的产业结构变动是否合理进行具体分析。
在这里选用泰尔熵来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
由上图所示,从2000年的0.064下降到2019年的0.037,T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逐渐趋向于零,表明山西省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并有进一步优化的趋势。
(二)经济增长描述
本文通过地区生产总值来对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描述,可反映出山西省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山西省GDP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详细而言,经济增加显现“波澜起伏”之势。2001年到2007年,期间年均提升13.7,是唯一一个新世纪以来,中部6省中实现7年两位数提升的省份。但在2012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山西省经济开始呈现震荡式降低,“断崖式”下滑的局面,在这期间,山西省经济增长速度曾几度跌至全国末位。2016年,山西省坚持“滚石上山”的恒心和信念,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2017年到2018年,经济运行的质量持续改良,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201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2668千亿元,比上一年提高6.2%;全省的GDP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体来说,当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变动时,经济增长速度必然有所变化;同时,经济增加经由过程影响需求布局会对产业布局的变更产生影响。两者之间是一种长期互动作用的关系,彼此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二、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定量分析
(一)模型选择及原理
在对现有相关文献查阅分析后,发现其多为定性分析,存在的劣势就是研究视角相对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选用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对山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形式为: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山西省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指标为:产业结构的三大产业增加值,经济增长的GDP总值。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对三大产业增加值以及GDP总值以2000年数值为基期进行换算,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价格因素影响。
(二)模型建立与数据分析
1.模型设定。根据相关计量经济理论以及对山西省国民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增加值的数据搜集,本文利用2000-2019年的数据建立对数回归模型。可得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模型表达式为:
模型检验是建立回归模型并判断模型参数质量的关键步骤。由于在设定模型时,可能所引入的经济理论不完善、对经济理论认识具有局限性或数据的失真等客观、主观原因,导致结果产生偏差。因此需要通过检验来对估计的参数是否准确进行评判。
1.经济意义检验。对上述所得参数的估计结果,进行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1)β0=0.56625,表示当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均为0时,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能提升0.56625%。
(2)多元回归模型的三个偏回归系数相加结果为0.0798+0.5436+0.4283=1.0517,近似于1,说明山西省第一、二、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加权为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比率。
(3)β1表示第一产业的生产弹性为7.98%,说明当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增长1%时,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98%,同理,β2、β3分别表示第二产业的生产弹性为54.36%,第三产业的生产弹性为42.83%,说明当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增长1%时,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加54.36%和42.83%。
2.统计意义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得出,样本可决系数R=0.983853,R2=0.980826,比未进行修正的可决系数高,表明样本模型拟合得较好,山西省经济增长可用三大产业增加值来进行解释分析。
(2)t检验。原假设H0:βi=0(i=1,2,3),在α=0.05,n=20, k=3的情况下,查t分布表得ta/2(n-k-1)=2.120,得出β0、β1、β2、β3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1.498112、4.526902、27.88905、8.846813。除了β0以外的系数的t统计量全都大于2.120,因此均可拒绝原假设,即拒绝系数全为0的假设,也即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95%的置信度下自变量对因边量的解释是显著的。
(3)F检验。原假设H0:βi=0(i=1,2,3),在α=0.05,n=20, k=3的情况下,查F分布表得Fα(k,n-k-1)=3.24,得出F统计值为324.9747,显著大于3.24,因此拒绝原假设,即在95%的置信度下拒绝H0,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方程总体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3.计量经济意义检验。
(1)异方差检验。对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问题进行检验,在本节选用White检验法。在Eviews7.2软件上输出结果。由结果可得,nR2=6.967716,在α=0.05的情况下,查X2分布表得X(7)=14.067>6.967716,因此不拒绝辅助回归系数均为零的假设,即自变量与随机扰动项无相互影响,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2)序列相关性检验。选用LM检验法来检验,运用Eviews7.2软件输出结果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结果可得,nR2=2.035064,在α=0.05的情况下,查X2分布表得X(1)=3.841>2.035064,因此辅助回归系数均为零,即随机扰动项之间不存在自相关,也即表明模型不具有自相关。
(3)多重共线性检验。选用较为直观的相关矩阵法,运用Eviews7.2软件计算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X1、X2、X3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2模型自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所示可以看出,相关系数均低于0.5,表明其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经由上述分析,对山西省经济增加的贡献率最高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末了是第一产业。煤炭资源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几百家企业(包含有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经营与煤炭相关业务,分布在各市县,尽管在政策的一定制约下,基数大的原因也会导致第二产业对地区GDP贡献较大。
(二)政策建议
在本世纪山西省产业结构由单一粗放式发展向更合理、更高级的全方位发展转变,这种转变是经济结构发展的趋势。“十三五”圆满收官,山西省产业也已开始逐渐呈现“三二一”结构。在“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强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精神,促进实施转型发展更为有效实现,发展新型优化产业,是山西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期望和出路所在。根据目前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可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山西省应关注政策发展趋势,聚焦优质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以推进农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发展路线,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重要有力抓手,大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跨领域联合发展。
2.不断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是发展的有力推手。根据山西省现状,传统型企业只有通过绿色优化才能走向良好的转型发展。目前,山西省传统产业绿色制造系统已开端成立。在此之后,山西省应始终以低碳减排转型、绿色节约发展为核心,围绕该核心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传统产业添加新动能。
3.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是转型的重要环节。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极其丰硕的物资资本。在现行经济情况之下,山西省应积极找寻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特色产业,在其中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完美实现“双控”目标,打响山西特色产业的“名气”,整体提升山西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闫鹏君,韦泽鑫.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02):92-96
[2] 牛东武,牛东帅.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9(02):8-10
[3] 韩谓.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7
[4]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中国国家统计局.山西省2000-2019年國民经济核算统计数[EB/OL].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E0103&zb=A0N09®=140000&sj=2019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