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2-02-22张长利

学习与科普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数载体常态

张长利

常态课是一线教师的主战场,上好常态课乃是每位教师的本位和本分。因此,我很重视对常态课的思考和实践,前一段时间教学的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大胆开发教材,重组资源,给自己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呈现: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数钱的游戏。(一听说数钱游戏,学生们因熟悉而兴奋。)先进入第一关,大家一起数。开始!(课件:10张1角的人民币一张一张依次呈现)

生: 1角、2角、3角、4角、5角、6角、7角、8角、9角、1元!

师:個人数。请听规则:仍然 1角1角地数,但是不能出现“1角”这个词,一直数到1元。谁来挑战?

生1: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60分、70分、80分、90分、1元!

师:能想到10分就是1角,恭喜你,过关!

生2:1毛、2毛、3毛、4毛、5毛、6毛、7毛、8毛、9毛、1元!

师:在口语中,1角也叫1毛,过关!

【此时此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是10分=1角、1毛即1角,即整数的思维角度,我们需要等待小数、分数思维角度的出现,让学生的想法互相碰撞,进一步发展思维!】

生3:0.1元、0.2元、0.3元、0.4元、0.5元、0.6元、0.7元、0.8元、0.9元、1元!

生4:

【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是1角=0.1元、1角=元,即小数、分数的思维角度,思维主动性非常强,这正是学生的思维生长点、最近发展区,需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契机,深度开掘,生成精彩,升华思维!】

师:真有意思,居然出现了这么多的数法!今天我们是认识小数,那我们就深入地研究“0.1元”这种数法。“0.1元”,怎么想的呀?

生5:0.1元就是1角。

生6:0表示0元,因为1角不到1元,就是0元,后面的1就是1角。

师:把0.1元的0和1都解释地很细致,想得好!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7:0.1元就是元。

师:谁听懂了他的想法?(立即出示课件,人民币与线段图上点的对应)谁再来解释一下这种想法?

生7: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也是元,也是0.1元。

师:你很会观察与思考!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种想法。

生:小组内互相说。

师:哦,原来1角就是元,就是0.1元,思考很到位!下面进入游戏的第二关……

教学思考:

一、质疑教材,另谋出路

面对教材上的数学情景,我进入了一系列的理性思考。学生在一年级时接触过小数,但只涉及到认识商品的价格。这节课是小学生第一次正式认识小数,目的是学生体验理解0.1和0.01的实际意义,是典型的单元起始课。如果上得好,可以触及整个小数的知识脉络,对小数知识体系的建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思考的深入,我不禁对教材上的数学情景质疑起来:“测量身高”的活动看起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的确可以引出米、分米、厘米,做为知识探索的载体,从而抽象出数学知识。但是生涩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得出1分米=米=0.1米、1厘米=米=0.01米,显得牵强、生硬、被动,缺乏把1分米、1厘米转换成小数的实际需求,真的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吗?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特点和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不理想!怎么办?将就用吗?不好,为了学生整个小数学习的更好发展,得另谋出路!

二、开发教材,重组资源

忽然,一个念头蹦出来:用米、分米、厘米作学习载体不理想,何不用练习中的元、角、分作学习载体?因为学生一年级就正式认识了人民币,三年级就更加熟悉了,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有充足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后盾,更能撬动学生思维的起点。于是我很快决定用元、角、分作学习载体,例题和练习题角色互换,效果更好!可马上又跳出“拦路虎”: 1角=元=0.1元、1分=元=0.01元,是直接突兀地让学生说1角(分)是多少元,还是设置一个思考情景,引发学生主动思维,从而深刻感悟0.1、0.01的实际意义?我毅然选择了后者,但难在用什么样的情景,能够激活学生“1角=元=0.1元和1分=元=0.01元”的学习需求和突围思考,形成学习小数的必要性和内动力。尽管查阅资料、请教他人,还是无法突破。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可是新课渐渐逼近,还是没有高招!就傻傻地想:每节课就好像一个人,如果能巧妙地牵“一发”而动“全身”,那该多好呀!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思维是其内核。要是找到“1角=元=0.1元和1分=元=0.01元”所需要的那“一发”,通过这“一发”导出小数和整数、分数的本质联系,学生就能感知、内化知识,从而牵动“全身”,即融通知识的整个体系。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名师华应龙到重庆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华老师高瞻远瞩,巧妙地扣住“分数单位”的需要这“一发”,用思维融通了整个分数知识体系,妙不可言!而我这节课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小数的本质和分数的本质相同呀,而“1角、元、0.1元”不正是三个等值的计数单位吗?教学情景中只要有“1角、元、0.1元”同时出现的需要就行了呀!想到这里,心中大喜!继续往下拟定教学预设,灵感一涌而出,来一个“数钱”的游戏吧,无论情况如何,我都要勇敢地试一把!

课堂就真实地演绎出来了,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课堂虽然缺少了一定的课堂练习作业,却充满着思维的涌动,舞蹈着生命的主动和能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学生想得远,学生才可能走得远!

猜你喜欢

小数载体常态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失踪的小数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