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问题意识 提升核心素养

2022-02-22张长利

学习与科普 2022年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长利

摘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核心素养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问教材,问专家,问同学,问一切可为师之人之物。其次,小学生也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的心理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有时也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甚至出人意料让人拍案叫好的问题,并且他们的提问这一行为本身就具有了价值。再次,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不怕被学生问住。教师不应完全把自己定位于一个解惑者的角色,面对快速变幻的世界,教师偶尔被学生问住,也在所难免,要抱以善学与科学的态度就能很好地处理。

我们常能听到“教了他们还是不会提问。”之类的话,其实这是认识的误区,学生提问能力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仅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训练。

二、创设质疑氛围,使生敢問、爱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都是由问题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围绕问题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启动内驱力,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因此,教师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提问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生因趣生疑,因疑生问,从而因问生能,因问生智。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

由于学生个别差异较大,有些学生质疑时,往往不能提到关键处,有时还处于凭直觉张口就问甚至张口乱问的阶段,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会扼杀学生兴趣,养成学生思维惰性,特别是一些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或看似没用的问题,教师不能敷衍了事,而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设一定环境,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让胆小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胆量,树立信心,让课堂上来不及问或不敢问或意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问,并用恰当的方式加以鼓励表扬。这样,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得到保证,就能逐步养成敢想、敢问、爱问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方法,使生会问、善问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变要学会为会学,这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找问题、提问题的方法,这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那么,首先应教给学生找问题的方法。

(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找

如果对某个知识是在什么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什么旧知识有相关又搞不清的,那就在此提问。

(二)在知识的“怎么样”上找

如果对某一事物究竟有哪些特征,说不出或不能说完整的,那就在此提问。

(三)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

如果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搞不清或说不出来,就可据此提问。

(四)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找

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把知识看成一盘散沙似的孤立个体,或者归纳、整理不满意,可在此提问。

(五)在知识的“应用”去找

如学习某个知识不了解它的作用,或作用了解不够,也一样可以提问。

(六)在解决问题的“还可以怎样”去找

解决问题常常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往往可以就“除了这样,还可以怎样?”提问。

(七)在实际生活中去找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无是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便会发现许许多多。有些问题可以立时能解,有的问题可能一时不能解,就可记下,然后思考解答。经思考后还不能解,便可在恰当的时候提出,寻求解答。

(八)到想象中去找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通过想象可以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四、做好释疑,让生再问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0分钟的时间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练习更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形成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心理趋向。另外,在释疑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处理好主体与主导,教与学的关系,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同时,老师可采取一定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如建立学习小组,利用学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网上教学等,让学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激励其探究解决。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新的层面上产生新的疑问。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气氛和适宜环境,优化教学策略,激励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逐步建立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验数学的再发现过程,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注重质疑问难,探究发现,掌握学习方法,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祖文.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教师,2018(33): 80-81.

[2]陈华利,张瑛.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2018(13): 150.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