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升个人品德路径的思考

2022-02-22樊佳欣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重要性

摘要:个人品德是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聚焦点。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对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它作为一项伟大工程的品德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彼此进行共同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个人品德;重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29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政府报告指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其中要着重继续加强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无足轻重的作用。

1个人品德的内涵及其提出

1.1个人品德的内涵

“品德”这个词语,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个体的道德品行——指一个人做出的行为所表露出思想上的自我。人格是指稳定、长久、全面的心态。解释品德就必须要从道德入手,所谓道德一词,它涵盖社会、家庭、个人以及职业这四个领域,表现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职业道德。它作为全人类的行为准则规范,形成于特定的时代条件,是每个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动作反应。只有當道德集中反映在个体的情况下,它才会与每个人的思想行为融为一体,在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现出来,这样便形成个人的品质修养,称之为个人品德。换言之,个人品德是行为规范内化后所导致的结果,是自尊心、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的统一体,是一个人道德面貌的标志性象征,它所指向的根本点是如何去做人以及做怎么样的人。

1.2个人品德的提出

建设个人品德,不仅是一个科学规范的现代化提法,同时它与中国民族传统美德的私德涵养也有着密切联系。在古代老百姓把国家和社会的兴旺发达系在个体道德修养上,“自皇帝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经过改革开放的时间,党和国家对道德建设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步步加深。中国共产党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比较明确提出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一科学的概念。随后,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实践要求。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规定中》我们可以学习了解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集体主义这一原则,遵循“五爱”的基本要求,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着力点,逐步完善道德建设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着重强化诚信意识,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人们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党的中央文件里,与此同时以“三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扩展延伸成为“四德”,我们党中央也从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要求。这一方面丰富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定义,也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指出了崭新的奋斗方向。

2提升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个人品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支撑点,对道德建设的强化、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意义。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个人品德建设为前提条件

不管是改善社会公德的现实状况,还是想要提升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发展层次水平,到最后都必须要落实在个人品德建设上。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之所以呈现出提升缓慢趋势,甚至有的领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滑坡局面,是由于评价尺度的不规范,道德建设缺乏坚实的依靠力量所导致的。这些都影响着社会秩序安全,威胁着其他成员的利益。党和国家明确规定必须加强个人品德的建设,这些规定适应了我国道德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升个人品德有助于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道德本质意义上就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现在的社会,人们的观念取向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变,个人品德的对象和内容发生改变。在社会实践中如何更好提高修养,锻炼个人品德,必须以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为准则,以提高道德境界为目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优良品质和高尚人格离不开社会实践这条必经之路。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提升品德修养层次,自身具备的修养和品德也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选择,从而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

2.2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从理论上讲就是一个具有优良德性的社会。我们党把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状况为前提条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道:“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文化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也就离不开道德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运用公平正义这样的道德原则来维系社会关系、巩固社会的稳定性。社会道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是当时的文明风尚。和谐社会本身就包含道德优良的意思,特别是在道德滑坡现象已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尤为显得异常重要。

3提升个人品德的现实路径

个人品德蕴含着不同方面和多种层次的构成要素,形成了科学的组成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个人品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并且要遵循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

3.1个体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自觉化为道德实践

提升个人品德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理论的学习,怀揣“活到老,学到老,厚德到老”的端正态度。通过努力学习来规范道德认识,训练道德情操,磨砺道德意志。与此同时,个体还必须自觉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规范言行举止,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培育和养成优秀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优化和提高个人品德的层次与结构。全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标准要内化为每个人的内在品德,离不开认知这个基础性的必备环节。只有在掌握了社会生活中每个具体领域的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德行方向。个人品德发展的最终目的地就是行为。个人品德是在特定实践情景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必然与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的道德体验与认同密切相关。道德观念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才能检验出它的正确性同时将正确的道德认知内在表现为思想素养、外在表现为个人的行为。了解掌握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一回事,如何运用它们又是一回事,关键在于要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加强个人品德就必须做到道德认知与行为相一致。

3.2学校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打牢坚实基础

要改变我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形成的重视集体道德建设,忽视培养个体道德的不良状况,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九年义务制教育抓起,逐步转向于培养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一方面,要丰富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和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在注重集体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培训。另一方面,又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学术功底和教学技能,发挥思政教师的带领与模范作用,激发和提升教学对象的积极学习性。变革教学活动的传统方式,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践相统一,从而磨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再次,改变学校已有的片面不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即由过去片面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转变为重视学生成绩与全面评价学生道德水平相结合的科学评价体系。最后,合理开发利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所包含的教育資源。如何对其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诠释,是如今个人品德建设必不可缺的研究课题。

3.3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应该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践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观,以公平正义为前提的利益观,以人文精神为根本的发展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观,以和合文化为依托的社会观”。实践原则体现了个人品德建设的实质和必然要求。

一方面,个人品德的养成离不开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对其所进行的检验和探索,全社会范围内的成员要形成共同的标准和目标,这成为衡量品德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

另一方面,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提倡的价值取向和品质内涵,能够不断激发实践主体的悟性和自觉性。社会主义道德观体现了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它作为多元化时代发展中人们所达成的价值共识,强调个体对这个世界所做出的道德评价。要合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传播媒介,净化社会网络空间,强化社会舆论的正确督导作用。切实发挥评价监督体制机制的坚强后盾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行恶善评判,从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终极目标。

3.4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社会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体系

在新时代加强和完善个人品德建设,国家要完善其相关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和避免社会失德失格现象的发生与重现。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强化与道德环境的优化必须要以健全的社会制度和严格的法律规范为后盾。法律制度越是科学健全,就越容易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约束作用。同时,道德和制度是相依为命的关系,制度反过来又会更好地支持推动道德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人们的道德规范化作为自觉信仰,深化对自身应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增强自我约束和执行能力。严格规范的制度能够强有力的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明确了为人处事的是非标准。对个人道德行为实行惩罚奖励措施,从而促进良好个人品德的培养。国家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有关道德奖惩监督制度,充分从法律角度来强化约束道德建设。正如俞树彪先生所说“不能指望社会秩序过分依赖道德而存在,而必须设立完善的制度去维护道德,达到公共道德的最佳途径是好的制度”。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单行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

[4]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树彪.道德建设与制度重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3):68.

作者简介:樊佳欣(1997-),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重要性
财富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极端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钙对身体的重要性
颜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