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大美 道法自然
2022-02-22明媚
明媚
栏目主持人:立足本土、关注当下。以艺术史为坐标,追踪与记载近期的展览,呈现鲜活的艺术、展现艺术家独立的思想与创造,同时使读者有强烈的在场感。
中国古代美学一贯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自然审美意识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铸造了独具一格的自然审美观。中国古代先哲老子创造了道的概念,将道看成是天地之母,万物之源,强调“道法自然”。另一位哲学家庄子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自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崇尚“天地自然之美”。老庄思想所指的“自然”,并非纯粹视觉的客观,实际上也嵌入了人的观念与想象。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则在《自然论》中写道,自然美达到极致之美,关键是要有一种更为崇高或精神层面的要素。崇高而神圣之美,能够令人热爱而丝毫不显得女人气,是与人类意志结合之美。
《鹤竹》 鲁晓波 纸本水墨 70×70cm 2020年
用画笔描绘天地自然、时代万象,承载着当代艺术家的美学理想,也是鲁晓波、吕中元、徐铭三个展的共同主题。
鲁晓波在践行这个课题上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他的艺术实践并不拘泥于设计领域,秉承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文化理想,潜心挖掘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当代意义,在当代中国画创新与拓展领域展现出别样的风景。
鲁晓波是湖南人,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湘江下游的枢纽名城株洲。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也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学科带头人和艺术设计家,同时,他还兼任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众多重要职务。受家庭的影响,鲁晓波自幼喜欢绘画,即便在下乡劳动期间他仍坚持自习绘画,每天用画笔记录自己的生活,这段经历无疑给鲁晓波的人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鲁晓波便凭借着自己的才华成功考取了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即是如今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2000年以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简稱工美和央美,两所国家级的美术院校,一直是中国当代美术界以及美术教育界的两面旗子,分别代表着艺术设计和美术创作的的高度和标尺。在工美学习期间,他深受庞薰琴、张光宇、张仃、吴冠中、袁运甫等老一辈艺术大师的熏陶和教诲,为其后的艺术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鲁晓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年末,随着高校合并大潮的兴起,优势互补、共创一流的办校理念,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正式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工美到清华,鲁晓波的艺术轨迹实现了工美传统和清华精神的有机结合,他秉承了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和艺术大师吴冠中在清华大学倡导的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精神,推动我国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及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
鲁晓波不仅具有全球化的艺术视野和设计思维,同时也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造诣,他的水墨作品,特别是仙鹤创作,某种程度上来说体现着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思想。
上世纪80 年代伊始,我国开始重视设计教育的发展。刚刚毕业留校任教的鲁晓波,有机会随政府派出的艺术设计教育考察团,调研参观德国十几个城市多所设计艺术院校,这次考察经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回国不久后他再次赴德国访学3年,在此期间研学的仿生设计课程,给鲁晓波的艺术思维和水墨创作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仿生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各自寻找自然界的动植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查找资料后,用图释分析它们设计的合理之处,比如蜻蜓的翅膀、大叶片植物的茎叶关系,由此探讨设计中的自然规律、生物机能与形态结构。这种剖析过程体现着事物本质及科学技术相结合,带给鲁晓波深刻的艺术启迪,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探讨设计中的自然规律、生物机制和形态结构,为他此后从事花鸟画创作观察动植物形象,打开了独特的艺术视角。他也正是在德国访问研究之时,开始创作水墨花鸟画。
鲁晓波选择了仙鹤作为其仿生设计课程的对象,在对鹤动态飘逸的描绘中,仔细揣摩仙鹤的动态和结构,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他选择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姿态万千的仙鹤,同时,更创造性地加入了设计性元素,使作品更具个人特色。
鲁晓波对仙鹤的偏爱,源起其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往情深,也与其出生、成长于潇湘灵韵之地不无关系,更为“师法自然”所染。湘江以其灵秀氤氲滋养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是董其昌所推崇的南宗山水画派的发源之地。湘江河畔、水草丰盛,芙蓉国里,禽鸟翔飞是更是艺术家理想的表现内容。
《秋水》 吕中元 油画 120×160cm 2019年
鲁晓波笔下的仙鹤,灵动飘逸、清雅脱俗、仪姿万千。如《春风翔鹤》《和风鹤翔》《素羽丹顶》,描绘群鹤凌空展翅。《鹤趣》《鹤韵》中的白鹤,仿佛踏着舒缓的音乐节拍,轻歌曼舞。具有灵性而不矫的资质、自我清傲的风骨,是一个自由而充满生命力的自然观照。他的系列丹顶鹤承继着中国文化的清逸之格,表达着中国绘画的写意之魂,延续着清华美院前辈艺术家设计与绘画并举的文风、文脉,并进入到人画相合、与自然相生的生命理想的追求之境,将自然附着于中国人文精神,并不断地向人的意义世界转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图式。著名美术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陈池瑜在评论文章中指出,鲁晓波的作品“是他奋力搏击的设计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中情感上的一个生命驿站,是其对艺术的一种情感执着,对生命的一种体悟形式,同时也是他观自然之道,味花鸟之象、造艺术之境的审美实践”!
吕中元出生在江城武汉,从小就酷爱绘画,在其居住地武昌三层楼(地名)一带,左右四邻都曾被他拉过来做过写生的模特,是远近闻名的孩子王。每次坐轮渡在长江两岸的武昌到汉口之间往返,站在船舷边看江面上奔涌的巨流,天空中漫卷的浮云、光影下斑斓的城市,都会令他着迷,也孕育了他对山河家园的深厚感情。197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尔后又留学日本,先后师从吴冠中、张仃、东山魁夷、加山又造等国际大师学习绘画,有着非常高的艺术起点和开阔的艺术视野。
《小憩》 鲁晓波 纸本水墨 70×70cm 2020年
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多年历史,在油画的中国化进程中,林风眠、吴大羽、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老一辈大师开创了中西结合的油画创作道路,成为中国现当代油画发展的方向之一。吕中元敏锐洞察中国油画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当代艺术的趋向,在中西结合的艺术道路上进行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称赞的创作成果,他曾先后到法国、意大利、瑞典、丹麦及美国等国参观访问及写生,考察西方当代艺术,并对西方抽象绘画进行深入研究,对康定斯基、布洛克以及华人抽象艺术杰出代表赵无极、朱德群的艺术观念和抽象油画深入探讨,同时,吸取了恩师吴冠中的艺术精髓,结合中国古代先贤的哲学思想与禅宗精神,并通过油画媒介的转换,使之融入中国山水画的意蕴与境界,拓展出中西结合的新路径,创造了一批富有东方韵味的当代抽象油画。他曾在海外众多国家举办《大山大水吕中元油画展》,并以其显著的创作成就被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家重点人才引进回国,聘为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和研究部主任,继续从事当代油画的研究与创作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创作成果,在国际国内艺坛具有很高的声誉。
《清气》 鲁晓波 纸本水墨 70×70cm 2021年
大江大湖滋养了吕中元的赤子情怀,故乡的山河成为他求索永恒生命理想的载体,他以自己独到的绘画语言去实现这一美的理想。
吕中元的山河作品剔除了杂芜的形象细节,而直取山河的形态骨骼及生命精隋,把东方精神融入画中,使气韵蕴含于多彩的自然景观中,形成了波诡云谲的自我视界,这一点在描绘山的作品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在《傲寒》、《山的物语》、《山南》、《凝结的使命》等作品中,那些山的形态完全具有人格化的力量,它们或卧、或立呈现出凛然的风骨,如同康德所说,崇高把我们心灵的力量提高到超出惯常的凡庸。由这些形象产生的崇高感不同于简单的视觉快感,而是沉入心田的冥思苦想,是由痛感转化而成的快感。因此,崇高感作为一种情绪,在想象力的运用上不像是单纯的愉悦,而是严肃执着的理想追求。并且,崇高感与吸引力不相投,心灵不是单纯地受到对象的吸引,相反却受到对象的推拒,崇高感所生的愉快与其说是一种积极的快感,无宁说是惊奇或敬畏。面对吕中元的山河作品,我们敬畏于自然的神奇造化,自然是滋养人类的母体,她的伟大与神秘是人类无法逾越的。吕中元曾把自然比喻为“无岸的河”,她给人“莫名的惊恐与徘徊,思绪在颤栗,水浪在撞击,眼前的偶然,似乎再也无法驾驭奔流的命运。”在自然面前,人类所有现实的利益纷争和算计,似乎都显得琐屑、卑微。我们只是身处自然之中的过客,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自然真谛,成为人类不息的生命理想。
《天风》 吕中元 油画 120×160cm 2019年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吕中元画展前言中写道:“他以饱和的色彩、现代形式意味的构图,把大山大水表现得纯雅浑厚,使人产生一种溯古思源情思。他通过感悟大山大水的自然魅力,升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使作品中的山河形象有一种浓缩的、象征性的造型,沐浴着远古时光的单纯与静穆,更呈现出内敛而有力量的状貌。”吕中元的油画创作,最可贵的特征,不在于丰富的形式、色彩和表现,而在于其不断积淀的专注而单纯的情感,一种对故乡家国的深厚情感,使他的作品富有纯正的品质和力量。
《秦嶺》 吕中元 油画 80×80cm 2015年
徐铭出生在河南商丘,曾任湖南美协驻会秘书长,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和中国美协湖南创作中心主任,湖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徐铭的水墨创作游走在传统的工笔与写意之间,把自然世界中的禽鸟花卉随时摄入笔端,栩栩如生地展现自然世界的生活视窗。他有着扎实的写实功底和写意技巧,使其在工笔画和水墨画两方面的创作中游刃有余,并取得突出的创作成果。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曾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展金奖及其他国内外美展奖项,近年来的创作十分活跃,且创作成果颇丰。徐铭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他练习过白描,还画过乡土风情人物画,并且特别重视写生,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通过悉心观察大自然里鸟兽虫鱼的生动姿态及草木花卉的盎然生机,使其画面形象具有生机、生意、生气,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彩云之南》 徐铭 中国画 95×180cm 2018年
徐铭在表现禽鸟动物的生命意趣上着力,形成了其水墨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徐铭擅长画公鸡、水牛、野鸭、小鸟、鱼类、小猫、金鼠等各种动物,或细笔刻画,或大笔挥写,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他画的大公鸡或老母鸡,神态活现,用浓墨大笔画出鸡尾,用淡墨或赭石敷染雄鸡之翅膀,用深红细致画出鸡冠,洒脱豪放,笔墨酣畅,公鸡引颈鸣叫,母鸡关护雏鸡,神态生动,可谓当代画鸡的上乘佳作。徐铭通过对所画动物眼睛神情的精准描绘,使这些小动物活灵活现,生动自然,极大增强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孺子牛》《金牛贺岁》,用大写意笔墨,勾勒牛之忠厚质朴之本性,寥寥数笔使牛的形象跃然纸上。徐铭表现荷花、梅花、竹石、兰草等题材的写意作品,亦富有特色。《春雪图》《清香》《香雪图》运用篆书般之粗壮转曲的线条画出梅树枝干,以显梅树之刚毅不屈的本性。轻盈的点点梅花则透出傲雪斗霜之气息。《无上清凉》《清风满怀》等荷花题材作品,大块墨色画出荷叶,细劲的荷梗,粉红的荷花,表现出清澈素雅的文人旨趣。而他画的竹子,枝叶朴茂,迎风飘洒。荷花和墨竹题材,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众多名家均画过,但徐铭的作品能寓质朴于大写意中,大笔挥写与淳朴浑厚相统一,豪放与谨严相结合,形成其写意花卉独自的艺术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徐铭对国画的探索是多方面的,他的工笔花鸟也十分精彩,无论是他画的水鸭、锦鸡,还是羊群与水牛,造型准确,色彩雅致,体现其工笔画的厚实之力与很强的创作能力。由此可见,徐铭是一位对中国画创作执着而勤奋,并取得突出创作成果的优秀画家。
责任编辑 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