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海岛风景的建造者

2022-02-22张莉

长江文艺 2022年2期
关键词:林森精神家园海岛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姐妹镜像》《持微火者》《远行人必有故事》等。2019年3月向127位当代中国作家发起“我们时代的性别观调查”,引起广泛社会影响。主编《2019/2020年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2019/2020年短篇小说二十家》《2019/2020年中国散文二十家》《新女性写作专辑:美发生着变化》《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等。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

作为小说家,林森越来越受到瞩目了。这多半由于他所构建的文學图景。从《岛》到《海里岸上》,林森的文字正在悄然建设着关于我们对海岛、渔民生活的想象。阅读林森,对于诸多文学读者来说,意味着阅读“海岛”——意味着阅读海岛的潮湿、海岛的炎热、海岛的阳光,海岛的风浪和海岛的四季葱绿……海岛的历史、海岛的日常和海岛的力量都开始聚拢在这位八零后作家的笔端。某种意义上,林森已经成为新的海岛文学风景的奠基人。

本次专栏,我邀请了三位优秀批评家一起关注林森的写作。徐晨亮在《小镇之心与大海之身,相互对称》中认为,与当代文学已有的海洋书写相比,林森的小说很大程度上卸下了那些浪漫的想象与过载的象征。这位作家笔下的大海,令人恐惧又充满诱惑,广阔壮美又艳异迷人,狂暴危险又给人温暖,而这些复杂的感受都是借由感官体验与讨海人的现实生计加以呈现的。于是,“在林森那里,大海已不是遥望的风景,而是被赋予了血肉的‘具身之海’,有了身体的大海,自然也会沾染人间烟火、喜怒哀乐,与岸边的生活世界彼此交织,同样经受着时光的磨损与重塑。”

作为同代人,赵坤和陈华积关于林森小说的理解各有路径。在《海雾与流光》,赵坤指出,“作为曾经的流放之地、蛮荒之地、现代性过程中的被劫掠之地,在航海时代终结以后,却收获了宝贵的先民财富,《更路经》与罗盘,这些旧时代的海上经书,是几代人与海洋达成的生死契约,因为集结了先民们的生命智慧和生存哲学,在新时代的开海仪仗中被传承下来,成为世代海岛人的守护符。正是在这样的美学表述中,写作者林森表达了他基本的情感认同和美学选择,即使困于海雾,也可以期待流光。”陈华积在《重建精神家园》中则找到了“精神家园”的意象:“在林森作品中现实家园意义上衍生出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具有了一种双重向度:既是差异化、地方性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是具有高度同一性的、地域性的精神家园。这种双重性精神家园意义上的同一与叠加,使得林森作品中的精神家园主题更显突出和集中,在众多的家园题材作品中不但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同时还广受读者好评。”

我尤其喜欢《海里岸上》。这部作品使人深刻认识到,林森的写作从生活经验中诞生,但也超越了狭窄的自我经验,他看到了中国文学中关于海岛风景书写的某种单一和匮乏并有意重新建设。这部作品里,关于海岛生活的刻板印象烟消云散了,他还原了渔民生活的质朴,还原了渔民生活的在地感、切肤感,他所写下的不只是文学故事发生的风景,也是渔民们念兹在兹的生存。渔船、《更路经》、罗盘,是一代代渔民智慧的象征。某种意义上,林森在重塑新一代渔民生存图景时,也将中国文学风景的维度进一步拓展。

猜你喜欢

林森精神家园海岛
林森:现实,充满文学张力
在海岛度假
一路踽踽独行
一路踽踽独行
强化“四个意识” 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经营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守精神家园 争创文明城市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