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02-21王伟
王伟
建昌县人民医院 (辽宁葫芦岛 125300)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损伤原因主要为剪力、屈曲、旋转、轴向压缩等综合暴力,治疗以矫正损伤椎体的后弓角和畸形,恢复脊柱的序列、生理曲度、前后缘高度和椎间高度为主。但由于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为严重,且易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和日常生活均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故需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减压复位治疗,以保障其健康。临床主要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提高脊柱的稳定性[1-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32~76岁。平均(56.45±1.25)岁;Cobb角为24°~75°。试验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32~78岁,平均(56.21±1.52)岁;Cobb角为23°~7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诊断标准;可耐受手术治疗;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血常规等检查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为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者姿势调整为俯卧位,将肩部、上腹部、额前垫高,让腹部、下胸悬空,在病变平面上下棘突中段做一纵向切口,沿切口切开皮下脂肪和筋膜,暴露腰背筋膜和棘突,选用电刀和骨膜剥离器去除椎旁肌,从棘突向下外侧剥离,沿椎板剥离至椎间关节,选用清洁无菌纱布填塞止血,从上腰椎下关节突和下腰椎上关节突中分离出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借助椎板牵引器将椎旁肌向两侧牵拉,拉出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将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从上腰椎的下关节突和下腰椎的上关节突分离出来,用椎板牵引器将椎旁肌两侧牵拉,待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后,常规植入椎弓根螺钉,完成手术,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
试验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为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将患者姿势调整为俯卧位,将肩部、上腹部、额前垫高,让患者腹部、下胸悬空,从骨折中位切开(中心点为损伤椎体棘突),暴露损伤椎体的上椎体和下椎体,用Weinstein法确定标志,选择穿孔椎体,完成穿孔,选择椎弓根探头进行探查,插入4根定位针,用C型臂X线机(北京唯迈医疗,型号 Elfinbot100)检查4根定位针的插入方向和插入深度是否正确,确定定位针插入正确后,根据术前CT检查结果植入椎弓根螺钉,结合患者神经损伤情况确定是否需行椎管减压,对于需行减压的患者,应用钉棒牵拉和手术床逆行弓形骨折复位,拍片观察骨折复位是否良好,椎弓根螺钉植入位置是否满意,拧紧螺母,凿开小关节和横突,使其表面粗糙,选择棘突、椎板和自体髂骨的断骨进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安装横向连杆,放置负压引流装置,术后患者取平卧位,行预防感染治疗,并穿腰围保护3个月,术后2 d拔除负压引流装置,术后7周左右指导患者在佩戴腰围和胸背护具的前提下下床,告知患者不要进行负重、扭转、屈曲活动。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Cobb角、腰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治疗前、后,记录两组两组Cobb角。(2)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腰椎疼痛程度,总分10分,VAS评分越高,表示腰椎疼痛越严重。(3)治疗前、后,采用Barthes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大小便、修饰、用厕、吃饭、移动、活动、穿衣等,总分100分,BI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4)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两组腰椎功能,包括下腰痛、腿痛、步态等主观症状,直腿抬高、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和膀胱功能,总分29分,JOA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4)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Cobb角、VAS评分、BI及JOA比较
治疗前,两组Cobb角、VAS评分、BI及JO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BI及JOA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Cobb角、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BI及JO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obb角、VAS评分、BI及JOA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1/35);对照组术后出现4例切口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2例褥疮,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86%(8/3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脊髓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发生率占脊髓骨折的50%~70%,而成年男性是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高发人群,若治疗不当,可发生截瘫,甚至死亡。研究发现,导致胸腰段脊柱骨折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剪力、屈曲、旋转、轴向压缩等创伤暴力因素。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恢复腰椎功能、保障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3-4]。
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创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椎弓根螺钉连杆是一套可调节的三维系统,将其与脊柱连接后,能充分地放松和伸展肌纤维的活动,有效降低椎管的压力。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点[5]。同时,该手术能有效固定脊柱前、中、后柱,力学性能优越,固定效果立体,也适用于难以复位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其手术适应证得到拓宽。此外,该手术不会在肌肉纤维中形成瘢痕组织,固定效果好,利于患者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可促进背部肌肉功能恢复,进而利于促进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Cobb角、VAS评分、BI及JO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bb角、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BI及JOA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Cobb角、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BI及JO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增大Cobb角,减轻腰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