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红书出发,探析品牌内容营销方法论

2022-02-21郭佳

国际公关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书小红书内容

文>本刊记者 郭佳

场地提供>CIPRA

随着Z世代群体的崛起,生活方式多样化给商业世界创造了越来越多机会。推出一个新品牌不是难事,但是市场中早已具备现成的供应链体系、营销体系,流量平台的玩法也早已经被头部品牌反复书写、刷新。消费习惯、内容宣传渠道的变化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单纯卖货、凭借价格的优势已经很难再打动今天的消费者。怎样在品牌丛林中脱颖而出,才是每个新品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营销平台再一次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国际公关》杂志特邀请嘉宾,并根据小红书官方建议,从不同角度探讨品牌内容营销方法论。本期邀请到的嘉宾如下:

现在,有人把小红书当做搜索引擎,也有人把小红书当做情感输出平台,小红书已经逐渐从用户“种草神器”转变到消费者“决策入口”与品牌“转化利器”。那么,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的运营现状是怎样的?

我和我爱人都是小红书的深度爱好者,我们俩打开小红书,内容完全没有任何交集。我自己做营销,也会关注怎样把我们的品牌在小红书上推广出去。我们公司还有专门研究小红书品牌营销的团队。

我既是消费者,又是营销人。作为消费者,我看到的都是短小精悍,又很适合我的帖子。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在小红书种草,到天猫、京东消费,这是非常好的链路。我是做家装家居的,客户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肯定希望看到更多建议。但是“好好住”这些平台,给的建议都太专业了,而家装小白想看的是水平差不多的人提的建议,小红书恰好满足这点。所以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利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能够更好地传递内容。

我把内容平台理解成流量平台。根据用户规模,每个用户平均在线时长可以换算成流量,这意味着流量多少,能做的广告次数多少,决定了品牌商的曝光价值。在UGC平台,内容的阅读率如果是8%和1%,平台的流量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小红书上应该投放用户最愿意看到的内容,内容越优质,获得的广告效果就越强。而且在小红书、抖音平台,靠一个广告是不行的,因为用户看你的广告,看一遍就会离开。所以,在小红书这些UGC平台合适的打法,应该是通过高曝光的内容,去达到品牌的宣传效果。对于小红书这些内容平台而言,营销思路应该是根据用户导向,让用户来创造内容。

第一从用户端,用户在生活当中购买产品是怎么做决策的?比如身边的女性购买产品链路;最近有一款产品,赫莲娜黑绷带,用户是从公众号看到,之后去天猫上看价格,再到小红书上做对比。做营销的时候要去了解用户的思维。

第二博主端,很多新手妈妈在小红书分享心得,这时候小红书就是母婴版百科全书,小红书对于新手妈妈来说,就是能够在社会上体现的价值。

第三商家端,小红书平台目前的转化,内部的闭环没有完全形成。但是对于社会和商家来说,意义较大。而且小红书上内容曝光时间比较久,用户、商家、博主的共同目标就是创造好的内容。

什么叫好的内容?核心词就是“利他”。小红书会创造一些有用的内容,打造人设,接着引出产品。或者是博主觉得产品好,在使用后客观评价,小红书再引导博主真实分享。

场景营销=人群+空间+时间+需求痛点+仪式感。不要盲目套用模型,人群不同,场景一定不同,场景不同了,内容自然也不同,盲目学习只能导致无法实现转化。在小红书,只要把内容做好,是可以持续裂变的。比如晚安酒切入场景:晚安酒场景定位到晚安时分,女生一般都会比较感性,会拍照发朋友圈。但是,很多商家做营销没有想清楚人群定位,又怎么去判断内容产出?

所以,做小红书营销更多的是内容跟场景,一定要想清楚怎么去做。

我参与《国际公关》这个论坛的身份有点特殊,第一,我从来没有用过小红书;第二,我和小红书的渊源又比较深,上个月和小红书的几个关键部门,包括他们的政府业务部门,还有商业化部门,做了一轮深度沟通。

我分享一些信息:其一,小红书的用户画像,目前70%为90后,女性用户占多数;小红书在旅游营销上的作用发挥,未来的潜力非常大,因为女性也是旅游消费的关键决策者。其二,小红书的内容产出模块里面,旅行排名靠前,从用户的消费行为和内容产生机制来讲,小红书的“种草经济”,在旅行上的体现非常明显。第三,小红书在旅行内容的产出方面和关切点方面,排前五位的是吃、住、拍照、穿搭、景点,其实吃和住本来也是要拍照的。小红书用户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对场景美学的“执念”,拍的东西一定要美。第四,小红书善于发现和引领潮流,比如在旅行上的“漂浮早餐”和“精致露营”,都是场景美学的具体呈现。

在旅游领域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是很有感受的。第一,现在度假型的酒店、民宿,用小红书做账号的非常多。第二,小红书跟抖音相比,抖音的流量是非常大,但小红书的转化率很高。我问过一个在我们这个领域互联网化做得非常好的旅游企业,叫“游侠客”,他们营销团队的核心运营平台就是小红书。

前段时间,抖音提出一个概念——“兴趣电商”,未来的商品购买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价值导向跟每个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生活品位、生活调性是有关系的。而对于小红书,我个人认为是“兴趣电商+信任电商”,我虽然不用小红书,但是我太太是小红书的深度用户,从原来看美妆,后来看穿搭,到现在看母婴,她对小红书推荐的内容有非常高的信任度,这种“信任”让她很容易因为小红书的推荐而进行购买。

各位老师好!我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们一直在做品牌公关,对于我们来说,小红书也是一种媒体,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有面向大众的媒体、传统的媒体、新型的媒体,小红书就属于新媒体的范畴。

小红书普遍的内容深度是偏弱的,目前也只走到种草这一步,可能也只适合这类型的,如果说内容要做深度,把内容讲透,说实话,用户可能会去知乎,如果只是对某个东西感兴趣,讲这个东西怎么怎么好,可能就会到小红书,这是我们看到媒体在用户内容深度上的一个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做公关的时候也给客户推过小红书上的种草,它是一个很好的占领用户心智的平台,有大量的人去讲这个品牌怎么好,怎么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客户前期的推广还比较有好处的。小红书的定位还是偏向于生活分享,人本身都有情感的诉求,愿意去表达,愿意去晒自己的一些东西,我原来也是做装修的,做了很多年,从我的感受来说,小红书的运营上可以侧重教育类和装修类,因为这两类的东西特别适合分享,包括我们做装修,用户都要写装修日记,这就是偏感性的情感输出,只讲自己的感受。

第一是看内容的打开率是否比较高,有的内容虽然质量很差,但是仅仅一个标题或者头图,就能够决定打开率,获得很高的流量。有些内容虽然互动率非常高,但是在最开始推送的时候流量非常小,导致平台不会推给很多人。

第二,当有了比较好的打开率之后,需要有很好的互动率,用户对这个内容产生了兴趣,发生了点赞、评论、收藏之类的动作。

第三,最开始推送那批用户,用户都不怎么打开,拉开率非常低,互动率也很低,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流量越来越高,甚至成为爆款内容,很可能就是通过搜索来进行的。

不同的内容,有的内容虽然打开率很高,但是被推荐的流量很低,因为关注的是比较狭窄的定位。比如发布一个关于数据分析之类的小众的内容,这个内容流量池可能就几万人的规模,小红书最多只能推送这几万个人,这就决定了内容流量的天花板。还有很多做上海探店的博主,虽然内容做得还可以,同样的打开率,同样的互动率,但是阅读量会比做美妆类内容的博主少很多,也是因为“上海探店”这个词所圈住的人群本身是小众的人群。

所以,根据这三到四个纬度,就可以判断一个内容能够达到多大阅读量的级别,也可以根据这四个纬度来进行内容的优化,来决定我们做的内容能够达到多大的声量。

第一,作为消费者,不太关心你给我推的这个东西对不对,只是看有没有兴趣。像小红书、抖音后台推送的算法都是一个盲盒。回到希望消费者看到什么样的信息上,这是基于我们的供给,就是内容的量和质是怎么样的。所以小红书推荐的规则,从品牌来说,就是想让消费者看到更多的内容投广告,小红书的内容本来目的性不是很强,就给消费者打发时间的东西,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内容好不好。第二,虽然质量比数量有用,如果好的营销,数量也得有,所以,我会更多看内容好还是不好。

我先抛一个结论,小红书这类的平台都是基于算法推荐的逻辑,有时候大数据的算法可能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是诚实的,比如某一天你点赞了一条玄学的内容,你在里面有足够多的时间停留,认真看了这篇帖子,导致了平台对你标签里面就打上了你喜欢这类内容,所以反复推荐给你。其实在新媒体平台是可以洗标签的,通过改变用户行为,让平台改变对你的印象,改变你的画像,洗标签的行为,可能要做得更深度一些。比如你想看影视剧,想让小红书推更多影视剧或者美妆的内容,你需要在想要改变的帖子中做更多的互动行为,比如说点击多一点,在每个帖子里认真去看,去互动,比如给博主留言,通过这样它逐渐帮你去改变画像的完整性,让它知道你不光对玄学有高度的专注力,也很喜欢影视剧的内容,也很喜欢美妆类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去培养算法对你习惯认知,改变你的标签。

现在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在做类似的一些推荐算法,是希望能够给到每个用户最想看的内容,最想看的内容是从注册开始到入站每次浏览,都在计算你所有行为,最终给你画一个画像出来,你如果想要改变,就要逐渐做一些深度的阅读和互动在你想要的方向,这样才能把你的标签洗过来。

小红书的平台算法逻辑,跟其他互联网平台没有太大区别,首先是通过用户主动搜索,搜索是第一触发点,后来是人工智能介入,利用平台算法进行机器学习,之后内容的个性化推送。关于小红书的内容,第一,我并不觉得小红书是一个深度学习平台,或者说小红书是一个涵盖信息品类很多的平台,小红书给自己的定位是“生活方式+决策入口”,其垂类的前十位,包括美妆、旅行、时尚、明星、美食、亲子、家居、运动、摄影、生活百科等。小红书的用户定位和内容定位都很精准,比如女性学习穿搭、母亲学习育儿等。实事求是讲,我对目前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有些反感,互联网平台的便利性都是靠牺牲隐私换来的,算法也是对隐私的渗透,此外,互联网的算法很容易让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接受的信息反而可能越来越狭隘。当然,这不是小红书一家的问题,是所有互联网平台都要克服和改善的一个问题。

其实小红书首页有类目区分,我个人而言,每天看的都不一样。如果发生了不符的个性推荐,就去其他类目看,或者直接搜索。

小红书推荐的逻辑,跟抖音的相似度比较高,但是还是有人群的差异点,比如知乎或者微信公众号这些,还是有一些逻辑差别的。我们相信平台不断更新迭代,所以给它一点时间,让它变得更好。

从人群来看,用户还是蛮喜欢这个平台的。从品牌营销来说,这样的一家企业存在,在整个社会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我们期待能够更好。

图片由小红书官方提供

距离“内容营销”的概念被提出已经过去二十年。直到今天,尽管媒介与内容形式不断进化更迭,内容营销依然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这一手段被越发频繁地使用,“为了做内容营销而做”的现象正在泛滥。

小红书的内容营销和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的营销,只是用户群体和表达形式上不同,我觉得逻辑是一样的。最近在密集跟这几个平台交流,他们也在迅速转型,这轮转型的核心就是“流量转化”。事实上,互联网平台本身是不具备内容属性的,比如旅游行业,很多政府在购买抖音做营销,价格并不便宜,但从专业营销的角度,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平台的成长期,能享受到它的成长红利,但在平台的成熟期,就是其作为广告资源性价比最低的时候。

我不主张把互联网当做一个广告平台,纯粹的曝光率意义不大,互联网营销效果常常具有水分,动辄就能总结出几个亿的曝光给到客户,总结报告很好看,但是效果怎么评估?对互联网平台来讲,我一直认为没有内容就没有营销。比如像西安,很多人说西安是抖音炒火的,但事实上是西安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最开始在抖音火的是摔碗酒,但那只是增强了西安的曝光率,摔碗酒是不足以吸引人去西安的;后来西安花了几十亿打造了大唐不夜城,真正从夜游场景上营造出了“梦回大唐”的沉浸感,使得年轻群体对西安的印象彻底改观,让西安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城市。首先是西安城市的内容发生了质变,这样的内容又契合于在抖音平台上用户的阅读属性,才产生了这样的营销结果。

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互联网营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去年丁真会成为现象级的营销?为什么《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火爆全网?为什么今年的《漠河舞厅》达到了30亿的点击量?这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两个字——“共情”。现代营销的视角,坦率讲就是跟消费者共情,帮助消费者表达情绪。消费者的心理,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越来越强调认同感,我们的品位,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追求是一样的,这个时代正在形成很多个“物以类聚”的圈子。

在小红书的内容营销上,我还是强调一句话,是“兴趣+信任”。小红书比别的平台更加注意用户体验,因为将来小红书的闭环商业化的核心的就是口碑和信誉。

虽然我们今天讲的是小红书,但是更多讲的是我们怎么从平台上通过内容获取流量,作为品牌主来说更多的还是看流量。这两年传统网络挺惨的,再传统的公司,既然有那么多新的平台、新的营销方法,是不是该把钱花到新的营销平台上去?这是未来的趋势。内容营销也会成为未来一个主要的要发力点,因为有好的内容才能把品牌和商品做好。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内容营销不能是打广告、卖货,还得有一个跟消费者谈恋爱的过程,把我的东西如何好、如何吸引人,通过各种模式进行植入。在小红书之前,我最多时间花在B站上,B站能够给我很多内容,甚至插入广告内容我也不会很反感,因为专门做视频的UP主,可以制造很好的内容。关键是什么?是不尴尬。我们前两天开会说,千万不要像我父亲那个年代的人,穿着喇叭裤上街跳舞,这就很尴尬,更多的应该是顺其自然。

内容营销回到最终的原点,我们有没有研究消费者在什么地方?另外,你能不能制造出与众不同的,比如葛老师说到的《漠河舞厅》,我最近也在看这个视频,在那么多的口水歌泛滥的情况下,这首歌与众不同,这才会成为30亿、40亿点击量的来源。

做内容营销,第一,不要做得太尴尬,要好好研究消费者,第二,与其最好,不如不同。

刚才葛老师提到的问题,我也有类似的想法,我们的营销先得有产品,有可营销的点,然后才有营销。这两年我们有一个打法,我称之为超级用户,就是通过寻找一些用户,让他们来发现产品的亮点,帮助产品进行优化。另外一方面,帮助产品优化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最优先的体验我们的产品,输出营销的内容,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很多人来生产内容,可能一百个核心用户生产的内容就足以覆盖几个亿销售额的产品了。

我们去年做了一个科技硬件,当时找了一百个超级用户生产内容,在各个平台铺设,这就是我们内容营销主要的动作,其他主要是靠电商投广告。我们通过这样的打法,比之前的打法大幅提升了营销效率,把我们的非旗舰产品打造成了超过之前旗舰产品的销售额。

我认为接下来会越来越流行超级用户的方式,让用户来体验我们的产品,让用户来生产对应的内容,我们不在意用户故意黑产品,只要整体的内容是对产品有利的,我们就觉得是值得投放的,这样让有搜索习惯的人,觉得这个产品的内容是足够真实的,从而带来足够的销量。

我们的内容营销,还是利他的内容。有个词叫“一同一带”。一同,可能是共鸣,写的这篇笔记对用户来说是有帮助的,就顺带植入内容,这样用户不会尴尬。如果写得很硬或者花里胡哨的,就告诉平台这是广告。所以,内容营销是利他在前,利己在后,在无私里可以找到自私,在自私里找不到无私。

所以,我觉得做内容营销,要先解决别人的问题,再满足自己的欲望。商家一定要想到怎么先去用内容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探讨或者收藏、转发,这样带入自己的产品就比较好。

小红书年轻人群体比较多,有一个词叫“为懒人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这是贯穿到整个内容里面的,剩下的是什么?如前面老师说到的,共情或者共鸣的点。好的内容里面有实用价值,再加上情绪的价值,一方面在物质上解决了问题,另一方面在精神需求上也能够得到满足,这个时候再有产品植入就比较好一点。比如做的一个产品,团队里只有一个人了解,怎么办?一定是泡在人群当中,一个是常见的微信群,看他们在聊什么,找到矛盾点。另一个是电商平台的产品评论区,包括竞品的评论区,也能够捕捉到。

所以,要做好内容跟产品这一端,更多的是先去看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再去了解人群,解决问题。博主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内容营销的点是利他在前,利己在后。

刚刚庄老师讲到一个词特别好,叫利他,这点是非常好的,内容营销提出这么多年,核心意思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无非就是内容营销要满足两个目的,一个是广告主要的效果,投入预算去做内容营销,首先要达成广告主想高的效果,这是首要也是核心的目的。第二个是提供用户需要的价值,既然做的是内容营销,肯定需要给用户提供到一些相应的核心价值。

任何营销渠道和形式,其实本质上都是介质,内容才是营销核心的关键,不管是投一个广告也好,写一篇文章也好,写小红书的笔记也好,本质上都是内容。介质是一直在发生变化,内容要提供的是核心价值,这个价值会有很多的层面,比如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实物本身的价值。除了这些价值提供出来之外,内容是否真的是利他,用户是否能够清晰感知到这些价值,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图片由小红书官方提供

之前小红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是寻找一些KOL或者KOC种草,但是这些人很可能没有亲自使用过产品,也可能并不是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或者不是对这个产品满意的用户,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博主本身对产品并不信任,种草效率可能大打折扣。比如完美日记这种在小红书上的受众是很普遍的,但其他的一些品牌,受众是比较狭窄的,按照完美日记的打法,肯定不能达到类似完美日记的效果。

随着小红书内容营销越来越进入红海,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新的打法。我们之所以按照达人的粉丝量定价,是因为看中了粉丝带来的阅读量,但是很多达人的粉丝带来的阅读已经非常有限,而素人产生爆款的阅读量甚至可以和达人相媲美。

围绕关键词的铺设来生产内容。以前是根据达人的粉丝量来定价,现在可以根据生产爆款内容来定价,达到铺设搜索词的作用,这是两个新思路,目前我们也在验证中。

什么是达人?什么是KOL?什么是IP?很多品牌盲目投放,都会浪费掉钱,为什么?市面上出了投放模型,大家纷纷去效仿。比如2018年的完美日记,他们的模型像金字塔,但是还有很多人用这种方式。

我们很多时候会被表象的东西所迷惑,迷惑的点在哪里?首先是数据的迷惑,比如爆文的数据很好看,公司就会奖励运营人员,然而他们的后端,购买率特别低,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去看了评论区,我发现有一篇笔记点赞收藏已经过万了,但是评论区跟产品没有任何关系。

你说达人重要吗?很重要,但是还是回到核心,一个是我们内容的类型和笔记的目的,另外一个是评论区,这也是笔记的一部分内容。营销战略,数据是一方面,但是不要沉迷数据。

在实操中,肯定有营销模型,但是有的时候发现一个博主很不错,就叫合适即用型。市面上统称为三种,金字塔、菱形和合适即用型,我更倾向于合适即用型,即你可以定一个计划下来,不要沉迷这个比例具体是多少,看到合适的博主再随时调整,所以挑选博主很重要。

现在很多明星艺人已经逐渐开始进入直播,未来不排除网红也会偏艺人化,也可能网红的界限就会逐渐模糊掉,更多的存在于两种形态,一种是艺人的形态,艺人有明星,有未来的网红变大之后的形态,另外一种是纯粹的KOC,偏素人一点。目前阶段,明星艺人的效应还是大于网红的。当然明星有明星的打法,网红也有网红的先发优势,最后可能走向同一条路。在营销渠道里最终都是为了达成营销的目的,帮品牌主尽量多地将产品推荐给消费者。

小红书从去中心化,到打造用户,打造博主以及平台三方的闭环,首先在人的这个层面上,可能越来越融合,这个层面未来会比较明显。但是在销售这个环节上,前面有讲到小红书种草的属性更强过于交易的属性,在未来这个阶段里面可能还会持续。

我不是很看好明星直接进入小红书,也不很看好其他平台那些流量头部达人进入小红书。我觉得一个好的平台头部的流量担当,肯定是在这个平台里长出来的。跟我们以前做微博的时代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媒体还比较匮乏,明星进驻可以引到不少的流量。从现在的直播带货可以看出来,真正好的内部达人一定是在这个平台长出来的,内容营销决定了头部达人的形式。比如小红书里,一个视频三四分钟,我觉得有些长,但是在B站上,我觉得十分钟都太短。看到其他平台的网红,或者明星进驻小红书,我也会去看,但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真的不如土生土长的头部达人,每个平台都会有自己的流量担当出来。

不同平台,达人的属性和内容的生产机制还是不一样的。关于小红书达人,我讲三个关系:第一、小红书和达人之间,是“共生关系”。小红书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孵化机制,优质内容创作者支撑小红书的质感,两者互为依存,深度绑定。第二,达人和粉丝之间,是“信任关系”。小红书用户的体验感普遍较好,达人和粉丝之间通过长期的关联互动形成信任连接,粉丝粘性较强。第三,旅游和达人之间,是“跨界关系”。旅游营销未必要用“旅游达人”,反而美妆、亲子、母婴、穿搭等其他领域的达人跨界营销旅游效果更好。

图片由小红书官方提供

去年人民日报评论小红书的滤镜景点现象,称别让滤镜滤掉了口碑和信誉,自发分享不能成为商业推广的外衣,平台和博主都应更明确二者的界限。

这个事情出来时我蛮意外的,我觉得是个别现象,都很正常,只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从公关来说,小红书的态度各方面觉得做得蛮好的。包括其他的平台也是一样,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实际上小红书的内容种草问题,可能还没有抖音这么严重,只不过图文类型的东西比较容易吸引用户的眼球,产生比较大的反差。我们可以联想一下淘宝和拼多多这类平台,他们在起初的时候也会有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象,淘宝的策略是让用户对店铺进行打分以及评价,这些评价是商家是无法删除的。拼多多的策略是做“百亿补贴”,如果你想购买正品,可以走百亿补贴的途径,如果想便宜,可以不走百亿补贴的途径,但是这个途径有可能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小红书的营销,核心是曝光,平台就应该在曝光这个方面进行干预,比如说,能否对种草的企业通过口碑来分配流量,口碑高的获得更高流量,口碑低的获得更低的流量。就像知乎的做法是用户可以对回答进行反对,反对帖可以降低帖子的权重,从而降低流量,这个做法也许小红书可以做一些借鉴。

任何平台在尝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被媒体点名,或者有些负面的东西,我觉得并不是特别有影响,只要能保持自己良好的态势,把自己的消费者服务好。有了很好的举措,能够做出表率,做出正面的形象,并不是说被质疑了一下就不干了,小红书不用太多关注这个点。

我觉得就三句话,第一,“人红是非多”。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现在所有的互联网工具、智能工具,所有都是带滤镜的,你的手机拍任何东西都是自带算法的。因为小红书的女性用户多于男性用户,更偏女性视角,追求极致美学,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小红书上的这种带滤镜的图文创作、视频创作,理解成“艺术创作”。创作者找到了一个角落,一个光线,一个色彩,一个瞬间,拍得很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小红书内容生产者的审美标准决定的。

第二,“成长的烦恼”。每一个互联网平台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从野蛮生长到回归秩序的过程,最后形成相对稳定和健康的行业生态,小红书也不例外,“滤镜事件”会帮助小红书找到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第三,“口碑为王”。解决“滤镜”困局,核心不在约束内容,而在于建立评价机制,让用户的口碑来制约内容的“失真”。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主管部门约谈,这个事情不能说完全无事,平台必须有正面的回应,要有相关动作出来,就像前面几位老师提到的,像大众点评、知乎,要有评论、评分、反对的机制,用于筛选,包括小红书本身也推出了打击滤镜景点的措施。小红书迅速做出反应,这是值得肯定。

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偏内容、偏种草类的平台,都存在一定量的过度营销,商家为了卖货更好,卖出更多的销售额,肯定会美化和包装,这个也是不可避免的营销。这个过程中,无非是把控好度,在建立平台机制的时候要设立普通消费者反馈的通道,相应的要制定规则和处罚的措施,比如限流,降权,这样明星和KOL就会相对谨慎。

图片由小红书官方提供

昨天有个品牌主问我,他们想通过淘宝之类的找一些KOC来种草,我是坚决反对的。我觉得内容营销的思路还是应该寻找真实的用户来进行种草,发出真实用户的声音,这样才是长久之计。现在有一种产品体验官的思路,也是我之前说的超级用户,让真实的用户帮我们优化产品,寻找产品优秀的地方,我们根据用户的意见里寻找内容营销的打法。

新时代,不得不提到新人群,江流老师提到内容真实,我蛮认同的。但是往往很多的劳动结果的产生,背后一定是利益。比如“双微一抖一红”,小红书目前更多的是种草与消费决策的角色。我们做三方共赢,一个品牌或者平台,有个行业词叫“自来水”,指即便不花钱,还会有博主去种草这个产品。

小红书有个词叫冷启动,即线下看到一个产品,一定会去小红书搜一下,才会觉得真实。发了帖子后,一定会引发后面的人跟风,这是良性的循环。我们长期运营,运营的是什么?是人心,人心也可以理解为用户是不是认可你。品牌形成了共识,运用泛娱乐的内容去抢占用户的注意力。

结合我擅长的旅游领域,讲三句话,第一,心智时代,人心红利。小红书自己的分析里反复提到“心智”,现在中国整个消费市场正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心红利,大家无论是购买一种商品,还是购买一种服务,或者去往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也好,越来越不是“从众”,而是“从心”,即遵从自己的个性,跟随自己的生活选择。无论是旅游目的里打品牌,还是商品打品牌,都要找到自己的心智站位,能够跟潜在消费者实现相互之间的认同感。比如说在旅游这个方面,我觉得有几个城市是做得比较好的,比如大理,一直在打“风花雪月”这个词,心智中占据浪漫。比如黑龙江的冰雪,本质上对心智的呼应是童心,包括徽州的乌瓦白墙,对心智的呼应是乡愁。心智营销的本质是情感营销,需要去唤醒消费者的认同感。

第二,优质内容,事件营销。我一直不主张把新媒体当成广告看待,一篇文章到底是追求一千万的曝光量,还是追求有一千个人看到了内容被打动,让这些人产生了购买动机?小红书这样的平台更适合后者。同时,为什么讲事件营销?在旅游的过去几十年中,真正成为现象级的旅游营销无一例外都是事件营销,包括大堡礁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包括马尔代夫的“水下内阁会议”,包括今年埃及博物馆做的“法老的金色游行”,都是依靠绝妙的创意,引发了超乎预期的营销效果。

第三,重视体验,口碑相传。未来小红书无论是美妆的产品试用,还是到旅游目的地的拔草,最重要的是“体验”,良好的体验会形成二次分享,会产生进一步的裂变传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要追求达到口碑相传的良性传播。

首先,品牌得下场建自有的阵地,在小红书上做营销,肯定要先建立自己的阵地,树立自己在平台上的生动的拟人化的IP形象,未来在这个平台上的流量会有一个落脚点,从私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在这个平台上打下自己的私域的阵地,能够让用户聚集在这个账号下,跟随这个账号,关注你未来的动向,在这个平台里的流量很大一部分会集中在自己的手里面,对于品牌来说,你有一定的掌控力,未来也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第二,扩大我们在平台上整体的用户覆盖,就小红书平台而言,我们可以用KOL、KOC去做这些事情,KOC可能更偏向于真实的用户,有了自有阵地之后,可以做很多活动,让这些真实用户来分享笔记,发表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放大声量,同时传播我们自己发出的内容。另外,任何一个平台上自发长出来的这批人,肯定是最懂这个平台的,用官方的账号跟他产生什么样的互动链接,产生什么协同效应,这是可以跟KOL具体商谈的。

第三,跨类目的品牌的联动,向其他品类的商品,或者其他品类大的领域的KOL、KOC产生跨品类的品牌联动,在有限预算的情况下,两三家甚至更多的企业联动形成协同效应,也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如果我们把小红书作为在新媒体,或者私域经营重要的阵地,肯定要专门建立小红书的团队。

我非常同意品牌要有自己的团队,且这个团队最好是专门为了这个平台建的。第一有专门的人、专门的团队去干。第二得持续做好。第三,从品牌来说,有影响力的事件并非一个品牌可以策划出来的,一个好的事件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爆发出来的。品牌需要想清楚传达什么东西,传达给哪些人。

作为一个平台来说,除了有内容制造团队,有平台负责人,用户和品牌也是需要的,健康的商业环境一定是以用户为核心,所以小红书的内容营销平台更多的聚焦用户。从目前来看,我依然觉得小红书还是一个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刚才大家也说了,以前是针对女性的,现在还有男性,针对用户如何把调性持续做下去?但是新品牌营销的环境中,虽然都是种草平台,但是小红书得和抖音、快手区别开来。

至于如何打造健康的商业环境,第一是拉新,第二是有多少品牌愿意一起共创,小红书是类似于有调性的中介平台,帮助大家去牵线搭桥。

首先要做用户体验,从用户感受的角度去制定相应的规则出来,打击过度营销就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扶持好的典型,给他们更多的流量,不一定把照片拍得最美,过度美化,而是分享更加真实的感受,扶持他们,让他们成为新的大V,树立这样的标杆典型,引导其他的KOL向健康的创作方向去改善自己的行为。

其次要关注已经被严重投诉的,让博主们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想获得更多的关注,需要表达真实的感受。

最后,对于平台已经登记过的商业行为的KOL,已经在接商单了,对他的约束应该是很有效的,因为他依靠平台生存,对他更有效的管理,甚至开办一些KOL的大学,建立这样的培训机制,引导所有的创作者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同时,只要有利益,他就会爱惜自己的羽毛,在规则范围内之内知道什么不能做,建立这些规则,他就会去遵守,不踩这些红线,这样才能逐渐打造出健康的商业环境。

在20多年前,我们有个国家认证的实名商标来保证用户想要购买高品质的产品,对于渠道品牌而言,像国美、苏宁这种电器平台,能够保证你获得正品,在抖音这种渠道,可以通过罗永浩的直播间获得一些正品。这种情况下,小红书可以通过认证有品质的品牌,给他们一些扶持,让更多的品牌看到在小红书长期生根做品牌是有价值的,这样就可以让商业环境变得更健康一点。

先从机制来说,如果发生一个事件,或者官方要推出怎样的机制,一般来说先去约束他们,规则推出来之后,一开始还会内测,内测完以后觉得合适,就和全国的机构沟通,再约束到达人。我们要共创一个好的商业环境,用户愿意留在这里,更多的是奖惩机制。

其次是内容。小红书做出了很大力度的严惩,包括封号约束。平台一切都是以用户的喜好,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未来这个平台不是浮在空中的,而是本地生活化。

小红书的初心是什么?除了分享好的内容,还有一点,让用户看到在现实生活当中看不到的东西,这里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称之为“线上城市”。因此,创造一个好的商业环境,需要用户、平台、机构共同维护。

和其他营销平台不同,小红书商业生态的核心是“共生”两字,很多品牌都是伴随小红书的成长共同成长。共生的核心是“为用户创改造价值”。小红书的用户,无论男女,有两个特点:其一,追求生活品质;其二,懒。小红书要致力成为为有“品位”且“懒”的用户创造高质量生活方式的平台。

总体来说,小红书依旧是年轻人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平台。给它一些时间,陪着它一起成长,分享更多优质内容,才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而类似的内容平台,更要制定奖惩条例,为用户分享优质内容,为打造健康商业环境而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红书小红书内容
小红书助力中国共创经济
No.2 小红书注册“老红书”商标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炫卡”招招鲜 爱上读红书——读书活动 教你一招
A Social Media Frenzy
六页小红书诉说心中爱
小红书遭投诉:网购商品与实体店不一样!
Seeing Red
主要内容
读红书 促改造 求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