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是这样炼成的
——记中铁二院玉磨铁路项目部
2022-02-21王静舒森
文:王静 舒森
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标准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技术走出国门,引领世界铁路发展。自2016年中老铁路开工建设以来,中铁二院承担了全线约1000公里的勘察设计任务。中铁二院人不断攻克工程难题,刷新建设速度,用一个个精品工程诠释“二院力量”。
量身服务的隧道人
新平隧道地处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全长14.8公里,为全线8座I级高风险隧道之一,穿越、傍行多条深大断裂带和分支断裂,是全线首条贯通的10公里以上I级高风险特长隧道。据不完全统计,隧道所经区域累计发生涌突31次,涌突量6.7万余立方米,溜坍410余次5.7万余立方米;累计发生变形段落约2160米,居全线Ⅰ级高风险隧道之首,其建设难度在中国隧道工程领域可谓屈指可数。
隧道设计人员结合隧道特点,为隧道建设“量身定做”动态设计方案,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及分析成果,对隧道的超前支护措施和施工支护方案进行实时的动态设计,根据开挖揭示围岩情况与施工进度,对剩余工程围岩级别进行研判,及时分析工期风险,并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其间,设计人员先后3次优化调整隧道辅助坑道设计方案,累计增设(调整)10个辅助坑道,开设29个施工作业面,使新平隧道做到了“长隧短打”,既降低了施工技术难度,又提高了组织生产效率,为隧道贯通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隧道创新性的动态设计,为软弱围岩快速施工工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减少了涌水突泥及大变形的次数,也为高黎贡山隧道等复杂地质隧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贴身服务的桥梁人
沿线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给勘察设计带来许多技术难题,但在桥梁人的不懈努力下,难题反而为创新成果的诞生创造了机遇,元江双线特大桥就是典型代表。
元江双线大桥是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钢桁梁桥,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铁路桥墩(墩高154米,相当于54层楼)。为解决足够的横向刚度和不可避免的地震响应之间的矛盾,桥梁专业人员广泛查阅国内外资料,进行了大量计算分析比较,创新性地提出了钢混组合刚架墩方案,并在桥墩上设“X”形钢结构连接系。充分利用钢结构轻质高强的优点和混凝土耐压性好的特点,减少桥墩混凝土圬工量,降低地震对墩台基础的影响,保证了大桥行车所需的横向刚度。
云南山高谷深,桥梁建设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了能尽快实现这座世界级铁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中铁二院派出技术骨干扎根现场、服务一线,提供“贴身管家式”服务,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
桥梁设计负责人表示,好的设计方案,不仅体现在建设阶段,更多的要考虑运营组织和使用。在项目部的全力配合下,元江大桥建设快马加鞭地向前推进。大桥建成后,对拉动元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周到服务的地质人
中老铁路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附近,沿线深大活动断裂发育、水热活动强烈,容易发生涌水、突泥、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灾害,建设难度极大。
在这样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建设铁路,只有扎实做好地质工作,把沿线地质情况摸清楚,才能夯实铁路建设基础,确保工程安全完成,并长久稳固地屹立在大地上。所以,无论是在隧道、桥梁,还是路基、站场的施工现场,都可以看见地质人不顾一身泥水,不惧头上烈日,全面周到服务施工建设的身影。他们时而紧贴着地面、时而揉搓着岩样,对可能给工程带来风险的不良地质体进行细致分析,并结合实时施工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问题进行综合研判,从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全线工程的有力推进和安全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中老铁路绿化景观设计工程China-Laos Railway greening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细致服务的环保人
作为全球首条全线开展系统性绿化景观设计的跨境铁路,到2021年4月底,中老铁路绿化景观设计工程已接近尾声,“绿色长廊”初具雏形,“景随路走,绿随车移”的美丽生态环保线路已逐渐展露。
根据中老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多样、环境敏感区分布密集的特点,环保人细致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大区域、全方位环保选线工作,推荐线路方案绕避了沿线绝大多数敏感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理念。在人烟稀少区,环保人率先运用“人工引导自然”的植被恢复理念开展绿化工程设计,让自然的力量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结合全线雨热两季,降雨集中的气候特点,还首次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全面运用于站前广场、生产生活区设计中,实现了对自然降雨的收集利用及安全排放。
区别于一般铁路景观绿化,环保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适应沿线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和民族特色,按“滇中胜景、林海茶韵、傣家风情、绿色森林”四部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生态区优选适宜当地土质的植物,构建起立体生态的站区植物景观群落,实现了“四季常绿,季季有花,一段一景”的绿色景观。
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指导下,绿化专业人员群策群力,将环境保护落实到每个设计流程、每项专业工程中,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内涵注入了绿色发展动能,“目之所及皆是绿色”成为中老铁路的标识。
中铁二院技术专家在新平隧道指导施工Technical experts of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nping Tunnel
努力铸造精品的中铁二院人
20世纪90年代,中铁二院便开展了泛亚铁路南通道的方案研究工作,并于1993年8月完成了昆明—清迈新建国际铁路通道祥云至勐腊线可行性研究。2016年5月20日,玉磨铁路全线开工,同年11月成立玉磨铁路项目部,下设玉溪、墨江和景洪三个配合施工组。
为配合施工顺利推进,项目部注定要与一个又一个难以估量的困难作斗争。全长508公里的玉磨铁路项目,共有26家施工单位、6家监理单位、4家咨询单位参与其中。各参建单位资源及能力不同、内部管理及运营模式差别也很大。项目参建单位之多,管理协调难度之大,配合施工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电话不离手,24小时待命,每天不是在解决施工问题的路上就是在协调施工难点的路上。”一位常年坚守项目一线的二院人说道。
繁忙的工作以及项目部所在地常年高温的天气没有让中铁二院的技术人员退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从配合施工开始就常年驻扎一线,用自己的热忱全心全意服务于施工现场,为铁路早日通车呕心沥血。他们“战酷暑、斗疫情”,用兢兢业业服务建设的敬业精神,为中老两国友谊发展添砖加瓦。常年驻守一线协调工作管理的专业人员、远离家人与测绘仪器相伴的勘察人员、在隧道中穿梭攀爬的技术人员……他们中有初为人父的年轻小伙儿,也有因工受伤才走下手术台的伤员,还有不畏疫情勇往直前的“逆行者”,他们很平凡,又很伟大。作为千千万万铁路建设者中的一员。他们将智慧与使命、信念与担当,都凝结在中老铁路建设全过程中。他们用数年如一日的执著,奔走于中老铁路建设一线,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