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对比评估及改革趋势研究

2022-02-21汪雯

科技信息 2022年5期

汪雯

摘要: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是商业银行的进步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风险发展平衡、审批责任界定、组织结构选择、信用体系建设、人才队伍配置等,在多种因素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下,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活动是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重要举措,而快速准确地评估其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对比评估;改革趋势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市场上蓬勃发展,为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金融政策[1]。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行业的个人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强,过去国家银行采用的政策存在效率低的特点,因此,本文强调了个人审批系统面临的一些约束,包括信贷政策的高度随机性,通过建立严密的风险度量体系和量化模型与审批规则紧密联系,针对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本文提出了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以衡量风险水平,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

一、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对比评估

目前,全国性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通过审批的方式进行,所采用的方式为委员会审批制或个人审批制,本文选择全国性商业银行A行和B行进行比较分析,两家银行都是受监管的银行,存在资产规模大、组织结构稳固的特点,作为大型商业银行,两家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处于同一数量级,具有可比性,具体如表1所示。自2000年逐步建立了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专职审批团队,实行贷款审批分离,避免利益冲突,在商业银行在中央行政和分支机构中,某一部门的同时主导地位已基本消除,在管理分工方面避免利益冲突,并由董事会授权总裁,总裁授权其他高管以及业务负责人和授权人可以继续授权,总经理和分行经理以授权为基础,有权批准审批机关严格按照授权范围履行其职能,不得越权审批[2]。同时,设立专业部门履行评审职能,两家银行都设立了信用认证部门或类似的独立部门,负责信用行业审查和验证业务,该部门通常充当委员会或审批机构人的附属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每日的信贷审批,并在每条线配置全职员工参与信贷审批决策,通常有投票权,员工由各业务线选择,通常不执行行政管理,如表1所示,尽管A银行也执行“授权”,但准委员会本质上是一个基于集体决策的传统委员会,尽管存在全职审批,但更类似于行政领导,由于参与会议人数众多,个人意见权重和投票权重被稀释,行政主管意见更有可能起主导作用,而B银行在全职决策和审批方面更为专业,人员的意见权重很高,特别是,牵头批准在会议结束时协调各方的意见审批结论。

二、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风险理论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所具备的风险代表不确定性以及预期和现实之间的鸿沟,随着风险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对风险的看法主要是由于若干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使事件的发展与预期结果不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架构能够促进银行的进步发展,而存在的风险主要是从银行资产安全的角度来定义的,一方面,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由于人员、资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会致使银行真实状况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银行的收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继而造成一定的信贷资产损失;另一方面,虽然已经签署协议,但是客户也会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在协议履行期间可能不愿意执行协议,這样就会进一步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受损[3]。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内部欺诈、废权违规、除授权外审批、变相授信等,以及内部流程不完善、贷款条件落实不到位、风险预警不及时等,近年来,在新经济标准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如果违反商业银行相关规章制度,发放信贷、审批和贷款,导致许多违规行为和操作风险,这会增加风险,然而,对于不同的信贷业务其风险水平不同,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中风险期间,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有效将风险消除,而是进一步保证商业银行风险发生期间,其风险将带给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三、影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主要因素与作用机制

3.1影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风险发展的平衡:对信贷的批准必须考虑到发展和盈利能力的要求,专注于微观和风险视角,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虽然在委员会制度下可以提升银行的审批效果,但是由于行政领导和兼职审批人时间有限,自身的精力也有限,在把握公司在业务发展全局中的决策期间,也可以正视存在的风险,同时也提供更多信息渠道和不同视角来审视风险;另一方面是组织结构的选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在管理模式构建期间,可以实行垂直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尽量促使商业银行审批与行政管理脱钩,但是在商业银行重大项目的决策来说,具体方式仍是主要决策,首选个人审批制度的方式进行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

3.2影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作用机制

影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作用机制包括风险与发展平衡点,其中组织结构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应改变以往的模式,更倾向于采取严格、刚性的信贷政策贷款标准,减少系统的提前和灵活处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批准人在履行职责和权力时保持立场和原则,也可以对于不良贷款、违法审批、责任认定规则及处罚等相关责任主体行为产生警告和约束作用。通常来说,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中蕴含的风险文化直接影响银行员工的选择标准、行为方式,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倾向于确保专职审批人员的独立性和发言权,采用垂直管理审批线建立独立的审批线,通过各机制建设和引导招聘高素质人才担任审批职务,通常银行在建立审批结构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逐渐进入“稳定状态”,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结构向其他结构的转变,重新制定治理文化过渡期内风险偏好与业务目标之间的偏差。

四、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改革趋势

通过本文分析发现,现有的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与传统审批模式有着明显不同,甚至已经完全超出了全职审批的可行性,委员会制度已经运作了很长时间,并且不断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实用性,但一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还有待改进,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改革预计将呈现以下趋势:

4.1多种类型审批架构并存

在银行业层面,将建立批准制度和委员会制度这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的情况,检查审批制度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率和专业性,而委员会制度更为有效,优势在于扩大索赔范围和决策能力。其可行性原则是,金额较小,风险特征相对简单,具体形式有单签、双签、小型会议等,而对于数量大、风险复杂的公司仍采用决策,通过系统组合,确定业务流程的主要锁定点和短板,并明确改革目标,深入同行业研究实践和经验,了解其机构配置、人力资源和系统保障,根据本行自身特点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改革预期的理想结构[4]。

4.2审批责任划分明晰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审批主体型认证机构仅对风险负责,一是明确只有风险部负责批准,二是在批准过程中有效平衡存在风险,通过对风险进行防治,能够进一步促进其发展,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设置难度的加大,要想提升商业银行的审批效率,就必须着力加强学分制的科学设计和严格管理,在此期间,不断调整信贷渠道和限额,以传递发展方向和降低系统实施的灵活性,实现能力和责任的整合。

4.3审批授权精细化管理

审批授权应构成批准框架的组成部分,将认证责任划分为符合其能力的授权,一方面,尽最大努力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审批授权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阻止授权由于责任过重的原因,导致风险失控出现。现如今,当前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授权维度包括配额、信用评级、行业,常见问题是资产质量变化的定量分析不足,一旦以上内容受到影响,就会导致授权适应不足,且管理能力强的分行在能源扩张方面没有收到积极反馈,连同信用数据在整个经济周期内逐渐积累,在批准和授权时,风险等级更精确反映了动态、精细和部门分化的特点。

3.4审批职务序列专业化设置

通常来说,在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中设置审批职务序列专业化是为了确保“专业人士做专业事情”,以保证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均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审批质量,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架构期间,谅解银行都在实行审批制或委员会制时,在此期间应注意要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人员的专业质量。如今,许多大银行已经创建了独立的银行,以及建立信贷审查/批准的后续行动,但在处理和促进就业方面仍然不足,未来应加强资源教导,避免“重管理轻专业”,提高专家的发言权和荣誉感,只有这样,专业人员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5优化信贷流程的上游和下游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是信贷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流程质量与审批的具体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并不断加强业务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如果前期工作不扎实,就会影响决定的质量,而下游实施环节未严格执行审批条件,就会致使贷后管理不到位,因此,批准持有人结构性改革不应孤立处理,而应恰当地用于信贷流程的整体优化,通过多个环节的同步推进形成联合。同时,可以制定业务改革措施,充分考虑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遵循计划进度、系统监控、分阶段实施、渐进和动态改进以稳定有序的方式避免过度激进的改革,并客观面对和妥善处理部门之间的职能调整,以及由此产生的博弈和摩擦。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审批制度与信用委员会制度没有区别,都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各种生活方式所发展起来的,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体系结构的集成和发展趋势,其中信贷审批改革不仅是审批结构的变化,而且是一种制度职系、人员、观念和文化的系统性变化,因此,应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自我评估,以发展组织的运作风险与当前批准和运营结构一致。本文虽然已经介绍了A银行與B银行信贷审批架构的差异,并评估其有效性,但在实际推广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本文建立的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信用体系风险评估系统中风险评估的细化程度是总体的、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级指标,A银行和B银行采用相同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却根据不同的尺度修改权重系数,得知中小企业规模的差异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据估计,如果应用于小企业的风险评估,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应适当修改为提高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否则系统评估结果将被转移,商业银行也将被转移,因此,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体系也应考虑宏观背景和微观世界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张戡.基于项目管理的农村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12(6):11-16.

[2]张霁阳.商业银行公司信贷审批架构的对比评估及改革趋势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20,466(10):54-58.

[3]吕品.银行信贷管理及业务流程的优化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42(10):151-152.

[4]曾宪岩,姜浩.基于金融排斥视角的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研究[J].2021,27(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