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治理视域下高校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2022-02-21曹传伟刘宁
曹传伟 刘宁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的高校档案工作框架和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档案治理理论为高校档案工作指引了方向。文章通过对档案治理理念的分析,对高校档案工作未来发展进行整体性思考。
关键词:档案治理;高校档案治理;未来发展
1.治理理论
新《档案法》对我国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引领作用。新《档案法》指出,制定档案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当前,高校档案工作模式研究可以在档案治理的视域下探讨未来工作的新框架和新模式。
20世纪90年代,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而且,“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2.档案治理的概念界定
以CNKI为检索平台 ,截至2021年4月23日,以“档案治理”为检索词,共得到有效文献137篇,研究内容涉及档案治理的理论阐释、档案治理的模式与路径分析、档案治理法治化、档案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全球档案治理、治理视域下的档案工作发展、治理语境下的档案功能拓展等七个主题。
根据文献发现,国外档案学者几乎没有对“档案治理”进行概念阐述。国内关于“档案治理”的研究文献较少。我国“档案治理”这一概念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产生的,最早出现在档案业务领域是2014年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把“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而目前关于“档案治理”的概念,学界尚无共识。晏秦将档案治理定义为“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个主体协同合作,基于一定的行动规则,共同对档案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档案领域善治的活动和过程”。常大伟将档案治理定义为“档案治理是在党政机构的领导支持下,由档案行政机关主导,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促进档案事业发展和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能力的过程,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徐拥军等认为“档案治理是以档案部门为主导,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为协同,在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下,对涉及档案及其相关的一切事务进行谋划、组织、协调和决策等的过程”。虞香群等认为“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档案治理是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宏观档案行政管理活动,侧重于体制机制、法规标准的制定,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
从以上学者对“档案治理”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对于档案治理的内涵解释不尽相同,但是从学者们的定义中也发现一些共性。学者们的表述中,多次出现“多元、互动、协同、法制”、“共建、共治、共享”等核心词。
3.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中的档案治理
高校档案治理概念在“档案治理”“高校治理”的理念下产生,最近几年刚刚出现在大众视野,国内外相关研究尚不充分。以CNKI为检索平台,以“高校档案治理”为关键词,以“主题”为检索项,将发表时间截止到2021年4月23日,共检索出7篇学术期刊,相关成果较少。周坤顺认为,高校档案治理是以高校为主体的档案治理,是档案治理在高校领域的应用。周坤顺分析了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高校档案治理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总体来看,高校档案治理理论体系不够成熟和完善,同时在实践上也缺乏有示范作用的样板高校,使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难以完成从“传统档案管理思维”向“现代档案治理逻辑”理念的转变。江萍、丁舰丰认为,高校档案治理是大学内部各治理主体通过对档案事务的科学化管理(或影响)实现档案领域善治,并利用档案的真实性、凭证性特点,充分整合档案资源,发挥档案资政作用,促进大学管理达到内在和谐,实现内部有效治理的持续性过程。
4.高校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整体性思考
为了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变化,高校档案馆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4.1 树立“大档案”理念,创新档案管理思路
未来的高校档案工作,要适应“大数据”“大文化”的时代发展脉络,在充分发挥档案馆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以及档案服务水平,努力拓展档案资源存储功能、信息资政服务功能、校史文化开发与宣传功能,积极建设与高校治理相适应的服务管理综合工作体系。
4.2 建设“大技术”平台,推进“智慧档案馆”建设
计算机与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智慧档案馆”建设已在国内外初具规模,高校檔案馆也应顺应潮流,努力提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水平,搭建“大技术”平台,实现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到档案数据线上移交归档与利用的转型,实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从而构建档案信息数据库,将归档数据及时转化为可供编研工作利用的有效信息与数字资源,在保证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档案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延伸到校内各部门,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共建。
4.3提升“大服务”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手工式服务以及被动式服务已不适应社会发展,依托档案信息系统和数字档案,变被动为主动,变手工服务为智能服务,实现档案检索功能以及线上查档功能。同时,利用档案信息系统,将各类档案分类梳理并有机结合,并拓展档案的文化功能,适时展示校史档案、特色档案,培养师生的爱国爱校情怀,提高政治站位,让高校档案真正发挥育人、资政的作用,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徐拥军.“十四五”时期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解析[J].档案与建设,2021(06):15-16+29.
[2] 陶永建.高校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档案,2021(04):52-54.
作者简介:曹传伟(1984.7-),男,汉族,吉林白山人,硕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档案馆,中级馆员,从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高校档案管理。
刘宁(1989.5-)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档案馆,中级馆员,从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高校档案管理。
本文系2021年辽宁省档案科技项目“档案治理视域下高校档案工作机制分析(项目编号:2021-R-02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