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涧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与区系研究

2022-02-21李金亮杨勋张羽段剑坤

防护林科技 2022年1期

李金亮 杨勋 张羽 段剑坤

摘 要 为了掌握南涧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与区系特征,基于2019年1月南涧县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结果和2016年南涧县二类调查数据,采用查阅文献、鉴定标本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与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记录维管束植物98科239属414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20属35种,种子植物84科219属37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82科216属375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69科171属308种,单子叶植物13科45属67种。(2)保护区在植物区系上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3)东亚成分及其变型和中国特有种共同构成了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主体,是南涧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来源。(4)保护区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地位为Ⅲ东亚植物区—Ⅲ E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ⅢE14横断山脉地区—ⅢE14a三江峡谷亚地区。

关键词 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区系

文章编号:1005-5215(2022)01-0077-04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2.01.024

植物资源是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上有用途的,可以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植物的总称[1],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组成、分布及其起源、演化的学科[2]。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植被类型中所有植物的总称[2],是植物区系地理学中研究的基本单位[3]。由于对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的调查及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导致目前对保护区内的植物组成等信息掌握较少。对某一区域进行种子植物区系研究是其他调查和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提条件[4]。

1 研究区域概况

保护区位于南涧县东部,东边与弥渡县交界,地处宝华镇和无量山镇交界的大龙潭,地理坐标100°32′25″—100°35′52″ E,24°52′ 46″—24°55′24″ N。保护区涉及宝华镇美星村、云华村,无量山镇发达村、红星村,东西长5.8 km,南北宽4.7 km,总面积1 073.0 hm2;县道石牛公路紧邻保护区边界,交通便利,保护区距南涧县城37 km,距大理市140 km。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9年1月南涧县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结果和2016年南涧县二类调查结果数据,采用文献查阅、鉴定标本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与区系进行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组成

通过统计和分析,南涧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维管束植物98科239属414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蕨类植物14科20属35种,种子植物84科219属37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82科216属375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69科171属308种,单子叶植物13科45属67种。科、属、种组成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人工栽培种6科6属6种,野生种子植物共有82科215属373种。

3.2 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物种分布区域的类型是地理位置、大小和特征相似的分布区域的集合。 对物种分布类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确定特定植物区系的地带性质和地理起源。

根据保护区每个种的现代地理分布资料,参照吴征镒等[5-12]对种子植物区系类型划分的原则,将南涧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373种野生种子植物划分为25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见表2。

(1)世界广布。保护区內世界广布的种记录到11种,占总种数(373种)的2.95%,分别为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片髓灯心草(Juncus inflexus)、多花地杨梅(Luzula multiflora)、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球穗扁莎(Pycreus flavidus var. flavidu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早熟禾(Poa annua)、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var. dactylon)。

(2)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这种类型及变型的植物有11种,占统计数量的2.95%(除世界广布种外,下同)。分别为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叶鼠麴草(Gnaphalium pensylvanicum)、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节节草(Commelina diffusa)、浮萍(Lemna minor)、灯心草(Juncus effusus)、短叶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var. brevifolia)、砖子苗(Mariscus sumatrensis)、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均为草本植物,多生于土坡、林缘、沼泽生境内。

(3)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此类型出现5种,占1.34%。分别为破坏草(Ageratina adenophor)、鬼针草(Bidens pilosa)、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车前(Plantago asiatica)和琉璃草(Cynoglossum furcatum var. furcatum)。在保护区内主要分布于林缘、路边等人为活动较多的区域,是较为次生的阳性杂草。

(4)旧世界热带分布。该类型记录4种,占1.07%。分别为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大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竹叶茅(Microstegium nudum)和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var. compositus)。均为草本植物,生于土坡、林缘区域。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该类型记录6种,占1.61%,分别为茅膏菜(Drosera peltata)、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小叶三点金(Desmodium microphyllum)、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和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该类型记录4种,占1.07%。分别为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软雀花(Sanicula elata)、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鱼眼草(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

(7)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该类型记录有94种,占25.2%。如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三股筋香(Lindera thomsonii var. thomsonii)、山鸡椒(Litsea cubeba var. cubeba)、长柱十大功劳(Mahonia duclouxiana)、箐姑草(Stellaria vestita var. vestita)、羽叶蓼(Polygonum runcinatum var. runcinatum)、尼泊尔酸模(Rumex nepalensis var. nepalensis)、遍地金(Hypericum wightianum)、栘(木衣)(Docynia indica)、全缘石楠 (Photinia integrifolia var. Integrifolia)、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红泡刺藤(Rubus niveus)、梨果寄生(Scurrula atropurpurea)、红花寄生(Scurrula parasitica var. graciliflora)、圆舌粘冠草(Myriactis nepalensis)、小寸金黄(Lysimachia deltoidea var. cinerascens)、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 var. ovalifolia)、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鞭打绣球(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var. heterophyllum)、匍匐风轮菜(Clinopodium repens)、伏毛虎耳草(Saxifraga strigose var. strigosa)、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松毛火绒草(Leontopodium andersonii)、水香薷(Elsholtzia kachinensis)、多变石栎(Lithocarpus variolosus)、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 sinensis)、梁王茶(Nothopanax delavayi)和红河鹅掌柴(Schefflera hoi)等。该类型的植物在生活型上包含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及寄生植物。

(8)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此类型记录15种,占4.02%。分别为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碎米荠 (Cardamine hirsut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var. lapathifolium)、蛇莓(Duchesnea indica var. lndica)、路边青(Geum aleppicum)、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var. sibthorpioides)、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var. lotus)、六叶葎(Galium hoffmeisteri)、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小灯心草(Juncus bufonius)、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var. undulatifolius)和沿沟草(Catabrosa aquatica var. aquatica)。

(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此类型记录2种,占0.54%。即珠光香青(Anaphalis margaritacea var. margaritacea)和一年蓬(Erigeron annuus)。

(10)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此类型记录17种,占4.56%。如沼生蔊菜(Rorippa palustris)、繁缕(Stellaria media var. media)、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var. pilosa)、胡桃(Juglans regia)和铁仔(Myrsine africana)等。

其变型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分布1种,即多花蒿(Artemisia myriantha var. myriantha)。

(11)温带亚洲分布。此类型记录8种,占2.14%。分别为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毛脉柳叶菜(Epilobium amurense)、山杨(Populus davidiana)、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苦荬菜 (Ixeris polycephala)、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和華北剪股颖(Agrostis clavata)。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记录2种,占总数的0.54%。为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和牛尾蒿(Artemisia dubia var. dubia)。

(13)中亚分布及其变型。该类型记录5种,占1.34%。分别为灰堇菜(Viola canescens)、冰川茶藨子(Ribes glaciale)、滇藏荨麻(Urtica mairei)、藏蒲公英(Taraxacum tibetanum)和毛萼香茶菜(Rabdosia eriocalyx)。

(14)东亚分布及其变型。保护区记录102种,占27.35%。如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var. philippica)、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山酢浆草(Oxalis griffithii)、双蕊野扇花(Sarcococca hookeriana var. digyna)、窄叶青冈 (Cyclobalanopsis augustinii)、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iserrata)、刺叶高山栎(Quercus spinosa)、华山松(Pinus armandii)、无梗钓樟(Lindera tonkinensis var. subsessilis)、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 rivularis)、溪畔落新妇(Astilbe rivularis var. rivularis)、山溪金腰(Chrysosplenium nepalense)、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var. japonica)、咬人荨麻(Urtica thunbergiana)和猪殃殃(Galium spurium)等。

保护区物种的组成在东亚分布这种类型中占有一定的优势,这说明了该区植物区系成分与东亚成分在起源上有着紧密的关系。

(15)中国特有(包括云南特有、西南特有、南方特有、中国广布特有)。保护区内分布中国特有植物87种,占23.32%。如金钩如意草(Corydalis taliensis)、翅柄紫茎(Stewartia pteropetiolata)、大花香水月季(Rosa odorata var. gigantea)、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滇蜡瓣花(Corylopsis yunnanensis)、滇杨 (Populus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硬毛南蛇藤(Celastrus hirsutus)、贡山槭(Acer kungshanense)、无毛长圆叶梾木(Cornus oblonga var. glabrescens)、革叶龙胆(Gentiana scytophylla)、云南马蓝(Pteracanthus yunnanensis)、大锥香茶菜(Rabdosia megathyrsa var. megathyrsa)、马亨箭竹(Fargesia communis)、云南柃(Eurya yunnanensis)、云南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 var. forrestii)、千针万线草(Stellaria yunnanensis)、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滇川铁线莲(Clematis kockiana)、云南翠雀花(Delphinium yunnanense)、川滇小檗(Berberis jamesiana)、华蓼(Polygonum cathayanum)、中华老鹳草(Geranium sinense)、元江栲(Castanopsis orthacantha)、黄毛青冈(Cyclobalanopsis delavayi)、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窄叶石栎 (Lithocarpus confinis)、蝎子草(Girardinia diversifolia)、云南越橘(Vaccinium duclouxii var. duclouxii)、乌鸦果(Vaccinium fragile var. fragile)、西南獐牙菜(Swertia cincta)、海仙花(Primula poissonii)、中国纤细马先蒿(Pedicularis gracilis)、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清溪杨(Populus rotundifolia var. duclouxiana)和川滇柳(Salix rehderiana)等。

保护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中国特有植物,是该地区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主要种类。这些特有物种与云南、西南、南方及中国广布的特有种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4 结论

4.1 从种级水平看,保护区热带种有124种,占33.24%;温带种238种,占63.81%,温带性质的种所占比例远远超过热带种的比例。保护区东亚分布及其变型记录102种,占27.35%,主要为中国-喜马拉雅种系中国特有植物87种,占23.32%,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由此看出,在种的水平上,东亚成分及其变型和中国特有种共同构成了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主体,是南涧大龙潭州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主要来源,且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区系。

4.2 保护区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地位为:Ⅲ东亚植物区—Ⅲ E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ⅢE14横断山脉地区—ⅢE14a三江峡谷亚地区。

参考文献:

[1] 张辛阳,谈思仪,庞宏东.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2):103-108

[2] 余佩琪.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其植物资源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8

[3] 李雄.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0

[4] 郑天雄,苗雪鹏,宋侨,等.玉渊潭公园种子植物资源区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2):48

[5] 赵永昌.雩山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9

[6] 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7]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S):1-139

[9] 陈灵芝.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0] 张红梅,陈浒,陈静,等.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区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768-1777

[11] 陳占强,生伟伟,孙燕燕,等.东营市植物资源调查与区系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20,50(3):45-48,51

[12] 徐志辉.法库五龙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