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2022-02-21朱小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朱小珍

【摘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小学留守儿童留守处境面临学习、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在遵循一视同仁、助人自助和家校合作原则基础上,通过给予亲情化教育,发挥引领作用;成立班级互助小组,开展多样班级活动;开展家校合作,联手创设良好成长环境来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困境;亲情化教育;互助小组;家校合作

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庞大,据最新数据,截至2017 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超过1550 万,虽然这一数目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留守儿童群体仍然庞大。伴随着这一特殊群体出现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问题,如教育普及率低、情感缺失等。留守儿童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关心,尤其是身为个体社会化重要场所的学校应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力求发挥学校教育的正向功能。而教师作为除家长以外与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更需扛起这份责任,为小学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困境,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

第一,学业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打好根基的重要时期,但是,许多小学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缺乏良好习惯、态度消极、动力不足、学业成绩不良,甚至存在极端情况早早辍学现象。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难度日渐增加,对于在学习上家庭引导缺位、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留守儿童而言,会在一级一级升学中感受到越来越赶不上、吃力的状态,由此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常迟到早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家长不经常在身边,无法督促子女身心学习成长。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快文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期望不高,不少留守儿童看重劳动力输出换来的可观收入,形成厌学情绪,甚至高举“读书无用论”,由此造成学习无动力、成绩无进步的表现。

第二,心理问题。根据《2019 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心理地位不确定性更高,表现为心理上缺少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甚至34% 的留守儿童存在自杀倾向。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警示我们留守儿童心理状态问题不可小觑。处在青春期的孩子面临身体迅速生长、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发展等变化,它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迷茫、不知所措等各种心理冲突。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指导,让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也渐渐丧失自信,无法产生自我认同感,极端的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

二、应对留守小学儿童教育困境的策略

針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心理问题,在家长缺位的情况下,老师是与留守学生往来最频繁的“家长”,有责任有义务认真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帮助每一位留守儿童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进行。在实践之前,老师需要遵循科学有效的教育原则,如下:一是“一视同仁”原则。班主任不能将留守儿童视为问题学生,这样消极的期望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变化;二是“助人自助”原则。一方面需要给予留守儿童一定的外力帮助,更重要的是激发留守儿童自身主观能动性,依靠内动力走出困境;三是“家校合作”原则。家长与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角色,如果双方合力会达到“1+1>2”效果。在遵循这三大原则之上,可以利用以下几点策略管理留守儿童。

1. 给予亲情化教育,发挥引领作用

留守儿童正因为日常缺乏父母的陪伴才会留守,这时候,老师就不仅仅要承担起老师的角色,更要勇担“爸爸妈妈”的角色,不管是在学习教育上,还是起居生活上都要给予一定的照顾,例如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留守儿童申请政府补助;在学习上不以“分数唯上”,而更要看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吃力情况,协调所有任课老师花费更多精力帮助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赶上进度。久而久之,老师与留守儿童打成一片,他们也更可能敞开心扉向老师倾诉心事,而不是闷在心里发展成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其他同学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开始关爱留守儿童。在这样爱的氛围下,留守儿童受到了尊重,也就不会产生孤独感,他们的安全感也由此增加。

2. 成立班级互助小组,开展多样班级活动

每一门任课老师面对全班学生毕竟精力有限,还有其他行政事务需要老师去完成,无法长时间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额外培训。而班级其他优秀同学是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通过成立班级互助小组,将成绩优异的同学与成绩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组成一组,一方面优秀的学生可以辅导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帮助提高其学习成绩,培养持续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在互帮互助中,学生之间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谊,有助于减少留守儿童孤独感,培养社会社交能力。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如体育比赛、文艺表演、读书会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施展才华,培养留守儿童除学习之外的能力,从而建立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前期活动策划方面,老师可以亲力亲为起示范作用,后续就应放开让学生自主策划举办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组织能力,担起责任,提升社会责任感。

3. 开展家校合作,联手创设良好成长环境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父母在身边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灵上的沟通,而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因工作繁忙和文化水平不够不能意识到给予孩子关爱的重要性,久而久之,留守在家的儿童更怕与父母沟通,甚至有10% 的留守儿童通过在脑海中形成父母已死的想法来自我保护,因此,老师可以在这里架起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引导父母与孩子多沟通多表达爱。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传统联络方式如家长会、“给家长写一封信”等来了解留守儿童家长状况,加强与家长沟通;另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如微信、QQ 等远程视频对话,督促家长保持每两天通话一次的频率。父母与留守儿童的经常性的通讯联系会提高孩子自尊水平,也能给予到孩子日常的关爱,而这持续的关心比高价礼物更有用。

参考文献:

[1] 李磊,徐杨.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基于对皖北M 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研[J] .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4):21-25.

[2] 范先佐,郭清扬.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55-64.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