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基于产业绿色发展的中介效应的研究
2022-02-20杨路加
杨路加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商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
一、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许多成绩,但成就的背后,依然面临着很多环境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善自然环境,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2015年年末,我国政府作出关于碳排放的“总量”和“强度”的承诺[1]。在中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以信贷资金作为关键的驱动力,可以支撑与促进中国中小企业运营和发展。2002年,随着《“赤道原则”》的实施,诞生了绿色信贷,用来解决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在我国,2012年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阐明了我国绿色信贷发展的核心方向与目标[2],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详尽的规定,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实施,到2019年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1家重点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
由此可见,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绿色信贷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绿色信贷,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推动新能源、环保等产业的技术上的进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那么,绿色信贷的推行对可持续经济增长有什么贡献?绿色信贷的投放是否有助于产业的绿色发展?绿色信贷、产业的绿色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三者的联系又是什么?本文将基于中介模型的实证分析来讨论这些问题。
二、文献综述
目前来看,银行绿色信贷投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相关的研究成果,涉及绿色金融、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等领域。国外学者Labatt和White曾提出环境金融的根本目的,是以环保产业承载着环保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3],Thomas等(2000)得出经济方面可持续增长,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补充的结论。国内学者黄田帅认为金融机构在环保项目中的投入,能够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最大化环境效益[4]。龙云安等(2018)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丁攀等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政策与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5]。
本文基于2007年~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以六大高耗能企业利息支出占比表征绿色信贷,选择指标构建产业绿色发展评级体系,用GDP衡量经济可持续增长,通过Stata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进而分析绿色信贷,产业绿色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绿色信贷的视角,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讨绿色信贷、产业绿色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联关系,以及产业绿色发展的中介效应,从而探索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基础。
三、理论模型
1.绿色信贷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绿色信贷借助差别化货币政策,实施信贷倾斜、利率上浮等手段,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资源,撬动资金,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绿色信贷可以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技进步与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环保产业以及新兴的技术创新方面[5]。同时,在技术生产要素方面,绿色信贷的存在也使得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从微观层次来看,绿色信贷通过降低交易成本,监督企业或投资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6]。绿色技术的推广,在研究与发展上需要很多资本投资,因此绿色信贷可用于引导企业,更好地在绿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进而获得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持续增长的效应。本文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以下的假设。
假设1:绿色信贷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呈现正相关性,且绿色信贷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产业绿色发展的中介作用
许多研究文献(甘春晖等,2011;于斌斌,2015)已经证实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二三产业渐进结构优化所导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刘英石,2018)。但是绿色信贷、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缺少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绿色信贷政策,将使得金融市场资金,流向绿色环保产业,鼓励绿色、新能源、节能产业的发展[7]。绿色信贷又可通过培育绿色资本、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等要素,支持绿色产业,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2:绿色信贷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的绿色发展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其中产业绿色发展起到中介作用。
四、模型构建
1.指标界定
(1)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LSC)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有绿色信贷的指标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一是绿色信贷占比,是指经由原银监会集中发布的报告,自2013年6月末至2017年6月末,中国国内21家重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总体情况;二是节能环保项目贷款占比,是由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统计的;三是来源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银行贷款;四是由《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的反向指标衡量[8]。对于前两种衡量方法,都是全国层面的数据,不能进行省域分析;第三种指标在2010年后缺失数据,因此本文选择高耗能企业利息支出占比来衡量绿色信贷。
(2)经济可持续增长
在很多学者的研究中,常用GDP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指标,本文采取黄茂兴的方法,用各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取对数来表示经济增长[9],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016年的GDP数据,单位为亿元。
(3)产业绿色发展指数
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其产业绿色增长的效率与潜力等方面,并非照搬原有的经济、环境、社会等统计指标,因此应综合考量原有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与创新。
表1 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通过综合国内外重要的参考文献以分析及筛选,本文选择全国30个省份2007年~2016年的数据(剔除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缺失数据),最终确定三个评价层,五个评价项目层,十七个评价因子,来构建产业绿色发展指数(IGDI)。
具体来看,产业绿色发展指数的评估体系,包括三个评价层。针对产业绿色发展程度,从发展效率和发展潜力两方面来综合考量[10],前者是现阶段产业的绿色发展的整体表现,后者是未来产业的绿色发展的预期。在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可以从资源丰裕和环境变化来考量,只有合理地利用已有的生态资源,注重环境的变化,才能促进产业的绿色发展;而政府政策支持力由环境治理指标来衡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是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计算,得到的总得分如下:
在最终的综合得分中,有正也有负,因此,我们采取换算的方法处理最后的总体评价得分。
其中Pij为原始得分,为最终得分,最后我们得到30个省份2007年~2016年的最终得分,其值于(0,100]区间。
(4)控制变量。①城镇化率。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表现。尤其是人口城镇化,能够使剩余劳动力在农村与城市之间进行转移,进而促进产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采用的城镇化率,衡量的方式为城镇人口数目占总人口的比例。②外商投资占比。外商的投资,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推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通过吸引外商的投资,出于环境保护的主旨增加对绿色产业上的投入,进而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本文中,外商投资占比的衡量方式为各省份的FDI占GDP的比重。③地方政府规模。地方政府,能够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解决市场失灵,通过带动私人投资等方式,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地方政府的规模,也在显著影响着全要素生产率,规模的扩大,使得政府有能力更多地投入在绿色产业上,促进产业的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地方政府规模,在本文的衡量方式为各个省份人均财政支出与中央人均财政支出综合比重。
2.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本文将经济可持续增长作为被解释变量,绿色信贷作为解释变量,将产业绿色发展作为中介变量,最终构建“绿色信贷→产业绿色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整体传导路径。具体分为以下的三个步骤。
不包含中介变量的计算模型:
检验绿色信贷是否会促进产业绿色发展:
将产业绿色发展引入模型(1) 中,检验是否存在中介作用。
其中,i为中国各省份(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外),t为年份,C为常数项,c、c’、b、a为变量系数,c’为绿色信贷的直接效应,c为总效应,a、b为中介效应。GDP为被解释变量,IGDI为中介变量,LSC为中介效应检验的解释变量,X表示控制变量,μi和vt分别为省份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3.研究假设
假设一:绿色信贷和产业绿色发展均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绿色信贷,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绿色信贷的提出与实施,不仅推进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普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产业的绿色发展,通过衡量产业绿色发展程度,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综合评价,实现产业向低能低耗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容量,提高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假设二:绿色信贷通过产业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其中,产业绿色发展作为中介变量。
绿色信贷的出现,对节能环保企业的发放,有效地限制了“两高一剩”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增加“两高一剩”企业和项目的融资成本,使得产业绿色化,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五、实证结果分析
当采用各个地区的GDP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分别对时间和个体进行固定,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1、模型2、模型3回归,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3)的计算显示,在以被解释变量为GDP衡量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时,绿色信贷的系数为正值,产业绿色发展(IGDI)的系数也均为正,二者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就意味着:绿色信贷以优化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的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通过产业的绿色发展,可以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益,降低环境污染,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验证了假设1。
模型(1)和模型(2)的估计结果说明:当GDP为被解释变量时,LSCit的系数为正值,且通过了百分之一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绿色信贷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有正向影响;当IGDIit为被解释变量时,LSCit的系数在百分之一的水平上为显著的正值,说明绿色信贷显著正向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控制绿色信贷后,模型(3)结果显示,产业绿色发展的系数显著为正。由此,“绿色信贷→产业绿色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传导路径可认为存在,假设二得以验证。
在本文中,由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具体来看,当GDP作为被解释变量时,总效应为0.279,直接效应为0.190,中介效应为0.089(0.125×0.712)。其中,中介效应为直接效应的46.84%,占总效应的31.90%。总的来说,一方面绿色信贷会直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产业绿色发展在绿色信贷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六、结论与参考建议
1.研究结论
绿色信贷是绿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探讨产业绿色发展在绿色信贷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作用具有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2007年~2016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绿色信贷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绿色信贷、产业绿色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探讨了产业绿色发展的中介效应。主要结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1)绿色信贷正向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绿色信贷、产业绿色发展均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2)绿色信贷投放的直接作用处于首要地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部分促进作用是通过产业绿色发展的中介路径产生的。
2.参考建议
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投放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绿色发展是部分的传导路径。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在金融机构层面上,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可持续经营,银行在提高绿色信贷投入比重的同时,可以引导资金向转型升级的项目、高新产业项目、技术改进项目,以及知识与技术密集型领域倾斜,以促进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2)对于人民银行来说,对于环保项目具有高信贷配给的金融机构,可以合理调控它们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利用信贷配给机制,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在能源消费中的份额,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绿色发展。
(3)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政策体系,促进绿色信贷资金在政府部门、银行、产业内部之间形成畅通的“绿色通道”[11],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使得大量绿色信贷资源资金,真正用于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形成了抑制“两高一剩”产业的信用约束机制和引导绿色行业发展的信贷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绿色信贷对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积极影响。
(4)就产业层面而言,绿色产业要利用绿色资金实现产业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污染产业及高耗能产业促进产业内结构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支持传统技术改造和绿色技术革新的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