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策略研究*

2022-02-20刘晓艳王晓芳刘赋兴

运动精品 2022年7期
关键词:延时双减体育教师

刘晓艳 王晓芳 刘赋兴

“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策略研究*

刘晓艳 王晓芳 刘赋兴

(西南医科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开展对“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了“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的具体情况及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目前政府对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学校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意识淡薄,形式化问题严重;家长共育意识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低。提出学校应严格落实并重视国家政策;教育部门要严格遵守意外伤害事故法律法规;多方合作扩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资源;组建体育教研组,优化体育教师结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可融入学校特色项目,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双减”政策;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策略研究

2021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为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保障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活动提出了刚性的要求,并严格规定了校外学科类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性质,将体育培训纳入非学科培训门类,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毋庸置疑,此次教育新政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学校如何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如何保障学生参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安全?这都是在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之前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优化策略,这对“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概念界定

课后延时服务是在正常教学活动结束后,以学校为主体,利用学校以及社会资源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的延时服务,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解决放学后部分学生接送难、无人照管的问题。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指学校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资源,积极引进社会力量,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需求,在放学后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又称“课后体育服务”“体育托管”[3]。

2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实施的具体情况

2.1 政府对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意见》中提到,“允许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少年宫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重要作用,委托退休教师、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以及志愿者来协助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教育部门还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进行延时服务”[1]。目前而言政府并没有对此积极落实,学校也未根据此政策制定出校外师资引入标准。目前各大学校只是依靠学校的体育教师来组织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以及其他任课教师辅助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看管,以免学生发生意外,然而,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协助体育教师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2.2 学校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意识淡薄,形式化问题严重

首先,学校教师对课后延时服务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许多学校把课后延时服务视为学校的“补习班”,以为课后延时服务就是老师轮流指导学生作业、进行答疑解惑,从而提升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保护学生安全的延时服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其次,由于部分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所开设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方式相对单调,体育服务内容多是对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重复,缺乏创新性,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以及体育俱乐部联系较少。因此,学生往往无法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参与的兴趣不高,这不仅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心,也阻碍了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2.3 家长共育意识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低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但只有少数学校开展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这是由于部分学生家长对于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认识不足,将课后延时服务等同于“学校的补习班”,主要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可有可无;部分家长认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与自己无关;还有部分家长将学校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或体育俱乐部相比较,认为学校开展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不仅不能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还浪费了孩子“量身定制体育项目”学习的宝贵时间,这严重阻碍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在学校的顺利开展。总之,只有家长意识到家校共育在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工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学校一起参与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中,发挥其所长,才能促使学校开展更为丰富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项目。

3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3.1 相关政策不完善,政府等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由于课后延时服务推行时间较短,行业相关的政策和监管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相关政策性奖励或补贴。学校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国家发布的文件政策未落实,加之传统教学理念、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将课后延时服务的重心点放在对课后作业的辅导上,忽视学生的体育课程,主课教师经常侵占学生的体育课,并且家长对体育活动的不了解、不支持等,使得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十分艰难。

3.2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养亟待提升

经过调查发现,只有部分学校安排学生课外延时体育服务,由于学校体育教师人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在职的体育教师大多缺乏一专多能的素养,这就导致学校无法开展更多、更丰富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项目。在校的体育教师对于教授自己所擅长的项目是得心应手的,但对于其他项目的开展不仅加大了他们备课的压力,还会影响他们正常的体育教学质量和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质量。

3.3 体育服务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占比较少

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发现,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体育活动占比非常小,而作业辅导是最重要且占比较大的部分,甚至有部分学校并未实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项目。大多数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主要是安排学生在教室自主完成家庭作业,各科教师轮流到教室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还会安排相关教师进行生活安全教育安排学生在图书馆开展自由借阅活动、在阅览室进行阅览交流教学活动等。只有部分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了广播体操、篮球、足球等体育项目,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少之又少。

3.4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组织形式缺乏创新性,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人数较少,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不足;并且体育教师对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没有合理的利用,致使学校无法开展更多、更丰富的体育项目,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也相对较少。学校开展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项目大多是对体育课内容的重复,较为枯燥,学生参与兴趣较低。因此,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参与度不高。

4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优化策略

4.1 学校应严格落实并重视国家政策

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党委应严格落实国家发布的各项政策,提高学校对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重视程度,意识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必要性,并引导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在校内的深入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中去,党员教师带头加入到学生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队伍中。学校还应注重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管理,将服务效果纳入到参与服务教师的绩效评估考核中,让各科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积极地投入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组织中去。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开展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教授给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技巧。但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

4.2 教育部门要严格遵守意外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

学校建立合理完善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是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的前提。为了解决学校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减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应遵循以下条件:首先学校明确由于体育本身的特殊性,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有关防范学生体育风险的政策性文件;同时学校要厘清学生发生意外事故的解决思路,制定学生安全事故的处理准则。再次,家长要协同学校,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防控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完善应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最后,要明确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划分。不要让担心学生发生意外事故成为学校规避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缘由,这样不仅制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活动的开展,还会不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

4.3 多方合作扩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资源

图1 多方合作共促课后延时体育服务联结图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进并完善体育教学以及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并定时对其维修保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锻炼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正常开展。其次,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合理规划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不仅要确保对其最大限度的利用,还要确保高质量的使用。第三,学校还可以积极引进校外有正规资质的体育培训机构以及体育俱乐部,让社会体育组织走进校园,与其进行合作、共享场地;并鼓励广大社会专业人员、大学生、志愿者、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体育组织中有资质的教练员参与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中(见图1),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校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体育服务课程单一的问题,增加学生可自主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后延时体育活动的服务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中来。如在山东省周村地区,市教体局将学校工作人员、专业社会团体、家长等组建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队伍,并采取了校内、校外“双责任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服务质量,还能保障其顺利开展。

4.4 组建体育教研组,优化体育教师结构

建立完善的体育教研组机制,关注不同层次体育教师的发展,优化学校体育教师结构,使教研活动成为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体育教育也应当注重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合作,走出去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合作、总结经验。体育教师还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纵深式、螺旋式推进研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科研过程中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学校还应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与合作等形式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体育教师学科教育的专业化能力,其包括帮助体育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见图2)。

图2 体育教师教学研发展示意图

4.5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可融入学校特色项目,与学生兴趣相结合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学生在放学后进行的,学校可将本校的特色项目融入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中,从而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持续发展。如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将延时服务课程融入学校特色课程范畴进行建设,学校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为行动方向,以“学中带玩”“玩中带学”为理念,持续着力开展各项小学特色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如特色跳绳、特色足球以及特色追逐跑。学校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以及学校的特色进行体育项目的安排,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民族传统项目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学校安排相关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进行组织指导,通过“以赛带练,练赛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形成长期锻炼的意识,营造“无体育不教育、无体育不学校”的浓厚氛围。

5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颁布,为中小学实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高质量的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生动展现。文章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开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时空环境,厘清“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分析其相关原因,并提出优化策略,从而确保学校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顺利开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齐头并进,并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2):14-19.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2017-03-04].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3/t20170304_298204.html.

[3]魏克静.课后延时服务背景下体育特色运动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37-38.

[4]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等.“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J/OL].体育学研究,[2022-03-03].DOI:10.15877/j.cnki.nsic.20220126.001.

[5]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DOI:10.16099/j.sus.2021.11.001.

[6]李彦龙,常凤.“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时效与保障[J/OL]体育学研究,[2022-03-03].DOI:10.15877/j.cnki.nsic.20211201.001.

[7]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211022.001.

[8]刘莹,苑廷刚,敬龙军,等.“双减”政策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机遇、挑战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4):53-59.

[9]隋志乐.哈尔滨市南岗区小学校内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10]汪小娟.协同合作视域下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意蕴与保障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5):5-8.

[11]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15-05-26)[2021-11-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505/t20150515_189495.html.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Sports Service after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

LIU Xiaoyan, etal.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 Sichuan, China)

西南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医融合导向课程设置研究”(项目编号:020TYZD003);四川省第二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川教函〔2019〕567号,序号31)。

刘晓艳(1997—),硕士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王晓芳(1971—),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猜你喜欢

延时双减体育教师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