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今生,与古韵诗意撞个满怀
2022-02-20钱欢晶浙江大学
文/钱欢晶(浙江大学)
2022年暑假,浙江大学文学院以“探诗路文化之脉,寻乡村振兴之根”为使命,组织了29名同学沿浙江四条诗路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进行实地调研。
循着文人墨客的足迹,大学生穿梭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探寻沿线乡村发展诗路文化资源的新业态、新模式。
在瓯江山水诗路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诗意”不仅沉埋于古籍之中,更蕴藏在街头里巷的烟火气里。温州的江心屿是“中国诗之岛”,李白、杜甫、孟浩然等都曾为它赋诗。实地探访中,我们发现如今这里融入了许多可视化诗词元素,景区建设中最大限度保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特点,渡口处即刻有谢灵运的《登江中孤屿》一诗。岛上随处可见不同诗人曾在江心屿上所创作的诗篇。这些“诗点”或称之为诗路文化符号,在诗歌中完成了具象化。人在行走中能随时动态捕获,增强了诗路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与其体验感。
现代科学技术与传媒方式也为传统诗路文化注入新活力。在位于富阳黄公望隐居地的数字诗路文化展览馆,我们见到了数字化诗路的全新面貌,除语音讲解、道具感应之外,更有与小程序结合的视频拍摄体验。如人在富春山居图中望远的动态画卷,一张“富阳人地时物诗数据图卷”用细线绘出人地时物的头绪。身处其中,游客能体验到山水富春山居、文化富春山居和数字富春山居的三重意境。
小镇刚落幕的“越来越有戏”“剡溪古韵”等活动将小众文化推向了大众。“剡溪古韵”以诗朗诵的形式推广历代文人描写嵊州的诗歌,“唐诗之路”则将越剧的越白跟唐诗朗诵做一个结合。越剧这一非遗艺术形式也正在探索与唐诗之路相结合的新发展路径,在“越白”(即念白)中增添了部分唐诗元素,并将雪夜访戴等古人留在嵊州的故事改编成越剧唱段。
浙东唐诗之路沿线的施家岙村,被称为“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依托谢公古道及古村的文化底蕴,当地将其打造成活色生香的越剧小镇。漫步在小镇步行街上,你随处能发现运用现代光影技术在民居白墙轮换投射的经典越剧唱段,这是施家岙村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
村中还有试穿戏服的照相馆,实时表演越剧的奶茶店,文创产品店及诸多融合唐诗元素的民宿。
在浙东唐诗名城新昌,诗路文化以更灵活、生动、亲切的方式展现。我们惊喜地发现除去街头巷尾常见的诗句元素,当地还打造了融合诗仙李白和《梦游天姥吟留别》诗篇的卡通形象“李梦白”,形成独具特色的唐诗之路文创IP。“李梦白”不仅用于玩偶、日历、奶茶等系列创意产品打造,还即将走进新昌各大风景村与景区村,未来还将助推“云端诗路”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