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释放新动能激发经济加速度
———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2022-02-20陈红伟庄如真
陈红伟 庄如真 麻 露 孙 卓 陈 中
2022 年11 月,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21 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行榜” 榜单,厦门生物医药港位列园区综合竞争力榜单第十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此外在合作竞争力单项榜单中位列第四,人才竞争力单项榜单第十位,同时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面, 被列为三家医疗器械具有特色的园区之一。 厦门生物医药产业起步于2003 年,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牵头推进全市生物与新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发展。 历经近20 年的潜心培育,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已成为厦门市重要的优势产业,2019 年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厦门也因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显著,连续三年入选国务院督察激励名单。
厦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厦门市委、 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 多年来,厦门市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市区共建,促进集聚效应,布局全链条产业创新支撑平台,构建全要素政策保障体系,着力优化产业培育生态。 多措并举下,厦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十二五”以来,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年均产值增长率超过20%,2021 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88 亿元,同比增长27%,核心领域增长30%以上,营业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 有力地支撑了厦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下从产业、税收政策的角度,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数据层次分析该产业2021 年以来的发展情况。
生物医药首次引领细分领域
1.宏观:产业质优量增成长快
(1)营业收入首破千亿,出口支柱地位渐显
近年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1115.70 亿元, 同比增长28.2%,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厦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2022 年上半年,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7.64 亿元。
2021 年,全产业共实现出口额470.61 亿元,同比增长36.1%, 占全市出口额的10.7%, 占比较2020 年提升1.7 个百分点,对厦门市外向型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2)产业创税能力较强,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21 年,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纳税60.29 亿元,同比增长130.5%,有税户占比高出全市32.1 个百分点。 2022 年上半年税收达28.74 亿元,5 户企业进入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 显示出较强的税收贡献能力。
2021 年全产业实现净利润198.81 亿元, 同比增长123.5%,盈利能力快速提升。2022 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7.02 亿元,盈利面达28.4%,较2021 年上升16.8 个百分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2.中观:领域内涵丰富,为未来发展生物经济奠定基础
目前,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已发展成包括生物医药、健康器材、功能性食品、健康护理产品、生物服务、生物制造、健康服务、生物农业、海洋生物和医药电子商务等10 个细分领域的大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健康器材已具备较大规模。
图1 2020要2021 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细分领域营收占比情况
图2 2020要2021 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细分领域税收收入占比情况
(1)生物医药快速发展,支柱产业地位凸显
生物医药细分领域是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核心领域,也是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主要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研发生产企业,2021 年在营业收入、出口、税收方面首次引领各细分领域,以占全产业近三成的市场主体,提供全产业近四成的营业收入、超五成的出口额、超六成的税收收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发展速度看,2021 年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营业收入和出口额均以倍增的速度发展;从发展成效看,厦门市推动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作成效明显,2019—2021 年连续三年进入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名单。
(2)健康器材稳步发展,生物服务蓄势待发
2021 年厦门市健康器材领域营业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53 户, 大中型企业数量位居各细分领域首位。 该领域出口占全产业出口总额的35.4%,出口企业达108 户,远高于其他领域,其中27 户企业出口额超亿元,8 户企业进入全市出口百强榜。
2021 年生物服务领域营业收入虽仅占比占6%,但营收上亿元企业户占比10.5%,营收同比增长100%以上的企业户占比21%,随着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外包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和生物技术与IT 技术的深入融合, 该领域有望迎来较快发展机遇。
3.微观:企业发展质量高成长快,产品竞争实力强劲
2021 年, 厦门市全产业营收超亿元企业161户,288 户企业营业收入实现50%以上的增速,164户企业增速超100%。其中,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宝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市波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已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
政策扶持效果明显
1.产业、税收政策双重扶持,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积极出台和落实产业扶持、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 2016 年以来,为78户企业兑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奖励4.73 亿元,兑现减税降费23.22 亿元。 在科技和税收双重扶持下,2016 年以来这些获补贴企业实现营收46.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于全产业营收复合增长率27.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税收78.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4.6%,高于全产业22.2 个百分点,政策扶持成效显著。
2.政策激励,带动增资扩产和研发投入增长
2021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08 亿元,同比增长19.1%; 研发投入43.23 亿元, 同比增长34.3%,研发投入强度5.1%,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目前全市除已上市1 类新药5 个, 还有在研1 类新药30 多项,2021 年获临床研究奖励的创新药数量为过去历年总和的近4 倍,蓄积较好发展后劲。
3.持续扶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产业政策兑现数据显示,2021 年新增年销售收入上10 亿元企业5 家,远超过去历年总和。 得益于产业政策的持续扶持, 体外诊断领域得以整体爆发,抓住新冠病毒检测国内外需求,实现井喷式发展;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20 年宫颈癌疫苗获批后迅速抢占市场, 营收增长势头越发强劲。
构建产业生态谋发展
1.做强“主引擎”,推动产业发展不断迈向新高度
培育产业小巨人,在生物医药、健康器材等重点子行业挑选若干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成长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培育。 支持新冠病毒检测企业借助前期优势扩展新业务,开拓国内外新市场。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兼并、 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增强行业的影响力和聚集力。
2.加大科研投入,全力打造技术创新高地
完善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 在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与高校、研究所互动开发的长效合作机制。 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直接为其自身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利益服务,减少成本投入。 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以有偿使用或租赁的方式向医药企业开放实验室,降低中小企业科研成本,形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氛围。
3.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扩大产业规模
深化“政府+金融+市场”的产业投入模式,积极搭建投资、融资平台建设,缓解医药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利用金融投资机构的运行体系,提高医药企业创新产出效率。 进一步梳理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招商载体及招商政策, 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构建智能招商平台进行精准招商,建设招商数据库、打造招商品牌,进一步拓宽招商宣传渠道, 推动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
4.对接需求和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应急攻关项目、重大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领域项目等方式,布局支持一批有市场潜力、提高医疗效率、可复制推广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在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健康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和实现示范应用, 取得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后续加强项目落地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尽快促其投产达产。
5.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本地供应链
统筹兼顾各细分领域,促其协同与融合发展,巩固体外诊断、疫苗等优势领域,培育海洋生物、生物服务等新兴领域,打造全产业多轮驱动,生物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供应链,围绕关键、紧缺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加强产业招商,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