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原则: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石
——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 周年
2022-02-20杨亲华
文|杨亲华
《上海公报》为处理中美关系确定了基本指导原则,是两国关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上海公报》确定的这些原则在后来的《中美两国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发展。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长达22年的敌视和封锁政策。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结束敌对,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确定的一个中国原则构成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石。
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
中美两国走向正常化的方式是非常奇特的。中美还未建交,而美国总统却亲自访问北京。到访北京的尼克松申明:我是为美国的利益而来的。此话不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两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而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各自调整外交政策的结果。
1970年前后,主要有四大因素促使美国政府考虑改变对华政策:第一,美国长期陷于侵越战争,不断消耗国力,引起美国人民强烈不满,在国际上也不得人心,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第二,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多方挑战。苏联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态势咄咄逼人;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经济上与美竞争激烈,政治上提出“联合自强”,与美分庭抗礼。第三,美国长期坚持敌视、孤立、封锁、遏制新中国的政策已告失败。中国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成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第四,当时的中苏关系破裂已无可挽回。
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变化,使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关系出现解冻迹象。
1967年10月,美国竞选中的尼克松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越战之后的亚洲》一文,提出:“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可能简单地将中国永远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1968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举行了一次中国问题讨论会,向新当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其主要内容包括:派特使与中国领导人晤谈,讨论缓和及建立正常关系的可能性;停止部署中国所反对的反导弹体系;改变对华禁运政策,对华贸易应与对苏联、东欧同等待遇;允许进行人员交往。此外,还建议在保留台湾在联合国席位的同时,不阻止北京参加联合国大会和出席安理会等。
1969年是中美双方采取重大解冻措施的关键一年。2月1日尼克松上台10天后,就指示基辛格说,“我认为应该尽力促成这样一种态度,即我国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7月,美国宣布部分放宽对华贸易和放行措施,10月宣布停止派驱逐舰到台湾海峡作固定巡逻。
针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毛泽东毅然决定抓住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契机,果断采取措施,促使中美关系稳步走向正常化。1969年5月,毛泽东提出,对形势和战略方针“有继续研究的必要”。1970年1月和2月,中美举行了第135次和136次大使级会谈。在两次会谈中美方谈了一些实质性内容,包括考虑接受中国一向主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商讨准备派代表到北京会谈等。
1970年10月1日,中国邀请美国记者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发表重要讲话表示,“如果尼克松到北京来,我愿意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毛泽东这番谈话表明,中国准备向美国敞开大门了。1971年4月中国主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交往的大门。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绝不拿原则做交易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碍,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受到美国威胁的关键所在。值得后人高度称赞的是,毛泽东、周恩来对于中美关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应对,在抓住机遇,改善中美关系的同时,坚定而明确地表明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1971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新的对美政策。其中涉及中国国家利益的基本原则是:美国一切武装力量和专用军事设施,应在规定期限内从中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这是恢复中美关系的关键;台湾是中国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不容外人干涉,要严防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的活动;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如果美国欲与中国建交,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在继续强调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的同时,亦表示了力争和平解放台湾。这一新的对美政策体现了在充分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坚定立场。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来华。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自然成为中美会议的焦点问题。周恩来明确表示:正确解决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美方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国必须确定撤走驻台美军的期限;必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表明中方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10月,基辛格再次访华,周恩来在会谈中更进一步表示:“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必须声明四点:一、只有一个中国;二、鼓励中国人自己解决这一内政问题;三、不进行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四、要撤走美国军事力量。鉴于中方在台湾问题上毫不妥协的坚定立场,美方虽未完全接受中方的主张,但态度已有明显改变。
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
1972年2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达成《上海公报》决议
《上海公报》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1972年2月21-28日,尼克松访问北京。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当周恩来同尼克松的手握在一起时,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同他就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会谈。由于在台湾问题上双方立场、观点差异巨大,双方出现多次激烈交锋。周恩来既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又显示了必要的灵活性。
2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达成《上海公报》决议。2月28日,《上海公报》正式发表。《上海公报》没有用外交辞令掩饰双方的关系,而是如实列出于两国存在的分歧,同时肯定两国的共同点,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原则一致,在国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上海公报》确定了中美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表示: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海公报》明确写上一个中国原则,中方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军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美方则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持异议。它重申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上海公报》为处理中美关系确定了基本指导原则,是两国关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上海公报》确定的这些原则在后来的《中美两国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发展。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没有妥协的空间
1978年12月,中美两国经过曲折复杂谈判,中美关系正常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卡特政府接受中国提出的“断交、撤军、废约”建交三原则,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断绝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中美关系从此揭开新的篇章,为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50年来,中美关系在广泛的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额较建交之初的不足20亿美元增长了300余倍,达到了75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攀升到近2400亿美元。中美人员往来从每年几千人次增长到50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两国建立了50对友好省州关系和227对姐妹城市。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方向美方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医疗物资。与50年前相比,两国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这说明指导两国关系的三个联合公报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然而,中美关系如同一艘航行在波涛汹涌大海上的巨轮,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一直存在尖锐斗争。
中美建交不久,美国制定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为中美关系发展设置了巨大障碍。此后,美方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中方就此与美方进行坚决斗争,有力维护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美国带头掀起反华浪潮。1992年美国政府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1995年允许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访美,导致中美关系跌入谷底。中国政府绝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经过坚决斗争,1997年江泽民访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同意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再次公开承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在中美元首推动下,两国关系走出低谷。
进入21世纪之后,中美关系依然在曲折中发展。2001年初,小布什政府一度表示将“竭尽所能协防台湾”。“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反恐需要,在台湾问题上有所收敛,并针对陈水扁当局的“法理台独”活动,小布什总统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做法。马英九当政期间,奥巴马政府又再次提出“亚洲再平衡”战略,企图干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近年来,美国视中国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突出加大“以台制华”。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更是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空心化迹象。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印太战略”,大打“台湾牌”,加紧挑动、扶持民进党当局与大陆对抗。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在台湾问题上动作频频,蔡英文当局竭力迎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不遗余力地提升台美关系。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更趋严峻。国务卿布林肯等高级官员不时发表不负责任的涉台言论,国会议员多次窜访台湾,邀请民进党当局派员参加所谓“民主峰会”,美军舰频频穿越台湾海峡,美军机多次降落台湾,怂恿日本、澳大利亚和一些欧洲国家利用台湾问题搅局滋事。美台勾连达到空前危险程度,严重冲击中美关系的原则底线,也使台海形势更趋严峻复杂。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威胁、新挑战,中美关系的巨轮能否继续保持正确航向,不仅与两国人民利益相关,也关乎世界前途与命运。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中美关系不是一道能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不久前习近平在与拜登的视频会晤中郑重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点原则,为这道必答题提供了中国答案。影响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构成中美关系基础的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也是台湾问题。在这场会晤中,习近平向拜登阐明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指出台湾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的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习近平还明确指出,“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再一次表明中方在维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台独”是两岸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而域外势力对“台独”的纵容、挑动同样是最大的威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绝无任何妥协的空间。中国政府必定会以行动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习近平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为美方的言行划出一条边界,为中美两艘巨轮迎浪前行把舵领航,在确保中美关系不失控、不脱轨的同时,坚定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赢得的国际地位和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