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家庭成为梦想起航的地方

2022-02-20夏一璞

今日中国 2022年2期

文|夏一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人因聚集而组成家庭,进而形成社会。人在家庭中可以卸下坚硬的盔甲,敞开最柔软的心扉,享受最放松的时刻。家庭是人心灵的港湾,是德行启蒙的起点,是接受教养的所在,更是遇到困难挑战时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在中国,春节是最盛大的节日,中国人在享受着仪式最隆重的团聚时,阅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为梦想起航确定方向,为新一年的奋斗与拼搏积蓄力量,让家庭成为每个人梦想起航的地方。

以家庭为基础,践行伦理规范

孝老爱亲,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精神瑰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老爱亲、尊老敬贤不仅仅是每个小家庭的事,还关系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能否让老人安享晚年,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从国家治理层面把养老、孝老、敬老落到实处,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亿二千万人拥有基本养老保险,十三亿六千万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在孝老爱亲上取得了重要成就。

爱幼育人是家庭的重要功能。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亦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爱幼不仅是抚养,更是教育;育人不仅是父母的法律责任,更是中华文明基因中蕴含的道德义务。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父母不仅要给予他们健康的身体,还要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原则,父母要以身作责,从自身做起,孝敬老人,为孩子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家庭稳固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国家,家庭摒弃了封建社会夫权和父权独尊的不平等关系,妇女获得了独立自主发展自身、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社会与现实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妇女的眼界不仅是爱护小家,更要建设大家,妇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2018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妇女既要爱小家,也要爱国家,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可见,男女平等不仅是社会主义家庭建设的基石,亦是社会主义家庭和睦的保障,更是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人们才能更好理解为什么男女平等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家庭是否能够幸福长久,决定着一个社会文明是否能够持续进步。

于国而言,敬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的美德既是思想层面的价值追求,更是实践层面的不懈奋斗。于家而言,传承与发扬家庭美德,是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的重要指引。于人而言,家庭的老少和顺、夫妻和睦是个人奋斗的坚实基础和抵御风险的坚强后盾。

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在中国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家庭的和谐,都对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巨大的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家庭要发挥基础性作用。遵循家庭内部伦理规范,形成良好的家庭美德,家庭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以家教为核心,树立美德观念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与学校社会教育不同的是,家庭教育蕴含着世界上最真挚、最深厚的父母之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现实具有深刻的契合性,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上也是适用的。中国自古就有以家书传承家庭道德与做人尊严的传统,有着悠久的家训史。在《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诫子书》和《家范》等流传至今的名篇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对家教的重视和对家族名誉的爱惜。

习近平总书记在家教的家庭层面,强调勤俭持家,在家教的社会层面,强调勇担重任,乐于奉献。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它反映了从古至今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一个国家的人民勤劳不勤劳,对劳动成果爱惜不爱惜,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发展的前途。《左传》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东晋陶渊明在《劝农》中对“俭”从功能上进行朴实而又深刻的论述:“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勤俭是维持家庭的需要,是我们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法宝,也是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忘初心,自觉赓续这一美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即便是国家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前,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有所改变,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逐渐滋生蔓延,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勤俭美德有被淡忘和边缘化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美德重要论述中包含崇尚勤俭的内容,恰好是我们这个物质充裕时代的一剂“清醒剂”。勤俭持家虽不能致富,但是奢侈浪费,小到能使一个小康家庭走向衰败,大到会葬送社会的前途。所以每个家庭都应该发扬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弘扬简朴节约的家风,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让勤俭持家成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被世世代代传承,让我们于微小的家庭修养中,凝聚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时代呼唤使命,责任需要担当。自中国古代以来,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牺牲奉献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理念。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胸怀责任担当,勇于牺牲奉献: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毛泽东立志救民于水火;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伟大人物都具备共同的特质,就是能够肩负起国家赋予的使命,勇敢担当起责任,牺牲小我,奉献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肩负在每一个追梦人身上的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功成不必在我”的道德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责任担当。这种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应引导家庭成员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奉献,学会珍惜时代、担负使命,在尽责中历练、在奉献中成长,使人生的道路走得长远、走得宽阔,成就个人与国家的美好未来。“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是高度契合与内在统一的。人正是在这三者统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精神境界,社会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道德与教育的滋养下,不断培育文明风尚。

孝满人间志愿者协会在福利院开展爱老敬老活动

以家风为保障,涵养美好品质

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状态的表现。家庭风气是否积极向上,家庭风骨是否守礼有节,家庭风貌是否蓬勃磊落,是衡量一个家庭优秀与否的直观指标。

知书达礼,耕读传家是家风传承的重要途径。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奠定了一个家庭形成耕读传家良好家风的基础,进而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对人类文明传承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将读书看作是修身立德的根本与通达人世的手段。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延续中都在倡导知书达礼、诗书传家的家庭美德,形成了厚重的耕读文化。在《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热播的综艺节目中,我们看到社会对勤学读书、涵养知识的重视。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热爱读书、坚持学习,不仅能让人获得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素养,更能让人坚守成长的正道,进而对家庭、对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之江新语》中曾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即是立德……要使读书学习成为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最基本细胞,在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养成知书达礼的美德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人生起航的地方,是培育家庭成员美德的主阵地,在家庭中养成知书达礼的美德,鼓励多读书,倡导读好书,使耕读传家既作为传承家风的途径,亦成为优良家风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传承下去。

志存高远,爱家爱国是家风社会层面的重要内容,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下的忠孝是高度统一的,小家与大国的情怀是相通的,个人与社会的价值是交融的。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强大根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广阔舞台;同样,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幸福和睦,汇聚起了祖国强大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情地对青少年寄语:“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期望: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才能激发奋进潜力;只有热爱伟大祖国,才能拥有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家庭作为我们安身立命的最初场所,就要培养这种志存高远、爱家爱国的家庭美德。古语有云:“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为了梦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始终是中国人心灵世界最鲜明的底色。“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想要教化天下,首先一定要先管理好自己家庭内部的事务,端正自身及家人的品行修养,这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前提。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是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不懈奋斗的共同梦想。新时代锚定新目标,新征程激发新奋斗。中国人民要把志存高远、爱家爱国的美德与追求转化为奋斗动能。正是在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奋斗与奉献下,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奇迹。新时代的中国家庭,要培育家庭成员形成志存高远、爱家爱国的好家风,秉承家国天下的情怀,保持自强不息的姿态,勇担民族复兴的大任,以赤子之心为建设祖国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