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作用与青少年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

2022-02-20闵少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大学生

摘  要:音乐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产生的精神食粮,在丰富人们听觉享受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流行音乐指的是某个时代被大众乐于接受的音乐,代表着某一时期大众的审美观念。由于年龄段的不同,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流行音乐对他们的审美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文章将研究流行音乐对大学生审美的影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大学生;审美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1-0177-04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音乐看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受到音乐熏陶较深的群体,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审美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爱国歌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优秀品质,积极的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势必会对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审美意识培养、价值观念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下,全社会所倡导的主旋律歌曲,是否会对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影响;在主旋律歌曲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审美表达、审美创造能力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是本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流行音乐

(一)什么是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种为了实现营利或者商业化目的而创作的一种音乐。但是这样的说法可能会导致把本不属于流行音乐的音乐归属到流行音乐当中,例如有些音乐因为某种原因而广泛传播,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马赛曲》《东方红》等;但一首歌曲要能被称为流行歌曲,首先要能在听众当中得以流传,某些音乐就是因为无法真正地流传到社会大众当中,被排在了流行音乐之外。或许可以这样说:流行音乐是指一段时期内广泛被大众所接受和喜欢的音乐。

(二)流行音乐的特性

1. 通俗性

相比莫扎特、贝多芬等著名音乐家创造出的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凭借其通俗易懂的特点,在大众中获得了较良好的口碑。与传统典雅的音乐相比,流行音乐的歌词更加具有市井烟火气,容易被大众所理解,这也是流行音乐与传统古典音乐相比较,能够更快流行起来的原因。反观那些歌词难懂、语调较为拗口的流行音乐,无法进行大面积流传的原因之一是不利于歌唱学习,因为其歌词的文化水平超越了大众整体的水平。从更加专业的方面来看,流行音乐不像古典音乐,需要大量的和声和美声,非常适合没有進行过专业训练的大众来演唱,这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流行音乐的流行[1]。流行音乐流行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其表达出了人们内心的需求,歌词贴合人们的心境,使得人们能够感同身受。

2. 大众性

所谓大众性,是指流行音乐播放的地点非常多样,如茶馆、餐厅、酒吧、商场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是流行音乐最关键的特点之一,这也是它得以流行的基础。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早已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现在正在向信息社会高歌迈进。人们闲暇时大多会去咖啡厅、酒吧等一些休闲娱乐场所,而这些场所用来烘托氛围的,便是音乐。由于消费人群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因此,播放得最多的也是流行音乐。部分风格的流行音乐可以让人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这种文化形式当中,改变人们的审美观,成为人们自娱自乐的一剂良药。此外,流行音乐由于入门门槛低,也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展示自身音乐才能的舞台。

3. 新奇性

好奇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奇作为一切流行新鲜事物的主要特征,会激发人们强烈的好奇心。音乐作为一种能够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商品,必然有着新奇的元素,而流行音乐,更是将新奇发挥到了极致。

二、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审美影响

(一)流行音乐对学生审美的正面影响

在流行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时间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情感艺术,这些特点能够使其较好地契合学生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受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影响,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总是对各种事物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会通过听觉感官和视觉感觉捕捉他们好奇的一切,总是希望能够跟上流行,不被时代抛弃。

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都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他们下意识地会寻求寄托,寻找能够宣泄感情的事物。对大学生来说,音乐的存在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他们的情感空缺,把握了时代性与社会性的流行音乐,更能够契合他们寻求情感寄托的需求。简单来说,流行音乐能够赋予大学生高度的共鸣感,让他们感受到歌曲的曲调、歌词、意境等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种共鸣感充沛的环境下,流行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情感、审美观念。同时,流行音乐与当代大学生之间也处于一种“双向奔赴”的状态——大学生主要通过靠近流行音乐,以跟上时代潮流;流行音乐从学生等群体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自身。

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能够赋予大学生极大的精神满足感。例如《海阔天空》《隐形的翅膀》《追梦赤子心》等歌曲,以鼓舞人心的歌词、激昂的旋律,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振奋感,能够帮助学生收获极大的信心。与此同时,一些曲风较为细腻的歌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愈学生的情感创伤,例如《独家记忆》《好久不见》等经典歌曲,都是帮助学生寄托情感的较好载体。此外,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塑造着学生的审美观,优秀的流行音乐能够带给学生正向的审美引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2]。

(二)流行音乐对学生审美的负面影响

随着流行音乐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流行音乐市场显示出了空前繁荣。但是繁荣背后,作品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始暴露,一批一味想要抢占市场、只追求商业利益、妄图通过夸张大胆风格获取更多关注的作品频繁涌现。这些作品实际意义浅薄,大多只是庸俗内容的集合,或者只是作者无意义的情感宣泄。这样的作品并不少见,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刺激听众的感觉,并不会关注作品本身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由于大学生对万事万物都抱有高度的好奇心,他们会因为猎奇的心理主动接近这类作品,但实际上,这类作品的不断增加,只会在无形之中打消学生的生活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极易被负面情绪绑架,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此外,现在流行音乐数量和种类的繁多,一方面可以反映现在的流行音乐创作者越来越多,且创作数量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说明现在的歌曲对创作与传播的要求不断降低,这就会使得流行歌曲的质量和藝术气息有所下降,甚至会出现混含有大量低俗、恶俗、庸俗内容的流行歌曲。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日常压力较大,会选择刺激性的方式来释放压力,释放自己,于是就会产生纯粹为了刺激感官的流行歌曲。另外,流行歌曲中有不少颓废消极的歌曲,这种歌曲从头到尾抒发着作者自己对世界的不满。学生对各种类型的歌曲都抱有兴趣,只要它们是流行的、传唱度广的、容易学会的,学生都会主动接近它们。如果学生被那些不优秀的、低俗的、毫无意义的歌曲所吸引,必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及审美,让学生陷入社会的黑暗面,表现出伤感与消极的情绪,甚至可能产生极端的行为[3]。

三、流行音乐创作中主观审美的运用

流行音乐源于欧洲,西方国家更加注重音乐的写实性,以主观性的感觉来进行流行音乐的创作。随着流行音乐开始广为流传,流行音乐主观表达性也开始加强,创作者本身自我的主观感情表现逐渐加强。但是在中国,其悠久的历史使得流行音乐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神韵以及意境的描写,并且流行音乐主要表达的内容包含了非常多的关于生命内涵和人的精神的表达。在音乐曲调方面,中国也探索出了自己的一条新道路。中国虽然在流行音乐起步阶段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在对音乐感情的描绘当中,却并不逊色于西方,并且中国流行音乐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对事物本身写实的描绘,直接进入了感情的描绘。

(一)主观感情的描绘

真善美,是古典音乐传达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这种价值观在早期的流行音乐当中也有所宣传。新时代的到来,使得流行音乐产生了更高的宣传价值。流行音乐的主要创作目的是表达出音乐创作者的感情,将创作者本身的感情赋予音乐本身,让音乐具有感染力,在中国,流行音乐本身的曲调和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对音乐的描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流行音乐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写真能力,掌握这种能力,可以使流行音乐领先于其他音乐种类自成门户。合理地运用流行音乐对主观感情的表达,可以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改变人们的审美。同时,主观性审美的特点,会使得音乐欣赏者的审美观逐渐趋向于音乐创作者的审美观,这也是流行音乐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流行音乐的感情力量就是音乐的精神,流行音乐的歌词作为传播创作者审美的一种媒介,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是创作者对现实事物的一种印象,也是现实作曲者自身对这种事物的感受和思考,是作曲者自我审美形象的表达。想要使音乐具有灵魂,作曲者需要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基础乐理规律进行结合,赋予音乐生命,将音乐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使音乐具有自己的感情,可以感染别人。每一首流行音乐的背后,都有着艺术家对现实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以音乐为笔,以歌词为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灵感和激情[4]。

(二)流行音乐的民族特征

在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发挥课堂思政课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流行音乐在不同国家与当地传统文化进行结合,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各个民族由于具有自身的文化历史,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相同民族由于地域不同,审美也会产生分歧。一首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代表的就是拼搏与奋斗的精神,一首音乐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也可以令一个国家产生信仰。

(三)流行音乐中审美的期望

现在流行音乐的发展逐渐趋于多样化,创作思想和音乐歌词都蕴含丰富多彩的形式,人们要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音乐的构建是无法阻止的,构建是一种现代化的情感表现措施,作曲家将自己构建的歌词进行合理的演唱,使之成为音乐,这也是未来艺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流行音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不排斥任何艺术风格,例如我国流行音乐当中的国风和戏曲风歌曲,都是以戏曲风格创作来进行展开的,将歌词与感情直接赋予流行音乐所具有的框架,这说明流行音乐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主观审美使得音乐表达的情感与作曲家的观念是融洽的,传达了非常多对世界与社会的认知。现如今,音乐艺术本体与现实的结合受到许多作曲家的认可,但是这些作曲家抛弃了音乐当中的主观情感主义,它无法很好地表现音乐本身的格局,也无法发挥情感审美在音乐当中的力量。因此,在追求新的音乐形式过程中,还要审视歌曲本身的性质,使艺术不断地根据历史来表现出新的形态,带给人们更高的听觉享受以及更强大的精神力量[5]。

四、流行音乐改变我国大学生审美的原因

流行音乐当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元素,这些元素改变了众口难调的音乐创作局面,不同的学生,总能在流行音乐当中找到符合自身口味的那首歌曲。因此,流行音乐能改变大众审美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包含着非常多的元素。

(一)中国元素

歌曲中的中国元素是改变大学生审美的重要原因之一。21世纪以来,流行音乐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不同音乐的风格表现了不同音乐人借助中国风元素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的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在中国流行音乐当中,中国风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华语乐坛中国风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传统歌词与现代旋律的搭配,可以产生很多中国风元素的歌曲,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曲调动人心弦,古典歌词句句得人心。人们将这些熟悉的歌词,用现代的旋律进行演唱。这种歌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当代的审美观念。当流行音乐中的中国元素出现时,社会各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古典元素

将古典元素融入流行音乐,周杰伦的歌曲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的歌曲影响了一众大学生的审美观,究其原因是方文山所填写的歌词颠覆了传统华语歌词当中的描写手法。他对古代诗歌辞藻进行创新,将古词当中的古典意境、悲伤的曲调与现代流行音乐进行结合,创造出了新式的古风古典歌曲,这是他歌词作品的最大特点,从《兰亭序》《青花瓷》等歌词中可见一斑。周杰伦的歌曲在唤醒广大听众对于古典诗歌记忆的同时,也使广大听众感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冲击力。古典诗词流行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十分久远,很多人已经无法去切身体会其或婉约或豪放的意境,而周杰伦创造出的新式流行歌曲,融入了现在不少人已淡忘的古典诗词并演唱出来,让听众感受到了其中的韵味,使得流行音乐流行的同时,更多了一分典雅与高贵[6]。

(三)戏曲元素

京剧作为传统戏剧之一,具有自己独特的唱法,自成一派,流行音乐则是以新生事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表面看起来二者很难进行结合。但是近几年,乐坛开始大玩京剧民族风,将传统的京剧元素引入现代流行乐当中,在音乐的配乐以及曲调当中进行京剧的结合,使演唱者的服装也更加接近于京剧当中的各种形象。这样的表现不但新颖,同时也是对京剧的另一种宣传,艺术本无界限,各种艺术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联通。戏曲本身特色的唱腔与魅力,如画龙点睛般,可以使流行音乐更加鲜活,并且更多了一份令人回味的地方。流行音乐当中的戏曲元素正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审美元素的重要特点之一,无论是京剧还是流行音乐,都要结合大众的审美文化进行不断探索创新,才能长长久久地流传。

五、结语

流行音乐的主观审美性,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未来流行音乐的创作,不仅需要作曲者融入自身的感情,更需要他们去进行更多的调查,使音乐表现出更强的艺术性。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在愉悦人们身心的同时,提高人们审美的水平,使人们的艺术修养更加深厚。在未来,流行音乐一定会更加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 主旋律歌曲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指认[J]. 大众文艺,2018(01):138-140.

[2] 王典,王志辉,于伟东. 主旋律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J]. 文化创新比较究,2019,3(36):62-63.

[3] 张婷. 浅谈红色音乐在高校传承的必要性[J]. 戲剧之家,2019(33):65.

[4] 匡立波,周双娥,黄渊基. 主旋律歌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1):34-35.

[5] 颜晴晴,刘海明. 主旋律歌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为例[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5):71-73.

[6] 荆媛,唐文鹏.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主旋律歌曲为视角[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1):65-68.

(荐稿人:魏石成,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当代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B202106)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闵少薇(1990—),女,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