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02-20潘红王彦迪高超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化学教学课程思政

潘红 王彦迪 高超

【摘 要】文章分析了化学学科的课程思政优势,指出化学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从化学发展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前沿科技成就、社会性科学议题等角度,通过学习活动、作业设计、学习反思和命题评价等方式,论述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策略,使学生更有目的性、有内驱力、有方法、有成效地学习化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科育人;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潘红,佛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高级教师,广东省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学生报》编委;王彦迪,一级教师;高超,一级教师。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高中化学主题教学实践研究”(2019ZQJK026);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模型认知在普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HA180440);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化学学科基地(2021-2023)项目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课程思政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国家意志和教师研究的热点。课程思政是指在各级各类课程中,都要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协同效应[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课程标准》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高度一致、不谋而合。而践行课程思政,旨在各学科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化学学科的课程思政优势

(一)化学核心知识中富含思政教育元素

德国化学家肖莱马曾经说过,化学的发展是按辩证法的规律进行的。化学核心知识中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学生感悟辩证法规律,客观看待物质世界,准确把握人生方向都有着积极指导的作用。基于此,笔者梳理出部分化学核心知识与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对应关系图(如图1)。

(二)化学核心素养中富含思政教育元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其中不乏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觀点和思维方法,如物质观、运动观、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观的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回应。

三、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的角度

通过以上分析,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的可行性非常高,内容也十分丰富。化学教师要有课程思政意识并用心挖掘,充分发挥化学学科思政教育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化学发展史

化学发展史是一部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如对于燃烧现象的解释经历了从燃素说到氧化说的学说演变,对氧化还原的理解经历了从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得失电子的角度转变,等等。以上这些无不说明科学原理的发现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艰辛的过程,它可以教给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怀疑的科学精神以及实证、理性的科学原则。

化学家的奋斗故事更是充满了挫折与失败的经历,化学家只有不断追求才能最终得以成功。如诺贝尔与黄火药、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居里夫人与镭、侯德榜与中国近代制碱工业……每一位化学家的名字就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励志史诗。

(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曾享誉世界,如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流行昭示了中国古人炼铜技术的领先,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推广说明了中国古人冶铁技术的先进。此外,还有瓷器、造纸、酿酒、火药等。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化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将这些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呈现出来,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以下列举了一些承载思政教育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见表1)。

(三)中国前沿科技成就

与灿烂辉煌的古代科技成就相比,欧洲工业革命以后,中国在科技领域逐渐落后,中学教材中出现的拉瓦锡、道尔顿、舍勒、戴维、门捷列夫、居里夫人等化学家均是国外的,中国化学家的名字“鲜有出现”。教师要落实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除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现状及对教材中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侯氏制碱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等素材加以重视外,还要广泛挖掘近代以来中国化学家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有关我国在大国工程和大国重器中应用的各类新型材料和技术发明等。教师通过展示中国科技最新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价值,同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

(四)社会性科学议题

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具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4]。《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及“社会性议题”,并在学业质量水平中对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要求进行了明确划分。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分析化学核心知识的功能价值,尝试从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的角度,挖掘知识的“议题”属性,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思辨色彩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的观念,让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化学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通过交流讨论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以下梳理了一些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关注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见表2)。

四、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的方式

(一)在学习活动中融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设计调查与交流、辩论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寻求相关证据参与议题讨论,从而建构对化学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决策能力。

【案例1】探讨环境保护议题“酸雨防治”[5]。如下列举了角色扮演、模拟招标环节的教学片段(见表3)。

【任务情境】本市政府决定投入资金对酸雨污染进行防治,并面向全市招标,各环境保护局或环境保护研究所均有机会中标。班级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研究所”,展示最多方案的小组中标

通过模拟政府招标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学习任务1】召开“记者发布会”:向市民解释减少燃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可以从酸雨的危害及形成原因解释,其中酸雨的成因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观念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2】开展酸雨危害小讲座:调查身边被酸雨侵蚀过的物体,收集近期本市降水样本,设计实验证明酸雨中含有强酸H2SO4,并制作PPT,图文并茂地介绍酸雨的危害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简单设计实验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在作业设计中融入

教师可以设计上网查阅资料、书写小论文等开放性的作业,丰富学生学习化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身观点的过程中,对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领悟、内化,进而再发现、再加工和再创造[6]。

【案例2】“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课前导入与作业设计(见表4)。

课前导入的两个问题不要求学生说出有机化合物的标准定义,而是驱动学生思考“有机”两字背后的初始含义,旨在点明19世纪初人们对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生命体”的认知关联。课后的开放性作业——化学小论文,则要求学生通过搜索获取信息,体会维勒用人工合成尿素推翻其导师贝采里乌斯“生命力论”的开创精神,维勒与李比希惺惺相惜互相成就的合作精神以及二人共同开辟有机化学研究方向的伟大贡献。同时,教师通过梳理三位化学家在科研方面的得与失,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探索物质世界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三)在学习反思中融入

教师要注意挖掘一些值得学生探讨和求解的问题情境,或对事物理解的固有观念进行纠偏,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和理解世界,为社会输送具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案例3】探讨、求解和观念纠偏的反思设计(见表5)。

(四)在命题评价中融入

教师可以从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的视角,以真实有意义的化学情境素材为载体,以实际化学问题为考查对象,命制能充分考查學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有效检测和评价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4】省油灯素材命题。

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盎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其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

(1)图2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和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   ,上层盏内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本题以陆游笔记中的省油灯描述为素材进行命题,在检测燃烧条件、化学反应与能量、分子运动等化学核心知识的同时,深度挖掘了试题情境素材中的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等思政教育元素,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理解。

五、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的反思

(一)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在新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背景下,化学教师应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自觉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理念,在传授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借助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方面的独特优势,广泛搜集和挖掘化学核心知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课程思政素材并加以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等思政元素。

(二)开拓更多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确定好思政渗透的内容,探寻化学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此外,教师还应多角度、多渠道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如进一步梳理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探索跨学科课程思政的内容、形式及策略等,尝试开发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科思政建设成为教师共识和教学常态。

可以说,课程思政融入化学教学对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化学教学,学生学习化学也必将更有目的性、有内驱力、有方法、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龚一鸣.课程思政的知与行[J].中国大学教学,2021(5):77-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潘红,王思毅,魏婷,等.新版高中化学教材对比及教学建议:以乙烯与苯的内容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5):35-38.

[4]刘辰艳,张颖之.从STS到SSI: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内涵、教育价值与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9):7-9.

[5]蔡雪萍,潘红.我与绿色化学:探讨环境保护议题“酸雨防治”[J].化学教与学,2020(11):57-61.

[6]周雪春.谈谈化学开放性习题的编制[J].化学教学,2007(5):70-72.

[7]陈公琰,王磊.沙利度胺:绝境逢生的科学故事[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4(2):6-10.

(责任编辑:罗小荧)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化学教学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