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复杂情境类问题解决策略

2022-02-19刘领兰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史料核心历史

刘领兰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

学习情境的构成要素多元,类型多样,依据判断标准不同,可分为简单情境、复杂情境、真实情境。学生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学科核心素养在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上能够显现。复杂情境问题是判断学科核心素养层级的重要依据,复杂情境问题的解决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具备良好的探究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或完成复杂任务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复杂情境问题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培育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历史学术精神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经过近两年的学习研究,针对教学中面临的复杂情境类问题形成以下解决策略。

一、通过解析史料破解情境

史料,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为留下的痕迹。由于各类学者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目的,他们对史料的阐述差别巨大。复杂情境类问题的重要特征是知识专业性强,史料素材理解难度大,这类史料通常表现为文言资料、外文资料、对相关领域拓展延伸的资料。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恰当的史料解析方法。

抓住核心,破解问题。面对情境复杂、阅读难度大的史料,教师要帮助学生透过显现的外部关系,抓住中心问题。要透过其中隐含的能够反映本质联系与差异的因素,分析差异原因。通过探究情境的核心问题,确定学科中心概念,分析情境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促进问题解决。

运用史料互证破解问题。对于专业性、学术性极强的史料,可从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角度出发,进行史料互证,降低史料难度层级。运用不同类型史料的交叉互证,密切两则材料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情境材料的核心,理解情境对问题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设置问题链条,分解问题。复杂情境问题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学生无法理解中心问题。该情况下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时空环境、史料指向,将中心问题分解成与核心问题相关的若干小问题,对复杂问题进行浅化设计,并逐层递进至中心问题。运用问题链条降低中心问题难度,将核心主题、中心问题、必备知识三者打通,经深入探究后,达成正确认识。

二、建立规范的问题解决步骤

复杂情境问题的解决,可以从情境设置、问题组成、知识要素、知识之间的关联出发,逐步建立组织答案。基于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核心素养的整体性,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复杂历史问题显得尤其重要。问题解决步骤通常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1)确定对于材料情境的理解。准确判定情境发生背景,主要依据为核心概念、时空观念。

(2)建立对问题关键信息的理解。判定问题设计的核心要求,依据为问题提出者所指定的分析方向及限制性定语。

(3)结合上述理解调动运用必备知识。

(4)运用科学、严谨、创新思维建立答案。

下面结合例题,加以说明。

材料:19 世纪70 年代,李鸿章与森有礼,就辫发衣冠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辩论内容如下:

李鸿章:贵国近来所举行之事几乎无一不应表示赞赏,而唯独对贵国改变旧有服制、模仿欧洲习俗一事不以为然。

森有礼:我国旧有服制宽松爽快,极为适合无事安逸度日之人,但完全不适合忙碌勤劳之人。虽能适应过去的事态,但时至今日,已觉得其甚为不便。今改旧制为新制,我国从中获益不菲。

李鸿章:衣服制度,乃人们追怀祖先遗愿的一种体现。作为子孙,应该对其表示尊重,并让其万世传承才对。

森有礼:不仅丝毫不感到可耻,而且我们反而以此变革为骄傲。此变革绝非外部强加给我们的,完全是根据我国自己的喜好作出的决定……

李鸿章:我国决不会实行这样的变革。只是诸如武器、铁路、电信以及其他器械等,为必要之器物,他人最擅长之处,才不得不从国外引进。

——摘编自周程《中日现代化进程中观念冲突之一斑》等

根据上述辩论场景,结合时局,自拟一论题,并进行分析阐述。

史料的价值取决于问题,史料价值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事实、观念、意图内容形式等要素基础上。上述问题的情境为对话,该史料问题的价值需要在对话场景中挖掘。本题的问题情境中,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事实观念意图、内容形式价值等方面进行剖析。该问题中,明确核心问题,解析史料,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第一步,对于材料情境的理解。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时间:19 世纪70 年代;

地点:中国;

人物:李鸿章、森有礼;

史实:近代中日社会近代化;

观念意图:李鸿章坚持传统服饰不可抛弃,森有礼坚持服饰应跟进社会发展趋势变化;

内容形式价值:该史料反映了19 世纪中日近代化发展进程中,两国高层对传统服饰的不同认识,反映了对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态度的不同。

第二步,对于问题关键信息的理解。该问题中,关键信息的理解包括:对问题要求的理解;对二人态度倾向的理解;对整个辩论内容的理解。如此使学生明晰李鸿章与森有礼辩论发生的背景,二者辩论内容所反映的深层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经由的路径。

第三步,调动核心知识。材料中折射出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主要观点及历史史实,结合本情境中服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阐述所需要的主干知识内容。

第四步,建构答案。基于前三步,运用当时世界及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紧紧围绕该阶段中日社会发展特征,结合材料中核心内容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明确近代化、传统文化重要历史概念,并进行解释说明、合理论证。

通过上述步骤,复杂情境问题经化繁为简的分析后,解题思路变得清晰,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运用科学评价方法

历史教学中,高阶思维可以表现为分析、评价、创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阶思维的培养利于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运用科学评价方法可以清晰阐述问题解决办法,使学生掌握问题解决路径,实现对其高阶思维的培养。SOLO 评价理论在历史教学领域已经得到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很多教师却难以将它与教学实践结合。现举例如何运用SOLO评价法解决复杂情境问题。

材料:劳伦斯(1885~1930 年)是英国20 世纪最具影响力、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中往往带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经历。其代表作《彩虹》(1915 年)中,厄秀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起初,她认为大学是一块神奇土地,与肮脏的工业城镇不同。令厄秀拉失望的是,“这儿的女生们整天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很神经质……男生个个都是粗卑笨拙。”更糟的是,大学不过“是个学徒作坊,人们来这儿是为了武装自己,以后能多赚钱。”大学成为狭小、杂乱的工厂实验室,学生们在这里购买考试所需设备,教授们则提供可被利用的商品。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完全为商业服务。

——摘编自潘洁《劳伦斯对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的批判》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该题为保定市2022 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第16 题,该题考查的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所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历史探究能力。考查的必备知识包括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包括进行抽象的概括,理性分析问题并深化认识。

该题在情境创设上从文学艺术特点切入,内容则与工业革命时期教育相关,该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教育状况,属于学生知识中的薄弱环节。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建立观点、透彻理解材料,抽象概括该时期经济与教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深刻认识,属于难度比较大的自拟观点类问题。对于该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单题单解,未形成系统的解决策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无法上升到方法层面。

解决该类问题,教师可运用SOLO 评价理论中的分级法,引导学生探究此类问题的解决路径。根据SOLO 理论的评价标准(见附表):参考黄牧航老师对SOLO 评价理论在历史学科中的运用,可知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量的方面,二是质的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需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对于这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教学中可依据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判断其思维发展阶段。教师可以将SOLO 评价理论引入复杂情境问题的解决,运用评价标准与学生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该评价理论有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使学生明晰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进阶。

附表

四、结合学术研究

解决复杂情境问题,除上述策略外,提升学习者专业知识储备也是重要途径。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和历史研究能力的增强,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与探究会变得相对简单。

(一)结合历史研究理论

历史史实包含诸多要素,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因素复杂多元,一定的史论知识、史学方法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历史教学中,可以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结合有关历史理论,例如解释历史发展变迁的其它视角,历史发展线索的有关理论,关于社会形态研究的理论等,帮助学生了解并运用到历史问题的分析中。

(二)营建学术情境

学术情境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是经常运用的方法策略。教学中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运用优质学术资源、史学研究动态和权威研究成果,创设学术情境,将有张力、有效力的问题情境引入教学。具有一定冲突性、深入延展性的问题引入,能打破学生认知,促进学生知识重建,激发其创新思维。

(三)遵循学术路径

历史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逻辑结构与层次性,在因果关联的论证上,学术路径为中学教学提供了宽广的视角、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取关于史学研究方法和史料学的专业文献,比如,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专业文献,基于不同的时空框架分析历史现象的专业文献,运用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分析历史现象的专业文献等,解决教学中的复杂情境问题,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中,提升历史学科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期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与素养水平想要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复杂情境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史料核心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