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害怕,利用害怕
2022-02-19唐志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文/唐志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专家说
仔细看了你的描述,害怕考试,更害怕考试结果,怕引起家人的“不满”,波及自己的未来,仿佛这场考试是一个叫作“赢了考试我的人生就成功”的按钮,只有按到它、按亮它,未来才能“开挂”,人生才能走上巅峰。
它真的那么重要和不可取代吗?
我想,它一定不是成功的唯一按钮。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有自己的偶像,那些偶像是因为高考成功才令你们崇拜的吗?科幻作家刘慈欣因为《三体》让大众看到了他,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是因为青蒿素让世界看到了她,钢琴家郎朗是因为多年苦练出来的技艺让世界看见了他……那个叫作“好未来”的按钮有很多颜色、形状可供你选择,我们甚至可以为自己定制独属的一个。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重点,学习阶段的优异与否,和未来的事业、家庭、生活的美满程度,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那为什么爸爸妈妈、周围的人都会如此重视这场考试呢?那是因为当下你的身份是一名学生,考试成绩是考核学习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未来你的选择越多。
但害怕不是贬义词,它只是一个表达情绪的词语。对我们而言,它拥有双重作用。过度的害怕,会让人产生畏缩情绪,影响能力的发挥;适度的害怕会产生焦虑和紧张,能增加身体激素的分泌,调动身体的能量,应对外来事件对自己构成的“威胁”,督促个体更好地完成当下的使命。“不逼一逼自己,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人类和“害怕”相处时,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想消除但却更深地陷进去,因为当你总是在关注这个情绪时,你的注意力便集中在这里。就像失眠的人从白天开始就担心晚上睡不好,到了晚上,失眠情况会加重。这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另一种是面对具体问题,“我在害怕什么,我为什么会害怕”,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具体化”。例如,“我害怕是因为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我还经常会搞混”,那就抓紧时间梳理知识点;“我害怕是因为担心高考考不好”,那就赶紧去看看你的偶像,想想他是怎么成功的……
无论是面对考试,还是面对生活,我们都要提高自己的掌控感。掌控感是对未来的推理,以及达成目标的能力。我很理解你,没有掌控感,会产生焦虑和紧张。这就像上班族们经常在节假日的最后一天哀号:假期余额已经不足24小时了!你猜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不热爱工作吗?还是因为他们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大部分人哀号的深层原因是,长期休假之后有大量的工作堆积在那里,但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时间一件一件做好,因为最大的不可控制因素在于老板也上班了,老板可能会有未知的新任务布置给你。
如同考试前夕,我们往往产生畏惧的情绪:“这个知识点可千万别考到,我还没弄懂”“这个单词可千万别出现,我还没理解是什么意思”,因为心中仍有顾虑,某次考试中明明会的知识点却怎么也想不起具体公式的那种遗憾仍纠结于心,所以对未知的考试产生了“不自信”的情绪。
基于此,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行动计划,能极大提升你目前的掌控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比如:长期目标——想要报考的大学、专业,想办法了解需要达到的成绩和标准;中期目标——高中学习的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综合自己现在的情况,设定这学期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科成绩的具体目标值。
在设定好短期目标后,准确评估自己和目标的差距,根据目标成绩给自己订一个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这样每天按计划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的进步会让你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有了信心,行动力也会越来越强,那些恐惧、担心等负面情绪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不见了。
人生很长,“考试”很多。“只是一场考试而已”,人生不会因为一场考试而跌入谷底,也不会因为一场考试就永远站在巅峰。“害怕”不过如此!咬碎、咀嚼、吸收它,让它成为你成长路上的“营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