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尧 学坚定信念 路在脚下
2022-02-19
报道时间 | 2013年2月
中国首台路由器、路由交换机的发明者,带动了中国信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中国科技创新的执着先行者,2012年研究的透明计算引发国际追捧,被誉为“将引领下一个计算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践行者,以十年奋战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
2013年本刊采访张尧学院士时,他笑谈一位老友曾这样评价他:“能够比别人稍微走得前那么一点点,能够看到别人还没做但即将要做的一些东西,然后,去做了。”
1956年,张尧学出生在湖南省澧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乡野里的生活磨练了张尧学的坚韧,也教会了他乐观的生活,向着光明去努力。
1978年,中国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只读过5年小学、2年初中的张尧学决定参加高考。他用了40天的时间把高中数理化全部学完,然后幸运地考上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期间,他用3年的时间修完了4年的课程,便跑到实验室跟随当时学校一位有名的雷达专家学习。
1989年,张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90年,他回到清华大学,一边教学,一边做科研。当时,国内的网络刚开始,美国人已经研制出了路由器。所以,张尧学一回国就向国家建议要做出自己的路由器。1995年,张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路由器,1996年,路由器商品化。路由器的自主发明有何意义?通俗地说,就是你家新添了一台笔记本,无需向网络服务商再缴一份网络服务费。因为,一个几十元钱的路由器就能让你家台式机和笔记本同时上网。中国自己研制成功了路由器,也就意味着不用再花钱从外国进口了。
1998年,张尧学又研制成功高速网络接入路由器。此后,他还研制出索普卡电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完成多项国家重点课题。
2007年,张尧学摘下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最高桂冠,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然而,对于从踏上科研路开始就强烈反对做“黑洞”教授的张尧学来说,科研永无止境,科研创新已成习惯。
2011年,张尧学回到家乡湖南,出任中南大学校长。对于或多或少了解、或者耳闻他在教育部推出多项改革举措的人来说,张尧学“想干事、能干事”的性格和秉性注定了—他的到来就意味着改变,意味着改革风暴的来临。在张尧学看来,中南大学是中国一所很好的大学,但是也有它的不足。这些问题,有的是国内高校的共性问题,有的是中南大学自身的问题,特别是发展太快积累下来的问题。对于发展中的中南大学来说,看问题、解决问题比看成绩要重要。这场系列改革随即也引来了意料之中的风暴。对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教育界或褒或贬的争议、校内师生众说纷纭的讨论,张尧学泰然自若,坚定着信念,也倾听着各方意见,并坦诚地、不厌其烦地解释自己的思路与想法。
2014年张尧学教授领衔完成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也称透明计算),获评当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孰料这却将张尧学推上了风口浪尖。争论的焦点在于透明计算缺乏理论创新,也缺乏应用突破。对此,张尧学并没有解释太多。
虽然离开了高校,但张尧学一直关注着计算机教育领域,2019年,张尧学院士在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上,再次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新”的核心还是在软件,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一种教育体制的示范,同时也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示范,必须和企业结合。他强调,应该把价值塑造“放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了价值标准,学生才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学会选择,这样的人才是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
张校长、张院士、专家、教授、作家,作为为一系类“标签”的拥有者,张尧学院士更喜欢别人叫他“老张”,生活中,张尧学是一个既幽默又严谨的人。他在每一个岗位上的第一追求是做事,人生的第一追求则是快乐地生活,不要给周围的人留下烦恼。所以,工作中的他严厉而严肃,生活中的他却随性而幽默。
张尧学,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高校改革的先行者。“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祝愿他的先行之路,会走得更快,走得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