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 大 河与危险同行创冰雪奇迹

2022-02-19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2年8期
关键词:冰冻科考南极

报道时间 | 2011年5月

他是中国首位第一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历时220天徒步6000步,为了加速前行,他轻装简行,扔掉了许多生活用品 但是从南到北800多瓶的样品一个也没舍得扔。特别是采集到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秦大河。

2011年本刊在采访秦大河院士时,他说:“希望中国人能够有更多的文献被引用到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在气候变化的科学上,无论是想为国家服务,还是想为全人类的福祉服务,必须要有自己的话语权,而话语权就是你的科研成果。”不论是当年谈及他年轻时候的科考工作,还是时日至今他在冬奥制雪领域的又一突破。秦大河正是用他为国家服务,为人类求福祉的理念,不断向前,不断创造冰雪奇迹。

1983年,年轻的秦大河首次前往南极工作,那个时候中国在南极没有站点,他只能去澳大利亚的凯西站,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中国科学家,除从事实验室研究工作,秦大河还需经常外出采样钻取冰芯。这是危险的野外作业,通常在夜间进行。由于南极大陆地表覆盖冰雪,不可见地形构造多样且脆弱,意外时有发生。一次外出科考,秦大河的车队刚离开科考站不远,牵引车就坠入了冰沟。这种境况时有发生,可以说每一次外出都是拿命科考。枯燥的实验,危险的科研,足以劝退很多人。而秦大河最终留了下来,不光留了下来,他还将乏味的日子,过成了有趣的每一天。

从帐篷拉开小口往外看,外面一片蓝天、白雪,从雪面看出去,雪花像小松树一样,一颗颗地竖立着,在地平线上露出脸庞的太阳照射下, 晶莹绚丽,再轻轻一吹,“松树林”顷刻瓦解,荡漾在极冷的南极冰盖雪面上……这是1989年年初,南极不可接近地区的一个清晨,这一画面秦大河至今难忘。1989年,来自中美苏法英日6个国家的6名队员,组成了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开始举世瞩目的南极“长征”。

6个人,4名探险家,仅有两名科学家,秦大河,就是其中仅有的两名科学家之一。

于个人而言横跨南极是一条悲壮的征途,因为此前有无数探险家,为此献出了生命;于国家而言,这更是一项神圣的任务,因为没有一个中国人,成功横穿过南极!

能不能活着回来?秦大河心里没有底,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为能够受派遣参加这一历史性的活动,而感到荣幸。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即便发生意外,我也绝不后悔。”

临行前,秦大河“舍弃”了自己的10颗牙齿,因为南极大陆没有医疗条件,牙齿的健康很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吃下食物,医生建议,所有有“嫌疑”的牙齿都要拔掉。为了喜欢的科研,他就这样硬生生拔掉了10颗牙齿,才40岁出头,就只能靠满口假牙吃饭了。

在横跨南极的日子里,对生命的挑战从未缺席。他每获得一个雪样,一个新数据,一张新照片,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最后的一段路途,队员们为全力加速,要求轻装前进。秦大河为了保住珍贵的雪样,宁愿丢掉自己的衣服,宁肯少吃几口食物,也要将它们带在身边。风雪肆虐,他可能会冻死,也可能会饿死,却从未想过,要将雪样丢下......同行的法国队员连连摇头,说他是“疯狂的科学家”。

如此“疯狂”的代价,换来了震撼世界的成果。整整220天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完成了横跨南极大陆的探险。而秦大河,不光成为中国横跨南极第一人,他更以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毅,带出了800多个珍贵的雪样。

作为我国首位也是目前唯一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中国获得“沃尔沃环境奖第一人”,领导中国青年科学家造出“冰状雪”第一人,并创建了国际上第一个以冰冻圈科学命名的研究机构,秦大河荣誉等身。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冰冻圈的变化、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采访中,他数次强调,“保护气候就是保护冰冻圈,保护冰冻圈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基础。”

尽管对公众而言,相比冰川、冻土,冰冻圈科学的概念仍略显陌生,但对秦大河而言,“这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很有前途的大的应用科学”,更是他毕生坚持的事业。

2016年,他又临危受命,制造冰状雪!冬奥会滑雪竞技项目使用的几乎都是人造雪。以高山滑雪为例,运动员滑行时速可达每小时130到140公里,铺设合规的赛道就需要冰状雪。当时很多国内专家甚至都没有听过冰状雪这个概念。秦大河带着团队冬天去东北,夏天去新西兰,常年就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里工作,一批科研骨干硬生生地练成了野外工作者。

两年后,黑龙江传来喜讯,中国第一条冰状雪赛道获得国际雪联认证通过。从无到有,中国人这次只用了两年,造雪、保雪、储雪,中国科技再次突破国际垄断。

猜你喜欢

冰冻科考南极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南极大逃亡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难忘的南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