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及路径

2022-02-19孙琳琼刘天宇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立德教师队伍协同

孙琳琼 刘天宇

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融入新论点、新观点、新思想,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部署和新决策。因此,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与课程思政建设有关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8月正式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现代化社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大研究思政课程与各类专业课程之间密切合作与积极配合,制定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合理性的方式方法,将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解决,促使各专业课具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构建一个类型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全面、有层次、有支撑的创新课程体系,确保各类专业课程能够与思政课程同行同向,组建成一张强有力的协同效应教育网络。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

(一)促进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对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措施而言,归根结底就是高校通过将各方力量统筹整合,在思想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在高校内部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大思政环境。因此,必须加强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本质内涵的正确认知与高度重视,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现协同育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在。这一理念充分说明在高校教育中,立德树人占据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高校在新时代承担的全新使命与任务。“立德”是将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作为核心,“树人”则是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重点。立德树人工作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具有较高复杂性和长期性的任务,因此,高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基础,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在高校内部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全新局面。课堂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阵地,教师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引领者,在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二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与课堂的充分配合,将思政课程具有的核心育人价值以及课程思政具有的辅助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将二者充分结合,共同帮助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1]。

(二)全面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在国家总体安全领域中,意识形态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对于意识形态而言,主要是指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为了避免创造的主导价值体系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颠覆、破坏、侵蚀,在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基础上,对于一切有利于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借鉴与吸收,从而为传承自身价值提供保障。高校作为新思想、新文化的聚集地,在服务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全面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能够与目前严肃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式相呼应。高校应该在每一堂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思政元素,从不同层面入手,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积极维护[2]。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一支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

第一,全面落实“以点带面”的措施,使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全面覆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在开展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思政课程教师应该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积极沟通,为其解决专业领域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优秀教师具有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思政课程教师具有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3]。

第二,全面落实“组合拳”措施,制订完善的育人计划。高校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和其他课程教师的培养,转变传统轻视德育、重视智育的教育理念,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加强对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积极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自觉性,为高校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较强职业素养的协同育人教师队伍[4]。

(二)创设一个协同育人的课程载体

第一,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积极创新,全面构建专业学科育人共同体系。作为专业学科育人共同体系的核心课程,思政课程凭借自身具有的引导功能、示范功能、辐射功能,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政课程的融入度。高校必须确保思政课程的内容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心理健康需求,重视人文关怀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将思政课程具有的精准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到具体教育工作中[5]。

第二,高校要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最终效果,始终保持最优水平,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彻底覆盖。通过充分结合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采取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式方法创新课程模式,建立一个能够包含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全新协同课程体系。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主要课程理论知识,在网络中为学生讲解新的课程认识,确保校外活动与大课程之间做到充分衔接,使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辐射面不断扩大,为高校建立一个无间断、无盲区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奠定坚实基础[6]。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促进民族振兴的坚实力量。我国教育部在2020年8月正式印发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全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协同育人体系提供了有力依据, 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全面强化,提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水平,确保各项教育措施高度协调。不仅能够充分体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涵,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价值充分呈现出来,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更多途径,确保相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还能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目标在众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立德教师队伍协同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