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堂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研究
2022-02-19焦晨阳
焦晨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的选修课程,这个课程的开设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思修课堂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当前思修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思修内容。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大一统的国家民族理念
中华文化的大一统思想是由秦朝奠定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统一文字并且统一度量衡,将盐铁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收归国家所有,对后世封建王朝的建立带来了深远影响,让民众心中开始拥有了国家的概念。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思想是一个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国古代的王朝战争大小不断,虽然带来了纷乱,但也导致各民族思想文化的交流,并且在发展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最终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与大发展[1]。
(二)持久趋同的文化生命力
世界上曾经有四个文明古国,分别为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以及古巴比伦王国。但是后来除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不曾出现断层以及湮灭,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都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有这么持久的生命力,最大的原因就是能够对其他文化兼容并蓄,通过自身强大的包容性,将其他的外来文化进行同化,最终融合成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障了中华文化能够经久不息。
(三)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认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出大量的崇高人格精神[2]。比如说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递的就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李咸用《送人》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传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上述种种事例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优秀的精神内核,并且这些内容在当今社会依然能够发人深省。
二、传统文化融入思修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就是加强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思修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是一种必要并且有效的教学手段。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的精神文化内核,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更深层次的启迪。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让他们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增强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在思修课堂上,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也是思修课堂教育的目标所在,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影响后世,虽说其中大部分内容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已经不太适合的内容。将现代的思修理论知识和古代的传统文化进行交融,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甄别其中的思想糟粕,继承并发扬其中的文化精华,并且能够结合当今的时代环境进行除旧推新[3]。
三、思修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需要紧扣现实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财富,蕴含着古代人民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积淀,其中的很多人生哲理在今天看来依然能够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思修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引经据典,更多地运用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如说在讲解“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这章的内容时,通过引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让学生明白要想受人敬爱,首先必须敬爱他人的道理。中华传统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当时时代风貌的总结和提炼。因此有些精神内涵,不太适合如今的社会现状。需要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新的精神内涵[4]。比如在讲述“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章节内容时,通过引用“先王以明罚敕法”,向学生传授其中以惩罚来推动法律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结合现实情况进行有效理解和把握。
(二)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
思修课程知识内容的讲解,空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的应用,是无法做到对其进行深入理解的。思修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体会到亲身感受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对思修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印象。思修课堂实践内容设计要紧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活动的进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练习,在课堂学习之外,更要加强实践的训练。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比起课堂教学实践,有着更加灵活的特点。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思修教师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灌输,更多地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思想,来指导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实践教学,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进来,一起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习效果[5]。
(三)凸显先进文化的作用
在思修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学习其中的先进部分,让先进的传统文化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和深省,帮助学生理解思修课堂的理论知识及深刻含义,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让先进文化更好地融入思修课堂。思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中华先进文化进行理解和把握,让先进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的时代主题进行有效交融。除了传统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当前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先进文化思想,比如说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先进文化的提出,这些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思想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了深远的浸染作用。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律修养是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中国的文化财富。将现代的思想文化和古代的优秀文化进行有效融合,能够在继承中进行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创造出更多的先进文化内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素材,我们要汲取中国古代广大人民的精神内涵,将其中的优质思想更好地运用在当今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熠熠生辉,更好地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