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路径探析
2022-02-19王全安
王全安
(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按照国家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基于新形势对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当前现状和业务发展的新要求,依据建设“全区标杆、全国一流”的新型智慧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定位,通过坚持目标导向,细化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取得新突破,公共资源交易区域一体化迈出新步伐,智慧交易、数字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优化呼伦贝尔公共资源营商环境。
一、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发展背景及现状
(一)政策背景及重要意义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1]以及市委、市政府推进“数字呼伦贝尔”建设的发展战略,[2]加快推动平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建设新型智慧公共资源交易,推动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公共资源交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数字呼伦贝尔,实现呼伦贝尔美丽与发展双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发展现状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打通“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最后一公里,不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持续深化平台整合共享、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全面实现在线开标常态化
经过前期开发筹备,2020年12月23日,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大厅”正式上线运行。投标人不需到达现场只需登录不见面开标大厅、即可在任何地点参与开标,开标全过程网上实时直播。“不见面开标”是我市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有力举措,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有效降低了参与投标活动的成本,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也有效减少开标现场人员聚集,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自2021年5月7日起,全市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全部实现“不见面开标”常态化运行。2021年,全市“不见面开标”共进行802个项目,标段数量1075个,交易额22.26亿元,减少人员聚集5222人次,为投标人节约交易成本约2400余万元。
2.建设完成并实现一体化行政监督平台上线运行
一体化行政监督平台以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在线监管、智慧监管为依托,实现了全过程互联网数字化监管方式的创新。采取数字化手段对交易过程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交易主体关系分析、雷同性分析、围串标分析等功能,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互联网+监管”,有效提高了行政监督效率,为各级行业行政监督部门及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提供依据。[3]
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目标与应用场景
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通过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整合共享要求和呼伦贝尔市建设新型数字化城市目标相结合,以平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和政府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平台服务职能,[4]促进呼伦贝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承接全区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融合技术应用和优化服务集成创新,以“智慧交易”“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为目标,创新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推行电子化交易和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领域公共资源交易服务。[5]
(一)建设数字化、智慧化公共资源交易系统
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建立全电子、全流程、全覆盖的线上交易系统,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向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实现公共资源线上交易拓展到掌上交易,提升交易便捷程度,提高核心交易环节智慧化水平,促进交易平台由电子化向数字化转型,阳光交易向智慧交易转型,打造新一代“智慧交易”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立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交易服务新模式,以交易数字化支持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完善和市场定价机制形成,促进公共资源的公平交易、高效利用。
(二)构建精细化、智能化便民利企服务平台
立足平台公共服务职能定位,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面向市场主体、中介组织、评审专家、社会公众、行政监管各方,提供精细化、智能化的交易服务、见证服务、场所服务、信息服务、档案服务和综合服务。通过构建精细化、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对象获得感和满意度。
面向市场主体,平台提供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智慧客服全程在线、业务知识网络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支撑、数字证书在线办理和免质应用,促进交易主体跨平台、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主体信息、交易信息、信用信息,让市场主体享受到一网办理、掌上办理的便捷服务。
面向中介组织,平台提供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智慧客服全程在线、业务知识网络培训、场地服务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专家费用支付规范便捷、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
面向评审专家,平台提供规范化、数字化场所服务,打造智慧便捷的评标系统和智能化评标设施,助力评标评审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面向社会公众,做好交易信息、交易数据网上公开服务,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阳光透明。
面向行政监管,平台提供全程在线信息服务、监督服务、档案服务和数据服务。
(三)形成立体化、数字化智慧管理体系
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协同监管体系,与相关监管部门合作,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在线提出异议、异常行为预警、异常线索移送、数据互联共享、大数据分析支撑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促进公共资源监管协同、高效、透明。
1.提升数据管理能力
以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梳理交易流程和标准规范,构建“码”上招标、数字化招投标文件编制、自动化辅助评标、招标文件智慧监管分析、数字化分析监督、投标报价分析场景、专家打分异常分析、围标串标分析等8大应用场景,提升协同能力。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从稳健级提升到量化管理级,力争达到优化级。
2.构建安全合规、运行可靠的数字交易平台
构建公共资源交易全生命周期的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围标串标分析、行为轨迹预警、音频视频监管、专家打分异常分析等多跨场景应用,变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变传统被动监管向数字主动监管转变,为监督部门提供有力事前与事中监管的数据支撑。以运维管理、安全巡检、等保测评、安全性评估、系统检测认证等立体化运行支撑管理体系保障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3.构建协同应用,简单、高效、安全的数字化工作方式
通过人财物事在线数字化、办公移动化、业务智能化,全方位提升工作效率,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以透明化工作方式,激发自驱力、创新力。
三、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实施路径
(一)全面优化公共资源智慧交易系统
1.健全平台电子交易系统
在继续优化包括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矿权出让、国有资产交易、排污权交易等交易系统基础上,以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目录为依据,根据实际进场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类型的电子化交易需求,采用自行建设或引入第三方交易系统模式实现农村产权交易、林权交易、环境权交易等电子交易系统。随着呼伦贝尔市盘活“三资”力度加大,国有资产入场交易项目越来越多,建设完善的国有资产交易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类、特许经营权类相关资源有偿转让等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启用网络竞价、拍卖、招标、协议转让等多种交易方式已迫在眉睫。
2.完善电子交易系统功能
根据国家、自治区、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和系统用户需求,持续优化电子交易系统功能,包括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评标办法调整,实现交易子门户、可视化交易管理功能,优化交易项目管理子系统、开标大厅、评审子系统、交易文件编制工具、交易数据报表等功能;对接自治区远程评标系统,实现专家资源共享,开展远程评标;对接自治区和行业区块链平台,实现数据上链增信、拓展链上应用。
3.提升电子交易系统全程网办能力
建设“不见面询标”系统。将传统的现场询标搬到网上,“不见面询标”系统通过互联网为评标(评审)专家与招标代理、投标人提供线上“面对面”的询标、讲标、澄清、答疑服务。通过云外呼、视频通话、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提供使用便捷、体验良好、安全可靠的在线“不见面”询标服务。
4.拓展电子交易系统移动终端应用
建设掌上开标(竞价)大厅。基于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全流程电子化,通过与各交易系统无缝衔接的方式,将现有电脑上的应用功能拓展到手机上,实现在线审批、在线扫码签章、扫码文件加密解密、不见面开标、网络竞价等功能,实现随时、随地、全天候参与交易活动。[6]
5.提升电子智慧评标系统智能水平
以电子交易系统为基础,通过数据贯标建标用标,运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评标系统。[7]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实现信用、监管信息系统自动分析呈现,简化评审工作量,提高评审效率;通过建设工程造价数据标准应用,实现清单报价数据导入分析,实现造价评审智能化,提高评审质量;通过建立智能评审预判模型,降低评标专家误判和滥用评分自由裁量权和主观评价风险;通过建立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异常监控指标,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智能预警。[8]
(二)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智慧服务质量
1.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档案服务能力
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系统。随着全市各级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集中平台交易,全市各级各行业监管部门向交易中心调阅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中心电子化交易程度提高,电子化档案不断增多,并且这些电子档案分布于不同系统,不便于档案资料查询和调阅。因此,需建设一套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系统以实现交易全过程档案资料管理。通过批量归集历史交易档案和实时对接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交易数据、音视频监控数据等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的分类管理、档案接收、档案整理、档案保存、档案利用、档案鉴定与处置、档案检索、档案统计等功能,进而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
2.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场地服务能力
当前,中心交易场所智能化服务和管理有待提升,交易场地LED信息发布和信息引导不够智能,灯光、门禁、LED显示屏等设施设备智能化不高,专家抽取服务工作线下进行。因此,有必要建设一套完整的场地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优化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主要包括设备智能运维管理、智能化设备管理、可视化集成管理、音视频监控存储和刻录管理、专家抽取管理等软件子系统,楼层引导机、挂壁式门禁机、存储管理机、自动刻录机、综合布线等硬件设施。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交易服务可视化集成管理,设施设备集中管控、高效运维,专家抽取在线办理,全面提升中心交易场地管理及服务能力。根据业务发展和服务提升需要,每年度配置和更新交易场所硬件设施设备。
3.提升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能力
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系统。运用区块链、大数据、可视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和理念,将公共资源交易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数字见证机制,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公正性,实现公共资源交易运行动态透明,确保交易全过程可溯可查,提升平台交易见证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9]主要包括交易过程见证、音视频及行为轨迹见证、交易流程可视化远程协助、交易见证数据上链存证、出具电子见证证书、见证信息可视化、风险防范预警、数据交换与接口等功能。
4.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服务能力
(1)交易大数据分析升级
持续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为宏观经济决策、优化营商环境、规范交易市场提供参考和支撑。随着交易数字化程度提升,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整体分析和行业分析工作框架,实现数据安全管理和开发利用同步发展,系统支撑能力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共同提高。
(2)金融服务支撑平台升级
完善电子保函服务。开放共享交易主体可信数据,通过信用融合形成可靠交易主体的信用体系,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可得性和融资额度;拓展电子保函服务范围,在采购项目中全面推行电子保函,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中标贷、政采贷等融资产品服务供给,优化营商环境;结合区块链技术降低交易中心对接金融机构的工作量,金融服务支撑平台对接更多金融机构,增强交易主体授信可获得性。
(3)对接“信用内蒙古”
全市建立招投标各方主体信用基础信息库和信息服务平台,归集和共享招投标活动中各主体信用信息并与自治区对接。具体包含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息采集、管理和发布等功能。交易中心电子信息系统对接“信用内蒙古”数据接口,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5.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能力
(1)专家费用网上支付平台
引入第三方建设专家费用网上支付平台,对接电子交易系统、三方支付通道、税务系统,实现专家费用在线便捷支付、劳务发票合规开具、费用支付见证留痕。
(2)移动数字证书
推广移动数字证书平台应用,运用手机扫码等技术实现免插介质完成身份验证、签名盖章、加密解密等交易流程,实现数字证书(CA)跨平台、跨部门、跨区域互认,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3)智能客服系统
优化智能客服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诉求,智能客服系统利用语音、产品、机器问答等多种交互形式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将问题识别、问题自助解决、分流人工等服务流程环节全部打通。
(4)在线培训考试系统
通过在线培训考试系统授课、点播、交流,使公共资源交易从业人员更易获得优秀的培训资源。用户可通过电脑终端和移动终端参与在线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政策掌握能力、业务能力和系统应用能力。
6.促进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市场一体化
积极参与依托第三方协同建设的“黄河链”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合作共享,促进市场一体化,在黄河城市群共建“黄河链”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交易主体和交易平台提供共享服务,包括:支持跨区域远程评标,共享专家资源;实现移动数字证书互认和免介质应用;金融服务支撑在线办理保证保险、银行保函、担保保函,代替现金保证金;交易数据存证交易电子档案,确保交易数字档案可信可用;数字见证交易全过程,确保交易阳光透明;数据互联共享交易信息、主体信息、信用信息。
(三)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管理水平
1.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立体化协同监管体系
建设数字化协同监管系统。与各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协同,围绕在线提出异议、异常行为预警、异常线索移送、数据互联共享、大数据分析应用等重点功能,构建数字化协同监管系统,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协同、高效、透明。
2.提升交易联席办综合组织协同效能
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中心各类办公在线应用。支持手机、平板、电脑多种终端,主要包括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调办公、业务在线,功能模块有:通讯录、智能人事、办公圈、即时沟通、会议消息、日程安排、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办公电话、待办任务、公文管理、项目管理、日程管理、智能文档管理、审批流程管理、考勤、请假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工作日志、综合查询与统计等。
3.提升平台数据管理能力
从组织架构、数据标准、安全管理、数据应用等方面加强数据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数据价值。明确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归口部门,设置数据资源管理的专职岗位,明确数据资源管理相关职责;开展相关培训,建立能够覆盖管理、技术、运营等多个方面的复合型数据管理团队。以国家、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标准规范为基础,满足呼伦贝尔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要求,进行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资源目录编目和数据资源目录编目。对数据安全等级进行划分,进行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和针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提升数据治理应用能力,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融合应用。
4.提升系统安全运行能力
系统建设过程中落实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网络信息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标准,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建设符合标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运行适配性和安全性。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运行环境运维服务、硬件运维服务、软件运维服务和安全运维服务管理;对接应用“市政务云平台”,完善平台安全防范设施和安全保护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测评工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检测认证,持续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定期应急演练、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升系统运行安全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