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及路径探析
——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重逻辑

2022-02-19王艳双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业化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王艳双

(福建工程学院, 福州 35011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过程,是创新理论、创造理论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①产生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理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我们党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只有树立正确的大历史观、唯物主义观,才能探究历史规律,推陈出新,增强工作及学习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思政课的发展史。办好思政课,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于明确中国共产党历史、理论、实践和价值四重层次与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课程实效性。

一、党史四重逻辑明确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要求

(一)历史逻辑——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的基础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探索反省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总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根植于历史发展逻辑,不断开辟新的理论境界,为新时期提供理论基础。思政课的兴办,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在以往的高校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被一些人认为是思想理论的“新闻媒介”,专业地位被质疑,甚至在部分高校中,被“边缘化”。为改变这种局面,思政课教师必须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逻辑,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做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1]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所在,既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围绕历史逻辑推陈出新,又为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奠定了基础,更是追求其专业化永续发展的前提。

(二)理论逻辑——思政课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键

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的飞跃和跨越式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了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2]2005年,经国务院发文,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为思政课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学科的发展、学科优势的应用,主要在于教师队伍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聚焦于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习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掌握理论、善于运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才能够真正提高自身水平,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投身于学科建设当中,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向新高度。[1]

(三)实践逻辑——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探索、实践和奋斗,坚持在实践中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抉择,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独立到发展再到开创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演化史,也是理论不断验证、创新、创造的实践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要勤学、善思、巧用,做到知理论内涵、信理论价值、用理论实践,继承优良的历史作风,主动地投身到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去。[3]思政课教师要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实践逻辑为蓝本,切实推进思政课与时俱进,履行好守正创新的开拓者职责。立足新时代,要求加快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步伐,充分把握新时代特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将其融会贯通到思政课实践教育教学和理论科研中。

(四)价值逻辑——思政课教师专业理想信念的基石

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出现过多种理论思想,唯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站在了道义制高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样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4]这主要在于自中国共产党诞生起,就代表广大劳苦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包含了精神价值、现实价值和世界价值。[5]精神价值是一种内在的支柱,是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之初就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精神价值最好的诠释;现实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的发展历程和党内待解决问题的有力支撑,能够迎难而上和直视自身不足,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建设占据巅峰;世界价值是战略思维和伟大胸襟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全人类谋求和平与发展,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体现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伟大理想。“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6]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必须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讲好思政课。从中国共产党价值逻辑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二、党史四重逻辑指明了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

(一)以党史为铜镜,牢固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是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是披荆斩棘的勇敢力量来源,只有树立坚定、正确的意识,才能在繁杂巨变的时代潮流中,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带领人民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立足于思政课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为重要任务的基础上,树立专业化发展意识,主要包括外显和内隐两个层次。

1.外显层次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因素。专业知识主要指理论内涵基础的搭建,要融合国内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正确的新理论,包括哲学、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内涵,不断发展自身理论知识,达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知识性和价值型的高度统一。专业技能是从政治高度层次站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授符合政治立场的教学内容,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悟明真理,阐明价值。

2.内隐层次包括专业情感和专业素养两个因素。专业情感主要指感性层面,思政课是需要从内到外讲授的课程,要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思想实际,教师需具备高度正确的感性思维,用自身深厚的情怀打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传播信仰和知识;专业素养主要指理性层面,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就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教师需拥有彻底的批判精神,敢于直面错误,理性分析问题,旗帜鲜明地进行剖析。

(二)以理论为基础,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引导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根本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实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根基在于高校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程度。

1. 课程建设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加强课程建设是落实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根据课程建设的内涵——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夯实学理支撑,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内化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深刻内涵,推动党的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到思政课当中,而且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当下学生心理特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基本方法和观点讲解时政热点,以厚实的理论支撑强化对学生的政治引领。

2. 学科建设主要指科学学术体系的建立,其动力源于学科意识,基础在于教师。习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加强思政课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要做到理论自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主人翁态度投入到学科建设中去。其次,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真学、真用、弄懂、弄通上下功夫,坚持“守正创新”;[7]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到政治觉悟高、价值观念正、理想信念坚;②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学科改革和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最后,高校要把握新时代发展潮流,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完善教师选配和培养方式方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夯实学科高质量发展基础。

(三)以实践为目的,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走得好坏,要由实践来验证,由人民来评价。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要经过实践的磨练,这种实践对于思政课教师就是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要求学深、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弘扬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思政课教师要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形成具有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知识视野,站位高远、明辨善思的国际视野。[8]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要不断探索教学新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授课感染力。思政课不仅要“术”,还要“学”,更要“道”,[1]要不断精钻科研,充分把握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精准领会马克思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精髓要义,融合新理念,推动思政理论新发展。

2. 逐步建立完备的培训体系,优化教师考评机制。自2019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配备要求后,队伍总数递增,但其专业化素质仍需提高。各高校要立足新时代,加强岗前培训,坚定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注重岗中培训,完善思政课教师知识体系,融合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提高其思想境界和理论功底;强化专业培训,提升其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抓住关键点、找准重难点,同时要优化考评体系,将“显绩”和“隐绩”同时纳入考核。

(四)以价值为导向,坚定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

在多元价值选择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源于自身的追求,指引着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价值正是中国价值的体现,完成了精神价值、现实价值和世界价值系统体系的构建,成为中国力量和中国故事的硬核。思政课教师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党史价值逻辑内涵,立足思政课主阵地,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青年学生价值引领。

1.让有崇高信仰的人传递信仰。理想信念是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守之则身安,弃之则身危,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阀门”。[9]唯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站稳政治立场,胸怀理想信念,真正从灵魂深处深化对高校思政课政治引领性的认识,[10]才能讲好思政课。高校要完善学习制度,引导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历史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正确认识上,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引导思政课教师“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内省自省,在立德、修德和践德上下功夫;建立完善的荣誉体系,加强榜样宣传力度,讲好思政课教师故事,提高其荣誉感和认同感。

2.“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化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的目的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为党育人主力军的作用。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亟需良师的潜心培养。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首先要严于自律,发挥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认知;其次要善用理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使理论变成物质力量,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价值选择力和价值塑造力;[11]最后要精准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新标准,立足时代背景和学生实际,精准教育,真正培育一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三、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是顺应历史潮流需要诞生的,肩负了历史使命和责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改革实践中,带领人民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加强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应立足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四重逻辑”,坚定自身专业化发展意识,致力于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切实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一大批顺应时代潮流,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辉煌历程与宝贵经验,党史学习,https://www.sohu.com/a/455692205_120214191。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020年1月16日。

猜你喜欢

专业化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