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百年伟业与唯物史观的胜利

2022-02-19董振华

红旗文稿 2022年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类历史

董振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深刻洞察社会历史规律,坚持历史思维和大历史观观察时代大势、把握时代主题、直面时代问题,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特点,增强历史自觉,勇于历史担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领人民不断创造历史伟业,书写伟大历史篇章,用生动实践和铁的事实充分彰显了唯物史观的真理力量。

深刻领悟社会历史规律,基于真理基石坚定理想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历史规律,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预见,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就人类历史总的发展趋势而言的“两个必然”。同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是根据历史客观规律得出的“两个决不会”的科学结论。基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我们就可以深刻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至今没有完全消亡,也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但是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就能进一步在掌握唯物史观真理的基础上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根据唯物史观,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物质生产方式又表现为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任何一种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在其产生之初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因而对于在其中生活的个人来说,是“自主活动的条件”。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先的交往形式便变成束缚人的自主活动的桎梏,因而它必然要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是历史性的特定存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它也必然要被新的交往形式即共产主义所有制所代替。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

基于唯物史观深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过程性,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必须立足于一定的历史前提,即根据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历史传统、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案,进行造福人民、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不同民族、国家在社会形态演进具体过程中,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即普遍性规律,又同时在共性的基础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即每个民族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又会有各自民族的特殊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社会历史发展道路,在坚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历史观的基础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空间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而不必照抄照搬别的国家既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追求的伟大实践中生成的,是适合当代中国的行马克思主义之大道、造福中国人民的现实实践,也必将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得以坚持和发展,不断开辟着通向自由王国的光明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立足历史方位确定方针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依然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要推动全党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复杂事物中都存在着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事物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也决定着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历史任務。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握历史规律,研究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特点,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确立历史任务、制定方针方略、担当历史使命。

我们党牢牢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开启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经过28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八大根据所处社会历史阶段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较为坚实的工业基础,为日后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中央提出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时代主题变换和历史任务转换,社会主要矛盾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不断对社会主要矛盾与时俱进作出新的判断,并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适时调整方针方略,团结带领人民妥善解决这些社会主要矛盾,才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始终牢记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决议》指出,“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生动表达。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英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我们党坚持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主体地位。唯物史观不同于唯心史观的最大特点,就是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深刻道理,指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实践观这一根本问题上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把实践确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制约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物质生产实践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历史由人民群众自由自觉的活动所组成,这些活动的价值不仅由人民群众创造,更由人民群众进行评价,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我们党坚持唯物史观,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法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培育了党群之间鱼水相依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我们党正是一切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反复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广泛参与。实践反复证明,改革开放是群众的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凝聚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至上,获得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

主动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由原始封閉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完全解放的过程,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唯物史观,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的人类解放立场,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把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一贯追求。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提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1985年,邓小平同志讲道:“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我们党凝聚起全民族的磅礴力量,不仅将其用于自身建设,同时将其用于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党坚持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文明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元多样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党始终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正在从理念转化为现实,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并没有变,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面对机遇与挑战,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必将不畏艰险,砥砺前行,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責任编辑:陈有勇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人类历史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