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富春江渔歌
2022-02-19
初冬的傍晚,漫步在富阳城区的富春江畔,竟意外地逢着一叶晚归的小渔船。渔船悠悠,像是从时间的漩涡里而来。新鲜的鱼获在船头兴奋地跃身,有些机灵的,还能在船靠岸前跳回富春江中。此时,路灯乍亮,黄光下,捕鱼人朴实的笑脸越发明媚通透。
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着一艘渔船,妻子熟练地用大木盆装好鱼获,搬上岸来,几个路人迅速围了过来,江鲜肥美,无需讨价还价。丈夫细心地整理着渔网,一网一格全是心意。用这种朴素的捕鱼方式收获的,仿佛是世间至纯至美的全部。
眼前的一切是美。但这美中似乎缺了点什么。可能是没有向时间讨要几分沉淀,也可能是沉淀久了惊不起涟漪。我突然想要放歌一曲,却实在搜不出匹配的曲子。远山恬静,江水依依,我仿佛看到一队渔船从时间深处驶来,生机勃勃的劳动场面铺在眼前,一种属于过去的音乐从万籁俱寂里飘了过来,是捕鱼人的歌。我空空的心开始外溢,像是被鼓舞了,也像是明白了什么。
捕鱼人的歌便是渔歌,渔歌是中国民歌的一种。海洋捕鱼有渔歌,淡水捕鱼也有渔歌,这些渔歌内容各异,曲调有别,依着各地的民俗,唱出捕鱼人的辛劳,歌唱大自然的瑰丽,唱响生命的力量。
海洋渔歌更引人注目,毕竟海洋巨大又丰盛,承载着更多的情感,有着更大的魅力。像浙江舟山有嵊泗渔歌,它的曲调凸显渔民个性和海岛特色,于202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洋渔歌又分为深海渔歌和浅海渔歌。深海渔歌是深海作业的漁民唱的劳动号子,激情澎湃,以心唤心,为劳动助兴;浅海渔歌是海边渔家妇女唱的,内容就丰富多了,可以唱心中思念,可以唱生活琐事,也可以唱人间故事。
淡水渔歌传唱于江河湖泊,又与当地的地理民风相契,比如,湖南的洞庭渔歌,张口即来,热情真挚,像极了洞庭湖畔的人们,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便是这个意思。
无论海洋渔歌还是淡水渔歌,歌唱的对象都是人,只有富春江上的渔歌是唱给动物听的。
过去,富春江上有一群人带着鸬鹚捕鱼。十几只渔船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上百只鸬鹚聚在船上,等着主人的命令,那场面蔚为壮观。世界上有许多地方都有鸬鹚捕鱼的传统,但唯有富春江上的鸬鹚是听着专属音乐统一行动的。这专属音乐便是富春江渔歌——鸬鹚调。
训练有素的鸬鹚听到主人唱出不同的调子,心领神会,执行同一个动作,或下水,或钻出水面,它们像八音盒中的玩偶,根据不同的音乐变换动作;捕不同的鱼,在不同的季节捕鱼,鸬鹚调的曲调也不一样。鸬鹚调,乍一听,像是劳动号子,开头这么唱——哎嗨嗨嗨呜嗬,拟声词起调,气势大开;再细听,还有江南山歌的韵味,一声声的呼唤深入人心,身在江南,渔歌中怎么能少了江南的柔韧。鸬鹚调中多用装饰音,比如倚音和滑音,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和效果。浙江省级非遗名录中介绍富春江渔歌的主要作品有《吐蛋调》《夏季抲甲鱼调》《春季赶鱼调》《春秋抲水草鱼调》《冬季抲深水鱼调》等。光看这些名儿,已经对富春江上的鸬鹚佩服万分。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在富春江上听到鸬鹚调了。因为鸬鹚捕鱼对渔业生态存在一定的破坏性,因此,鸬鹚在很多地方都被列入了禁止捕鱼渔具名录。事实上,鸬鹚确实是一种凶猛的水禽,它一下水,好似虎入羊群,所到之处,片甲不留。然而,富春江渔歌的留存依托于鸬鹚捕鱼的存在。这声声叫唤是向着那聪慧的生灵,而只有鸬鹚扑翅的那一瞬间,我们才能体会到富春江渔歌的独一无二。这个两难的问题,让非遗工作者停下了脚步。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特殊性较难很好地传承,许多民间音乐都面临着缺少传承人、缺少物质支持的困境。2011年,94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高腔传承人严邦镇与世长辞,自此,世间再无西安高腔。如今,会唱鸬鹚调的人越来越少,听过鸬鹚调的人也越来越少。吾等晚辈都是通过非遗工作者整理的曲谱哼唱鸬鹚调,从未见过描述中人禽对话的壮观场景,也没有真正感受过心灵的震撼。
我们想,是否可以在富春江上开辟一片小小的水域,以表演的形式,让非遗传承人带着豢养的鸬鹚,轻轻吟唱,让富春江渔歌永远待在这条江上?这可能需要文旅融合共谋良策,这也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前路漫漫,但我们仍然相信能看到破题的那一天。
表面上,富春江渔歌只是一段短短的音乐,但其中包含着一地一时的全部精神世界,饱含着深厚的人间情谊,是一部瑰丽的渔家史诗,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