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卷入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2-18夏友奎彭文波
夏友奎,王 兴,彭文波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偶像崇拜(celebrity worship)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群体中的拟社会关系,包括情感依恋、内部认同以及外部的行为倾向[1].青少年为什么偶像崇拜,没有标准答案,研究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研究者认为,青少年在成长期间需要一个寄托情感的对象,偶像恰好能扮演这一角色,青少年以偶像为学习的榜样[2].也有研究者认为偶像崇拜就是人们喜爱偶像的一切并愿意接受、乐意模仿偶像行为[3].还有研究者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主观上认同其他人,并对其加以关注、情感投射以及乐意为其付出的主观愿望[4].青少年认同和模仿偶像的一系列行为,对崇拜的对象易产生情感依恋[5].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包括情感依附和心理认同两个方面,即一个人在情感、个性和认知发展上认可、欣赏另一个人,并会在心理上认同对方的外在形象、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进而产生模仿和崇拜行为[6].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条件的急剧变化,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不再那么单调和缺乏系统,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更具理论化特征[7].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偶像崇拜是一种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且伴随一定情感投入的社会心理现象.Raviv认为,青少年早期不再完全认同和接纳父母的教导,他们开始尝试从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控制、追求独立,他们对流行歌手异常追捧[8].有研究发现,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对象以娱乐明星为主,受娱乐明星的影响较大.还有研究发现,青少年难以有效应对来自人际关系、健康、学习压力等方面的生活事件,易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9].
相关研究发现,中学生偶像崇拜具有两面性:理性积极和非理性消极.偶像崇拜一方面能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让青少年沉溺其中.处于“非常喜欢”偶像阶段的中学生,对偶像的认同程度、依赖程度和崇拜程度较高,易卷入非理性崇拜[10].既往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大多采用McCutcheon等在2002年编制的《偶像崇拜量表》(CAS,Celebrity Attitude Scale)作为测查偶像崇拜卷入程度的工具[11],彭文波等在此基础上对该量表作了修订,本研究在基于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偶像崇拜问卷中文修订版对某市中学生的偶像崇拜卷入特征进行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市抽取9所中学(县城3所、乡镇3所、农村3所)的初中生、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偶像崇拜中文修订版问卷,共填写问卷900份,删除无效问卷(疑似规律作答)91份,保留有效问卷809份.其中,男生315人,女生494人;初一30人,初二123人,初三75人,高一203人,高二200人,高三178人;城市181人,乡镇274人,农村354人.
1.2 研究工具
该问卷由彭文波等修订,修订版最终保留共同度介于0.41-0.70之间的27道题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法.依照Maltby等对偶像崇拜检测的处理方式,以3分为临界值,均分低于3分说明个体在该维度上表现出理性特征,反之则是非理性特征,各维度得分越高,则表明该被试在对应维度上以及整体上对偶像崇拜的卷入程度越深[12].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对全部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以探究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特征.
2 研究结果
2.1 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程度描述性统计
通过描述性分析,探讨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程度,参照Maltby等研究,以3分为临界值,高于3分为非理性,低于3分为理性.分析发现,中学生偶像崇拜总体上低于临界值3分,说明中学生偶像崇拜总体上趋于理性.娱乐社交维度得分最高,病理边缘维度得分最低,说明中学生偶像崇拜多以娱乐为主要方式,病理边缘卷入程度较低.各维度均值和标准差得分差距小,说明中学生偶像崇拜离散程度相近.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偶像崇拜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发现,中学生偶像崇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在娱乐社交(p<0.001)、情感投射(p<0.001)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中学生得分更高,这说明女中学生比男中学生更易卷入偶像崇拜.具体如表2所示.
表1 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程度描述性统计
表2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分析M(SD)
2.3 中学生喜爱偶像的阶段性特征
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中学生偶像崇拜在不同崇拜阶段上的差异.分析发现,中学生不同崇拜阶段在每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娱乐社交维度上,处于“非常喜欢”阶段的中学生均值高于3分,说明位于“非常喜欢”阶段的中学生偶像崇拜偏向非理性;在病理边缘维度上,均值属于5个维度中最低的,说明中学生偶像崇拜总体偏向于理性.此外,中学生偶像崇拜在娱乐社交、情感投射2个维度中卷入较深.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中学生喜爱偶像的阶段性特征M(SD)
2.4 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影响因素在中学生偶像崇拜中的预测力度.总体而言,家庭经济情况和喜欢程度是影响偶像崇拜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在3种卷入类型上均具有正向预测力(p<0.05),在移情型上表现更为明显(p<0.01);除“没有以前喜欢”在移情型上不具有预测力外,其余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p<0.001).具体如表4所示.
续表4 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中学生偶像崇拜影响因素分析
中学生偶像崇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差异、学业水平、家庭经济水平和居住地4个角度分析中学生偶像崇拜.以往研究发现,青少年偶像崇拜男女倾向不同,男性倾向于崇拜那些有杰出成就的英雄人物,而女性更多地选择外貌俊美的异性,女性也容易将自己对异性的美好想象寄托在某一个偶像明星身上[13].本研究同样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也有研究者发现,性别差异因偶像类别而不同,且性别差异在偶像崇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4].本研究同样发现,在非理性崇拜维度上,中学生偶像崇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中学生崇拜现象比男中学生更为明显,也更趋向于非理性特征.在理性崇拜维度上差异不明显,说明男女中学生偶像崇拜总体上尚处于比较理性的状态.
家庭经济水平同样是影响中学生偶像崇拜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偶像崇拜会影响其消费行为,他们认为,偶像代言或偶像售卖的产品有特别的象征意义,并通过购买与偶像相关的产品获得心理依赖感和寻求心理、社会共鸣.近年来,由偶像崇拜引起的崇拜性消费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随处可见[15].此外,偶像崇拜蕴含着较强的情感依托,粉丝们是否消费偶像产品、投入多少取决于他们对偶像的认同和崇拜程度,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也是为了追求心理上的归属感.粉丝经济一方面反映了粉丝对偶像的喜爱与崇拜,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炫耀、攀比或受到粉丝群体影响被迫消费的非理性现象[16].但并不是所有的粉丝家庭都很富裕,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家庭给予是中学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经济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中学生购买偶像产品的能力.经济水平好的中学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其偶像崇拜行为,因此,在这一人群中偶像行为较为明显.但对于家庭经济水平极低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便会把情感寄托到某一个偶像身上,从偶像身上获得心理安慰,因此,在这一人群中也会表现出较高的偶像崇拜行为.
本研究同样发现,居住地也是影响中学生偶像崇拜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呈现城市>乡镇>农村的特点.城市由于交通便利、信息渠道广、人群密集等因素的影响,明星会更多的出现,也更易出现偶像崇拜行为;农村相比于城市和乡镇而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渠道少、人流量少,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因此偶像崇拜行为相对较少.
3.2 中学生偶像崇拜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中学生偶像崇拜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差异特征,不同的学业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暂时性和过渡性.本研究发现,初中生偶像崇拜程度总体上较高中生更深,在娱乐社交和情感投射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初一、初三、高一学生较其他年级偶像崇拜行为更为明显.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自我意识高涨,他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和别人,对身边的一切事情感到惊奇,他们渴望从心理上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控制,也向往追求一段新的人际关系.他们进入新的班级群体,开始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加上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为初中生了解偶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情绪宣泄出口[17],他们需要寻找情感上的替代品来弥补心理上的空虚.而初三学生生理、心理发育更加成熟,加上他们面临较大的中考压力,需要找到情感依托的对象.家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其他生活琐事,很难成为他们情感依托的对象,相比于初一学生而言,初三学生更想摆脱父母的控制,他们开始崇拜偶像,并逐渐狂热化;另一方面,可能因为高中生学业压力较初中生更大,他们学习任务繁重,受到来自父母、学校、社会等各方更大的压力,尤其是高考在即,他们忙于备战无暇关注偶像,同时,高中生心理发展更加成熟,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力更强,且在控制情绪、控制行为以及选择认同上优于初中生[18],因此高中生偶像崇拜相比于初中生而言显得更为理性.
此外,高一学生和初一学生一样,都是刚进入了新的学习阶段,对身边的一切较为陌生,他们暂时找不到可以寄托情感的合适对象,更多地想从偶像身上寻求情感上的安慰,所以这两个年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较其他年级明显.本研究同样发现,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总体上处于理性状态,但也存在部分非理性偶像崇拜行为.偶像崇拜的阶段性差异特征要求我们要学会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正确理解、理性分析、适当引导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偶像崇拜观.
3.3 中学生对偶像喜爱和崇拜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中学生对偶像的喜爱和崇拜在每个维度上的差异都显著,总体上比较稳定和理性,但处于“非常喜欢”阶段的中学生偶像崇拜偏向于非理性特征,这与彭文波等(2010)研究结果一致. 不同中学生崇拜类型在偶像崇拜的每个维度及偶像崇拜上呈现的差异都极其显著(p< 0.001).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崇拜的名人以娱体明星(有366人)、作家学者(有122人)和商界精英(有75人)为主,其中娱体明星所占比例最大.此外,病理边缘在5个维度中平均数最低,说明中学生偶像崇拜总体上表现较为理性.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对象中娱体明星所占比例最大,这与王萍[19]、宋欢[20]等研究结果相吻合,说明娱乐社交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目的.而中学生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情感投射和完全认同2个维度卷入较深,说明中学生对崇拜的偶像有较强的心理依附和心理认同,这与岳晓东(2004)、Horton(1956)等人的说法相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也发现,女中学生相比于男中学生而言,表现出更明显的非理性偶像崇拜特征,需要得到重点关注.
3.4 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判断各影响因素在中学生偶像崇拜中的预测力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总体而言,家庭经济情况、喜欢程度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p<0.05),对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但是,年级、学业水平对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不具备显著的回归效应(p>0.05),并未发现年级、学业水平同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这说明中学生学业水平和年级不能正向预测其偶像崇拜的类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家庭经济情况和喜欢程度是影响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中学生非理性偶像崇拜的干预中,可以考虑从控制金钱支配和引导理性崇拜2个方面进行干预.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1)从班主任的反映中发现,个别学生在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存在失控行为,即另一名同学讨论到某一明星时,该学生情绪反应异常激烈.故猜测,中学生偶像崇拜可能会对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缺少相关研究,后续研究可增加偶像崇拜同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
2)本研究仅选取了该地区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特征是否在其他地区也普遍存在尚不明确,后续研究可增加对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
5 结论
1)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普遍存在,但对偶像的崇拜较稳定和理性.中学生在娱乐社交上卷入较深,已达临界值.
2)中学生偶像崇拜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阶段性差异,总体上女生高于男生,初中高于高中,非理性偶像崇拜比例较小,但仍需要引起重视.
3)喜欢程度对中学生偶像崇拜卷入有正向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