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线课程教学设计创新研究
——以文化市场营销课程为例
2022-02-18龙靖宜
龙靖宜
(广东开放大学 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91)
2015年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在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的推动下,参与、互动、分享等更加开放的网络机制也让在线学习与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加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线学习逐渐常态化,成为传统教育的重要辅助。文科在线学习相较于理工科在线学习而言,在科学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学习指引下更容易实现自学,这也是文科在线课程长期寻求教学突破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以广东开放大学Moodle平台上的文化市场营销课程为例,将支架理论与VARK学习模型融入课程的引领式学习创新设计中,试图对文化产业专业类课程在线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一、理论基础与脉络
Web2.0具有双向互动、内容创作等优势,在突出“学”的主动性与强调学习者重要地位方面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要契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引导学习者自主进行在线学习,支架理论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它是由苏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的教学理论[1],既可以是一种教学策略,也可以是一种教学工具,主要基于学习者自身能力与水平,搭建可以帮助其学习知识、理解概念的“支架”,促进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借助“支架”不断攀升,完成对复杂概念和深刻意义的建构。
相比支架理论的宏观教学模式引导,VARK学习模型则是从微观角度对知识类型进行有序划分,帮助学习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所谓VARK学习模型,是指四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分别是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读写型(Reading/Writing)和动觉型(Kinesthetic)。这是基于澳大利亚学者弗莱明(Neil Fleming)提出的VARK学习风格调查量表发展而来的,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偏好学习者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可以保证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流畅性,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2]
通过引入支架理论和VARK学习模式,文化市场营销在Moodle平台的在线课程,一方面可以实现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的构建,为学习者搭建必要的知识框架,合理规划教学进度、丰富多样学习资源以及调节知识量与难度,帮助学习者在特定时间内,根据课程及辅导教师的引导和带领,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资源进行有目标、按计划的学习[3];另一方面,文化市场营销课程知识体系庞大且具有内在关联性,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习者理清理论与理论、章节与章节、活动与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学习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形成自我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各类型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及效用率。
二、创新改革与实践
1.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学情分析
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文化市场营销是基于市场营销学基础理论,在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领域内学习相关产品、项目营销策略与方法的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之间不仅具有内在逻辑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对学习者在知识体系的认知逻辑与系统总结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学习者学习时间不固定、内容知识碎片化、缺乏体系化认知等在线学习“通病”外,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也存在其他个性化问题。
第一,学习者专业基础薄弱,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由于学习者的专业背景各异、对于文化产业的了解与认知也参差不齐,即使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但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文化市场营销仍缺少基础性的知识拓展与清晰明确的资源分类,因此独立完成在线学习也非易事。第二,在线课程的“潜水”学习者与“突击”学习者众多。通过文化市场营销Moodle平台学习报表可以看出,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存在大量的“潜水”学习者和“休眠”学习者(1)“潜水”学习者即长期处于“潜水”状态、默默关注学习活动与交流,但仅限于完成与课程考核相关的内容;“休眠”学习者是基本处于放弃学习状态的学习者。,其中“潜水”学习者占据整个在线学习者人数的八成以上,同时他们也多以“突击式”在线学习为主,临近终考截止时间,集中完成课程考核任务,因此激活这部分学习者成为本课程在线教学活动设计的重心。第三,课程内容繁多,学习者难以理清知识脉络。文化市场营销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模块化学习内容。也正因如此,原有在线教学设计很难将六大模块内容整合,让学习者自我构建课程知识的完整体系、了解文化产业中完整的营销运作,反而容易造成脉络不清、逻辑混乱等情况出现。因此,实践性学习活动对于梳理课程脉络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如何利用Web2.0的优势、合理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提升学习者在线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以及互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2.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改革实践
为解决课程已有教学问题,本文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特点,在教学活动设计上突出引领式特点,为学习者搭建可以自主学习的“支架”,帮助学习者梳理课程理论体系与知识脉络,让整个学习过程具有连续性和连贯性,逐步激活处于“潜水”状态的学习者,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与学习参与度。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进行创新改革。
(1)提供复合多元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Moodle平台是一个基于建构理论开发设计的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帮助教师从学习者角度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困惑、学习特点等,从而设计适应其学习方式的学习活动,也为教学资源实现多样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可以在Moodle平台上实现如表1所示的学习活动:
表1 文化市场营销在Moodle平台实现的学习活动
通过表1可知,文化市场营销创新改革设计的学习活动兼顾了VAKR四种学习类型,在教学活动的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其中,实践型学习活动最多,这不仅可以加强学习者在线学习的交互性,而且可以有效激活“潜水”学习者,提升在线课程的效用。
(2)设计清晰简洁的学习指引,提供友好型教学服务。清晰简洁的学习指引是在线课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要求、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和内容,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让学习者通过清晰且明确的指示,轻松、便捷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增强学习动力与欲望。对于文化市场营销而言,清晰且易懂的学习指引既要按计划引导学习者完成在线课程中规定的学习活动,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又要在视觉与结构上优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形式,例如同类型内容采用统一的色彩与图标识别,辅以图表、流程图等帮助内容理解,提供课程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理清知识体系,设计时间轴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节点,提供观看视频、阅读讲义时长参考等。
(3)规划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长,适应在线学习进度。学习的时间管理对于在线学习者而言十分重要,这关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时间长短与完成单个学习活动所耗费时长,都关系到学习者对课程的黏性,以及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效用,因此不仅要合理地安排各类型学习活动时长,也要确保单个学习活动的时长。本教学改革将“主动接收—自我消化—实践应用—测试评估—总结反馈”五个类型学习活动时长比例安排为1∶1.5∶1∶0.8∶0.2。其中,自我消化时长最长,帮助学习者理解课程内容;而主动接收与实践应用设计为同样时长,让学习者兼顾“学”与“用”;学习者完成课程测试评估的时间不到学习整门课程的五分之一,减轻学习者的考核压力。
3.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实践成效
通过近五个学期Moodle平台学习报表可知,文化市场营销课程的人均发布量和人均浏览量(如图1所示)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学习者学习时长也不断增加(如图2所示),因此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与活跃度均有所提升,文化市场营销课程的效用也在不断增加。
图1 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学习者学习参与情况(近五个学期)
图2 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学习者学习时长情况(近五个学期)
此外,通过线上线下与学习者沟通、访谈了解到,页面优化与设置清晰指引可以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方便他们了解课程学习进度、知识体系与所需完成的课程作业和考核。同时,各教学点辅导教师反馈,相比同专业其他课程,学习者关于在Moodle平台学习文化营销课程的疑问也在逐学期减少。文化市场营销在Moodle平台的教学正在变得有序且日益完善。
三、改革思考与启示
经过五个学期的改革实践,通过数据与反馈可知,文化市场营销在线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基本实现了既定的改革目标,同时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部分启示。
1.想学习者所想,急学习者所急
“想学习者所想,急学习者所急”就是要了解学习者对课程内容、专业发展、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减少冗余的在线教学资源,让在线课程所有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地被利用,也要加强教学设计方面的服务意识,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友好型的学习平台,降低在线学习的技术操作门槛,不能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变成“甩手掌柜式”的在线教学。与此同时,这也对在线课程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与时俱进地提升教育技术水平,而且要加强与学习者、辅导教师等在线课程参与者的沟通交流,适时调整、改进课程内容与活动。
2.构建课程体系,设计系统化教学
文化市场营销属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课程,与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传播学、文化创意学、文化项目策划等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相连,起到对前序和后序课程的基础铺垫作用。同时,这门课也与市场营销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理解为“文化产业+市场营销”的复合课程。因此,这类在线课程不能孤立地进行教学设计,而是要将其内容与活动设计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并以其本体理论为教学背景,设计兼顾基础知识教学和专业体系教学的在线活动,帮助学习者理顺课程逻辑,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模块。
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Web3.0时代的在线教育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方面也将有更多的创新潜力。因此,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偏好动向,因势利导地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活动设计、创新技术手段,实现最优在线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