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项目”板块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人教版新教材M1U3为例
2022-02-18李莉
李 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建构了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同时,新课标提出了指向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为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指导方针,为广大教师重新审视和改革教学课堂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如何利用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不少教师和专家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多数集中于对阅读、词汇、写作等方面的研究,而对新教材“项目(Project)”板块的探究甚少。
经过对新教材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为指导,适当合理利用“项目”活动板块,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在综合语言运用中,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创新实践的学习能力。文章将以人教版新教材M1U3为例,积极探索如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整合教学资源,创设优化项目活动,以期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一、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及特点
指向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观是指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开展学习理解、创新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从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三大特点。
(一)学习活动的综合性
有效的学习活动应体现新课程内容六要素的整合性。六大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描述规定了学习的内容及要求。这六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以某一课型为基础,某一要素为主线,设计出整合六要素的综合性活动。使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对语篇的赏析,探究和汲取文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能利用所学的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也是在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主题探究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落实核心素养,从而让“教学”走向“教育”。
(二)学习活动的关联性
学习活动的关联性强调与主题的统一性及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学生对主题的探究是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内容,在同一单元或同一节课中,各层次各类型的活动都应基于同一主题或相关主题展开。从学习理解类基于文本的活动,到创新实践类深入文本的活动,再到迁移创新类超越文本的活动,不仅由浅入深,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更是一个指向主题探究的过程,从而深化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的认识。
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在主题语境引领下,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生活化的任务也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学习的潜在价值,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作为促进有效学习真正发生的学习活动,其实践性特点主要包含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性、活动任务的可迁移性。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到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任务的可迁移性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选取更具普遍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指向知行合一,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 “项目”板块的教学困境
项目活动是一个单元的综合语言运用活动。该部分教学内容设置在每单元的末尾,标有星号(*),设定为选学内容,不作为统一要求。纵观目前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教学问题:①多数教师因其为选学板块,未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直接忽视了该板块。②活动目标不明晰,流于形式。活动表层化、形式化,为了活动而活动。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困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其一,客观上,高中英语课程紧张,容量大,教学时间不充裕,这是多数教师放弃“项目”板块教学的最直接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追求见效快、提高显性的习题操练和讲练结合的传统课堂。而浸润式的项目活动需要长期的累积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涵养一个人的精神,其作用是漫长而隐性的。其二,项目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关联性和开放性,通常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需要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资源等比普通的教学活动更多,更具有挑战性。部分学生能力、自信心不足,面对挑战产生畏惧心理,配合度低,也使得活动的开展受到影响。其三,主观上,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认知不足,实践意识薄弱,这是“项目”板块被忽视或难以践行活动观的根本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错误地把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操练作为习题化活动;将活动观等同于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或活动流于形式,仅停留在浅层碎片化的语言知识学习上,而忽略了语篇背后所承载的主题和文化知识,因此即便开展了“项目”活动,学生也缺少深度的学习和情感认知体验。
“活动”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表征,是架构教学的基本范式,是在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相抗衡中发展完善的一种教学主张。项目活动不再以语言学习为目的,而是以语言运用为目的,以具体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本质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是一致的,是践行活动观的有效阵地。因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也有可能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英语学习观为指导,整合教学资源进行项目板块的活动教学。下面笔者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Sports and Fitness为例,探讨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项目板块活动教学策略。
三、 活动观指导下的“项目”教学实践
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项目活动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创建和主题意义、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语境;②整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③通过综合性、关联性的学习活动,推动深度学习;④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实现知行合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逐步开展项目板块活动。
(一)主题引领,优化设计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前提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因此对主题的探究是教与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语境,并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下的运动和健康,从不同方面说明了运动不仅是一种竞技形式,更是促进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从“体育精神”中学会意志力和耐力的磨炼、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承受失败和压力、学会拼搏和进取。教材原有项目内容是问卷调查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和需求,为学校创设某项体育社团提供调查报告。该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和研究的能力。但该项目作为单元的整合性产出存在以下问题:①和本单元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有所重合,都涉及调查询问学生参加某个体育项目的偏好。同时“创建社团”也在第一单元的项目活动中开展过。②该项目体现了“健康意识”,但无法实现对“体育精神”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基于此,笔者认为教材原有的项目活动应予以调整。
进入第三单元教学时正值秋季校运会即将召开,校报也将推出一期校运会特刊,且本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采用的正是杂志版面的形式和内容。由此笔者围绕主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将项目活动调整为“制作校运会英文手抄报”。为宣传“体育精神”和“运动健康”的理念,学生需整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制作的手抄报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搜集整理三句体现运动健康观的俗语或名人名言。
第二部分:报道校运会的召开或某个比赛项目。
第三部分:推荐介绍自己心目中的体育界“Living Legend”。
(二)循序渐进,指导实践
通过优化设计,确定项目内容后,教师可在单元一开始布置项目活动,将活动与各板块紧密相连,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图1)。在体现学习活动观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层层递进或者不同层次交叉循环的方式指导学生逐步完成项目活动,提升核心素养。
图1 英文手抄报框架
如图1所示,校运会英文手抄报的第一部分为非语篇部分,较易完成。教师可在“Opening Page”板块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名言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与注意”聚焦主题,理解引言;再通过“推理与判断”搜集相关主题的俗语或名言。手抄报的第二部分可在学习“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过程中,通过对听力文本信息点的“获取和梳理”,再加以“内化和运用”,最终达到“迁移创新”。因高一新生尚未学习新闻报道文体,笔者处理成开放式写作,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事件和感想即可。这里我们将重点讨论项目第三部分的开展。
校报第三部分体育传奇人物推荐可结合“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学习进行。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阅读课文,理清语篇内容及其逻辑,进行文化上、情感上以及语言上的准备(表1)。其次,教师提问:“Which athlete is your idol who also possesses the good qualities such as perseverance or determination?”以激活学生旧知,并与课文语篇的新知识架构关联。同时也激活和内化主题相关的语言表达。最后,学生课后搜集推荐人物的事迹资料和相关体育术语表达,并完成手抄报的制作。
表1 体育传奇人物介绍
(三)成果展示,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运动会英文手抄报后,进入展示和评价环节。因作品数量众多,可安排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评价,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内展示(图2)。
图2 英文手抄报优秀作品
《课标》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此笔者在项目进行初期,便引导学生共同确定了评价的标准(表2),并进行了自评、小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
表2 评价的标准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从而将教学评价变成主体参与、自我反思、相互激励、共同发展的过程和手段。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项目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课堂表现、参与积极性等多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
四、 结语
实践表明,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项目板块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以主题为引领,整合优化教材,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综合性项目活动,并基于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层层递进,逐步推动深度学习,最后以多元化多维化评价学习成果和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习活动观为引领的项目活动教学改变了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改变了碎片化表层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做到了在课堂中生成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当然,活动实施还存在诸如如何有差异化地分配任务、如何更客观地评价等许多问题,都值得相关方面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