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分析

2022-02-18李赫一

剑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经管类毕业生专业

李赫一

(哈尔滨剑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高等教育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但是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普遍偏低。 现在各地的就业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导致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通过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帮助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学生进行调整,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还要把教学质量提高一个层次。

一、学生就业情况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从精英群体转向了大众群体。教育重心的下沉和生源的飞速扩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对国家而言,大学生就业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联系高等院校的办学方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了学校。通过分析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成为衡量一个院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由于就业市场上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饱和度越来越高,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质量培养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更好地完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得加大培养力度。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据2018年王婧美等统计分析,近八成左右的经管类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集中在中小企业,且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内的岗位职责与所学专业较为一致,只有一成的学生选择继续升学,升学后所选择的专业不一定与本专业相同,仅不到一成的经管类毕业生能够进入五大国有银行工作。这一就业现状说明了高校圆满完成了学生充分就业的目标。但从侧面来看,这一现状暴露出了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是应用型高校面临的新挑战。

二、就业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局势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稳定。较于其他专业,院校能够完成全面就业的任务。但具体分析后发现毕业生仍存在就业期望值高、实践技能弱和创新能力低等问题。

(一)就业期望值高

张舒婷通过近几年调查问卷可得,毕业生普遍对岗位期望值偏高,对自身的能力有着不太理性的定位。受到经管类专业发展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对自己工作内容的定位在实质上是偏向管理层的。这与工作现实格格不入。这样的问题被暴露出来,就说明了学生有两个误区。一是毕业生对工作实际没有清醒的了解,学生在学校里受理论知识渲染,没有掌握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内容。二是暴露出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合理,不少学生不愿意下基层工作,排斥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这在无形当中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忽视了就业目标和职业导向这一类知识的教育。通过宣传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就业的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在思想上,高校应降低学生的不当期望值,帮助他们努力做到自身实际能力和期望值互相匹配。

(二)实践技能弱

毕业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知识面较为狭窄,普遍学习能力不够强。这些缺陷在毕业的时候就会转化为较弱的就业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在实际运用中就需要人才的背景趋向复合化,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即使是其他实践要求较低的专业,在就业的时候尚且面临着巨大压力,更何况是高标准的经管专业。另外,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现状必然导致了就业环境的进一步紧缩。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高校不仅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拔高。毕业的时候,经历了几年打磨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会有一个飞跃式发展。

(三)创新能力低

毕业生普遍创新能力不强这一点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在高校的课程安排中,院方着重强调专业基础和社会科学选修课等课程的教学。由于缺乏创新创业课时的设置,导致普遍学生创新素质不高。高校不仅对于创业课程课时安排的少,评价方法却又单一。大多时候学生通过提交一篇论文就可完成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对于教师教学来说是节省了不少精力,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偷懒。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任务完成方式导致了就业竞争力的下降。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技能的保障机制,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

三、就业能力的培养

(一)就业内动力

高校学生的就业内动力不足是就业能力低下的一大元凶。学生普遍只注重个人专业课的成绩,忽视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沟通交流技巧和心理抗压素质。这种种素质在工作岗位当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专业知识。只有提供发展的后劲,才有可能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二)“1+X”证书认证体制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证书资格考试。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高校应辅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证书认证。首先,高校要避免学生参与一些未受到国家认证的水证考试。其次,要帮助学生进行专业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认证工作。杜建聪等在2019年以会计专业为例,高校可以大力开展国内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技术资格考试的辅导。对部分有出国升学意愿和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国外的acca 专业考试辅导。通过将证书的认证与考核纳入教学培养体系里,进一步加强管理。未来做到学生人人有证,证书数量多且含金量高。这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就业的质量。通过较多证书认证,提高整体的通过率,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路径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就业实践平台

一个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经管类人才,必将经受社会、院校、企业、国家四重培养考核。针对高校,校内可以通过建立就业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模拟岗位实践。无论是在校区园地还是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实践的意义都是建立在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之上的。学生在一些新型行业如网红孵化企业里进行实践,还可以增强个人的适应力。同时,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还要进行不断地细化,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严加把控。在考核的评价上,需要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整合,科学评价出学生的整体素养。将以上要素进行有机结合之后,就能实现教学成果的高效率转化。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经管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大幅度缩短进入岗位后适应的时间,较为顺利地与企业磨合。

四、就业质量的提高

(一)校企联合发展

在学生的专业培养上,高校应做好学生与优质用人单位的桥梁工作。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尽早将符合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学生送入到一线实践平台。刘根于2020年发表文章认为:在学校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模拟培训活动,通过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业竞争力的方式增强综合素养。将学生的素质拓展计划与校企合作计划进行结合。普通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仅仅能提供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通过选择优质企业入场,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企业实践平台,则加强了优质企业与经管类学生的沟通联系,这对未来双方建立良好的就业关系打下了基础,利用优质企业为经管类学生做好背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水平,未来学生无论是进入到其他行业,或者是中小企业乃至优质企业,这一段经历都会增色不少。

(二)导师推荐制

传统的教育模式引入导师制只是为了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辅导。针对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可以邀请在社会上担任重要职位的企业人员进入高校,担任就业课程的导师。一些专业的导师仅仅在专业理论内容上有着较高的造诣。但是其在企业乃至社会层面上的实际价值比不上在职的经管企业领导层。仅依靠传统教师队伍,对解决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意义不大。通过将在职的名企管理层纳入高校就业课程的评价体系,属于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帮助还未进入社会的优质人才进行人脉累积。表现良好的经管类学生可以通过就业导师的推荐进入优质企业实习。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毕业后留在优质企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通过就业导师的推荐,优秀学生对行业的发展动态有着更全面的掌握。

五、结 语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指出了经管专业毕业生面临的问题。通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的就业质量。这一对策不仅使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受益,还为应用型高校未来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经管类毕业生专业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