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022-02-18王天佑
王天佑
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生逐渐形成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在网络、社会的影响下,学生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影响,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德育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度过叛逆期,避免受到外界的消极影响,从而身心健康地成长。注重德育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不仅学习专业技能,也能感受到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力量。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变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反之,即使科学文化水平再高,不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也不是真正的成功。高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要渗透德育,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德育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真正的德育应该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贯彻到每一个学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道德方面得到教育。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计划地将德育渗透其中。尽管高中物理并非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但它所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很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借助这种方法,可以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使他们逐渐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必修课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单元内容之前,要先弄清楚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当教师解释重力、平衡力等与力学有关的物理实验时,可以把与之相关的中国物理学史,如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和祖冲之儿子祖暅所著的《权衡经》,结合起来。其间,教师要向学生全面展示我国自古以来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将有趣而又极富魅力的中国物理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元素,把德育贯穿于知识的讲解中,将爱国主义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物理知识,而是一种文化精神于。同时要引导学生自觉了解物理知识背后隐含的历史和人文因素,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国历代名家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物理实验。借助这种方法,能有效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要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物理实验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要保证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合作学习模式”就能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巧妙结合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实验教学,这是爱国主义教育成功渗透的关键。以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探索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为例,在正式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作完成这一章节的实验。其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任务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加速度这个知识点吗?”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若学生不能讨论出正确的结果,教师可在一旁加以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普及中国航天火箭的发展历史,让他们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合作学习模式的巧妙运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情况,德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在进行德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不仅要规划好自己教了多少,更要关注学生的吸收程度,看他们学了多少,尽量创新教学方式,吸收借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过分追求教学进度,设计的教学内容体系化,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不仅没有帮助高中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还减弱了他们学习德育的兴趣。加上一些物理教师的教学思维比较落后,在教学时仍然存在偏差,比较看重班级中的物理尖子生,忽略了知识素养比较落后的学生,设计的德育方案也不利于这部分学生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对学生的认知态度,学会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德育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逐渐激发德育学习兴趣,让知识训练和德育素养共同成长。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德育问题,并且懂得针对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德育方案。
例如,笔者在开展“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教学时,发现有个学生十分不自信,不愿意参与到实验训练中,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并且逐渐产生了负面情绪,开始讨厌物理课堂、讨厌物理训练,甚至直接放弃“实验操作”。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没有对这位同学产生负面的看法,而是耐心地和他接触,了解他讨厌做实验的原因,后来发现学生不愿意做实验,除了知识素质不足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自信,觉得自己做不到,又怕被同学嘲笑。面对这种情况,笔者便对该学生进行学业分析,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个目标时的魅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勇敢地挑战自我。通过笔者与学生的努力,逐渐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有了提高。
三、鼓励实验探究,提升学生操作技能
与验证性实验不同,探究实验不仅考验学生的观察力,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力是获得成果的催化剂,高中生学业繁重,学习任务增多,分给每科目的时间十分有限,而物理实验在高中实验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操作难度也相对较大,如果不能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劲头,将会使实验变成学生毕业路上的拦路虎。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断提升操作技能,掌握操作技巧。
德育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该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锻炼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应该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在物理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一些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只有经历过一次次失败,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失败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沮丧,而失败过后的成功会让学生更加懂得成功的来之不易。
例如,在学习《磁生电》章节后,学生会产生疑问:除让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可产生感应电流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寻找与课上实验不同的形式。如让学生模仿磨盘运动原理,对实验装置加以改造,学生将合适长度、直径的漆包线绕在木头上,结合发光二极管等装置,看是否能组成闭合电路。很快学生发现,磨盘受速度、旋转方式限制,在做切割运动时难以把控。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让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形式。磨盘原理使实验难度增大,学生发现除转圈切割外,利用跷跷板一上一下的动作也可以做到持续切割磁感线,并且切割的方向不同。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开发,在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飞速提升。动手实践的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克服困难的良好素养。
四、开展家校有效合作,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
高中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质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缺少的品质,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必须把学生的道德品质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家长太过宠溺子女,导致高中生道德行为习惯严重缺失,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又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所以家长需要不断反思自己,以身作则,将良好的道德行为作为教育子女的重要部分。家庭与学校紧密相连,共同协作,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及时地与教师沟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后对学生进行引导,从最基本的方面教育学生,让学生做出正确的思想选择。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如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多动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组织学生观看道德教育视频,让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实践,从生活中体会;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粮食、珍爱生命。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五、注重德育过程的持续性,持续跟进教育效果
德育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是一个持续性的教育活动,德育发挥作用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仅靠一两次的教育并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做长远规划,对于教育效果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也不应该放手,要多给予他们关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德育需要长时间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以身作则,带给学生正向的引导。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不俗的谈吐、渊博的知识、正确的价值理念,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推进德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持续跟进教育效果,例如,可以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对于思想不端正的同学,要及时进行引导并多加关注。也可以在物理试卷中,出一些物理名家相关事迹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习先辈孜孜不倦探索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精神。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更要注意策略性,要恰当地融合德育和专业知识,并且要注意物理德育与其他学科、与家长教育的配合,要把握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反复性和长期性。高中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德育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重要责任,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