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研究
2022-02-18杨文娟
杨文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涵盖法律、社会、哲学等,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时政教学,有助于将知识具体化,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程度。时政教学就是将时政新闻、时政政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为学生制订更加合适的学习方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一、时政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求知欲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都包含爱国主义、社会信息、法律法规等内容,这些属于时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道德与法治与时政有很多共通之处,将时政内容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有助于丰富学生知识,让学生对国家发展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树立远大的成长目标。初中生的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世界的认识较为局限,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是结合时政变化,就会发现世界发展的格局并不稳定。例如,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给中美两国甚至全球都带来了一定影响。通过时政学习深入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地位,能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根本上看待问题。
(二)培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义分析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时政教育内容相统一,时政内容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时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探究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时期的学生三观还未完全形成,很容易迷失自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将时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加强时代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如围绕“尊重他人”话题展开探究时,教师引入某市图书馆入馆规定: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对于这一规定,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场所,每个人都享有自由学习的权利;但对于“自由”,要限定于社会公共秩序范围内,要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因此,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自尊自爱,得体的着装是对自我仪表的负责任,也是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
(三)顺应新课改发展需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时政教学能够以时事政治素材为基础,恰当解读课程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弥补教材不足,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要转变传统课堂唯教材的教学模式,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窠臼,通过时政教学,在弘扬传统优秀品德上下功夫,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操守、法治精神的养成。根据学科育人目标,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重视时政资源的渗透,挖掘政治课程思想内涵,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法治意识。如在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单元,围绕“做负责任的人”话题,教师引入2020 年重庆某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女乘客坐过站要求停车,司机没有停车,最终司机与女乘客扭打起来,导致公交车失控落水,车上无一生还的案例。这一惨剧的发生,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更是让整个社会对“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感受,缺乏负责任心态”的行为有了深刻反思。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时刻警醒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理解记忆的效果要远高于死记硬背,但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却选择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难以灵活运用。另外,由于初中科目较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有限,很多学生对此产生误解,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属于副课,课程学习动力不足。死记硬背和课时有限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当学生认为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且重要性不足时,就会忽视道德与法治学习,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师生关系僵化
由于大多数道德与法治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与教师的关系也不够和谐。如果教师全程采用灌输式教学,会忽视学生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发展,难以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无法与学生成为朋友关系,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对教学效果提升有较大阻碍。将时政事件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如在学习“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时,关于责任话题的讨论,教师可引入新冠肺炎疫情时事热点。疫情初期,新闻媒体着力宣传戴口罩,防范病毒人传人,但一些人就是不戴口罩,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执意不戴口罩,认为戴口罩影响呼吸,还不美观。从这个事件中,教师让学生回想自己当时和家人面对“戴口罩”问题的做法,更能引起学生对自我角色的深刻体认。从“戴口罩”事件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道理。
(三)教师对时政教学重视不足
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有所增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理论、要义,学习热度不够。教师在时政教学方面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其实,时政素材最能反映社会民生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些教师在引入时政热点材料时存在随意性,未能结合课程教学需要,选择针对性的,学生易懂、易接纳的时政素材。一些教师在筛选时政材料时,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偏离时政材料的应用初衷,时政材料重数量、轻质量,缺乏针对性,内容陈旧,与教学主题契合度不足,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另外,一些教师认为时政热点知识的融入可能会占用更多课时,为了多讲解教材知识点,对时政教学的应用重视不够。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网络手段,发现时政热点
信息时代为时政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手段搜索时政教学资源,从而为时政教学奠定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时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将课堂知识与时政相联系。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手段收集整理时事信息并进行总结,使其转化成适合初中生学习的知识;其次,将时政信息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可以选择一些引导价值较高的材料展开教学,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帮助;再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手段收集材料,注重带动学生关注实时新闻,使其养成自觉关注时政的意识;最后,结合发现的时政热点开展主题活动,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实践探索,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喜好搜索“诚实守信”“以礼待人”“尊重他人”为主题的时事新闻,并对相关时事进行思考和分析,探究“为什么网络上会出现不同声音”“主流声音又是什么”等问题。同时,教师要从新闻价值、新闻内容、主流搜索渠道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正确收集新闻资料,这样不仅能提高资料收集效率,还能避免学生深陷网络世界。
(二)借助传媒方式,提高时政意识
传媒是时政新闻的主要发布渠道,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借助传媒开展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收集相关资料。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与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商量选择主流报刊进行订阅,这样能为学生提供了解时事新闻的渠道,也能让学生从报道中了解新闻写作结构,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也能借助新闻报道开展政治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其次,组织学生开展新闻传播活动。通过阅读不同版面的报道,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新闻报道形式,教师可以借助报道组织学生自行创办一份报纸,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服务社会”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办报纸,服务校园”的活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先进行学生分组,引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然后给不同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如1 小组负责新闻资料收集,2 小组负责版面设计,3 小组负责内容编写,4 小组负责报纸印刷与分发,5 小组负责活动报告撰写,且每个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都要写一篇活动总结或心得体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时政意识。在具体分工中,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由分组。在完成一系列活动后,道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合作交流学习,从而丰富学生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问题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较为有限,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辅助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广泛且逻辑性强,有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死记硬背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问题引导法可以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形成生成性知识,进而提升记忆效果。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通过采用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探索。比如,在学习“勇担社会责任”这个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开展教学,通过“什么是社会责任”“我们在社会中担任什么角色?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具体有哪些”“如何成为勇担社会责任的人”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要承担自己分内的事情,并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同时正确看待代价与回报,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四)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以致用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践,以真实情境开展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下学习,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我和我们”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开展值日生新闻播报活动,从而探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以值日生形式每天为同学们播报一则新闻,值日生可以通过新闻联播、纸媒、网络等途径寻找新闻,然后利用早读或课间时间进行新闻播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时政新闻。在内容方面,最好选择与学生生活或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的新闻,并通过生动、精练的语言讲述,带领同学共同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教师也可以借助生活场景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就社会广泛关注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涉及个人道德底线,是政治教学的核心要素,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将时政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完善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引入时政元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