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2022-02-18洪佳宾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校本社团学校

洪佳宾

“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伴随着教育时代的更迭及教育教学的改革政策落实,“五育并举”发展目标再一次成为焦点。在“五育并举”教育目标的背后,凸显的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育人精神。学生一直都是教育的主体,只有让学生通过教育实现能力、素养、品德素质的良好发展,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到的是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教授的学科进度、学生的学科能力及成绩等,而是要站在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舞台[1];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还要关注到学生的课余校园生活及学生的校外生活。这些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社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种无法从课堂中获得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灵感,让其可以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但是客观审视目前高中生的能力塑造情况,不难发现一些高中生仅仅将注意力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过度关注自己的学科成绩,而忽略了其他各项能力的塑造。因此,加强社团建设,促进社团在学生成长中发挥价值,让学生可以不断地通过社团活动汲取成长养分、实现多样化能力塑造,是教师必须重视的探究方向[2]。下文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究。

一、高中生社团生活现存问题

(一)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数与积极性有待增加

众所周知,高中生面对的学业压力较重,单是高考就已经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心理负担。在这种心理负担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日常的学业完成以及成绩提升上,鲜少关注课余生活中的社团活动。因此,参与社团生活的学生人数实际上并不多,甚至很多学校为了不让社团活动影响学生的学习,会减少社团的纳新,甚至会取消社团活动。部分学生即使已经参与了社团活动,也没有较多的坚持耐力,往往在参与初期会有较大的动力与热情,逐渐地就会因为各种原因减少社团活动参与次数,甚至会直接退出社团。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这种现象并不是仅在个别学校存在,而是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高中生的社团建设缺少学校与社会的大力支持

除了高中生因为心理压力与学习压力而鲜少参与社团,导致社团的建设发展相对迟缓之外,还存在另外一种客观因素,即高中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缺少学校与社会的大力支持。提到高中教育,大众的反应会不约而同地聚焦在“高考”上,而这种表现恰恰反映出大家对高中教育的认知偏差。绝大多数人认为高中就是为了学生的高考而设立的,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目标也只有一个,就是能够在高考时取得良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学生参与的任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会影响其学习。在这种认知下,学校与社会大众对高中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所秉持的态度较为冷漠,甚至存在一些取消高中社团的呼声。而社团在缺少外界力量支持的情况下,想要进一步发展完善也是比较困难的。

(三)社团开展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一成不变

深入探究高中社团的内部开展情况,会发现除了外部因素之外,影响社团进一步发展的还有一定的内部因素。这种内部因素就是社团开展活动的形式大多较为单一,且内容一成不变。虽然社团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但是如果针对客观的社团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不同的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是大同小异的,如社团大都会使用同样的纳新、管理、活动开展形式。而这种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会让学生对社团活动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会认为不论自己参与何种社团,所接触的社团活动内容都是一致的,导致其逐渐对社团生活失望,而这也是很多学生退出社团的原因。除此之外,部分社团的内部管理模式过于陈旧,且没有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改进,影响了社团成员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影响高中社团发展建设的内部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搜集资料以分析学生社团的进步情况

(一)通过社团平台信息搜集学生社团进步情况

在搜集社团平台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社团参与度、社团规划活动的次数、在社团生活中的互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来大致了解社团的进步情况。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近年来学生的社团参与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以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为例,在新生入校阶段,参与社团的人数较多,社团人员的积极性往往比较高涨,而在学生期中、期末及其他大型考试期间,社团活动的学生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的社团活动参与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范围性波动,即社团的参与活跃度会遭遇上升瓶颈。除此之外,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还是较高的,这表明学生在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塑造自己的管理能力与写作能力,实现合作共赢、合作探索。相比较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较少,部分教师针对学生问题的回复也较为笼统单一,因此社团的进步尚且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支持[3]。

(二)通过问卷调查及探访搜集学生社团进步情况

社团平台的信息参考只是笼统性的信息搜集,而要想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社团生活的参与热情与印象,以及学生社团的内部发展情况,就需要借助问卷调查、当面采访等多样化形式,开展针对学生小群体及学生个体的探访,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信息。分析问卷的分发及调查情况,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参加社团活动抱有一定的热情,且很多学生愿意通过社团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多样化能力,这是社团建设发展的优势所在。但是也能看到学生群体存在的顾虑,如很多学生反映“我愿意参与社团活动,因为我喜欢某某项目/我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想要继续发展,但是我感到学业的压力太重,完成学习任务已经非常困难,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社团活动”。这反映出学生社团的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在无法减轻高中生学业压力的情况下,需要针对切实提高社团的建设发展质量进行探索[4]。

(三)通过行动研究方式搜集学生社团进步情况

在信息搜集大致结束后,笔者决定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对学生社团的建设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尝试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借助调查成果研究社团发展需要的支持因素。在行动研究中,笔者尝试开设与社团类型相符合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开展一定的社团活动提供契机,效果不错。这表明可以从这些方向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社团的建设质量,在后续的计划中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探究。而通过行动研究方式,也能拉近教师群体与社团、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社团虽然是由学生团体自发组织开展,但是仍旧需要外界支持,这样才能让社团的发展步入正轨,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发展自身多样能力。

三、“育人精神”下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学生社团建设的优势

(一)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能够凸显推动优势

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精神,社团的发展关乎学生的成长,也为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发展提供了途径。同时,学生在社团中能够学习的能力与塑造的思维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无法实现的。因此,大力推动学生社团的发展,是与“五育并举”精神相吻合的举措。而这一举措与华侨中学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相契合,华侨中学一直秉持着“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高举育人大旗,通过校园文化及校园活动宣传逐步落实这一精神,为推进社团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支持。

(二)规划目标与预定计划能够凸显推动优势

华侨中学除了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之外,关于学生社团的建设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立项探究活动,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制定了相对应的计划。华侨中学的规划目标将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作为根基,且制定相关校本课程的落实计划、社团活动的组织计划、信息构建及宣传计划等。这些计划都将成为学生社团建设的助力。

四、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学生社团发展路径

(一)设置与社团类型相匹配的校本课程予以建设支持

校本课程的设立是学校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的设立能够为学生的社团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校也可以为有特长的社团成员提供相对应的教育教学帮助,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身特长的不断发展。如学校设立舞蹈校本课程、书法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绘画校本课程等。这些课程的设立恰好与学校的舞蹈队、书法社、体育队、美术社等多样化社团类型相对应。学生学习不同的校本课程,就可以跟随教师,学习更加深入、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之后这些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代入社团生活,促进社团的发展[5]。

(二)以一定的研学或实践活动促进社团的发展

上文提到,不同的社团开展的活动类型与内容大致相同,这是因为学生在自发组织活动时,受到客观因素(场地、经费)的限制,所能够设计且成功开展的社团活动类型不多,导致社团成员所能获得的社团生活体验也大致相同。而这也是导致社团无法实现良好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为社团创设一定的研学或实践活动,并且定期组织社团纳新,通过学校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从而促进社团的建设发展。如学校可以为话剧社组织校级的“话剧表演大赛”,通过设置奖项奖品来鼓励学生参加,这就为话剧社的发展提供了宣传平台,同时也为话剧社的招募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通过线上平台促进社团的发展

社团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线下的活动开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线上宣传能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社团的线上平台宣传,也可以为学校的校风宣传、“五育并举”的教育精神宣传提供机会。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内网为学生提供线上社团活动宣传、内部纳新的信息宣传平台,且同时依靠校外网宣传学生的社团活动。如在学校介绍网页中设置“社团活动”一栏,也可以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设置相关栏目。只有让学生感到自己参与的社团活动得到了大众的关注与认可,才能有效地鼓励其持续参与社团活动,从而推动社团的持续发展。

(四)设置管理、引导社团发展的校级部门

虽然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也是由学生进行主要的负责与管理,但是学校仍然需要为学生的社团设置专门的管理、引导部门。这一部门的设立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发展,也不是为了限制社团内部活动的自主规划权利,而是能够在社团需要帮助时给予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在社团发展时提供有价值的策划。而且这一部门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准确评价各社团的发展走向及进步情况,随时指出问题,帮助社团实现进一步发展。同时这一部门可以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教师能够参与学生开展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统筹规划、合作共赢的思维。

猜你喜欢

校本社团学校
缤纷社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学校推介
文学社团简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