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2-02-18陈德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学生语言语文

陈德兴

语文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突出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关键。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而是将教学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课文教学上,从而使得学生在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的能力难以提升。为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去改善这一现象,明确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将语言文字教学和语文运用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帮助学生真正地学好语文这门学科。

一、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语言表达较为片面。概括是语言表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还很欠缺,所以在用语言去概括事物,或者对事物进行评价时,往往会比较片面,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的认知不足,很难抓取到有关事物的核心点和关键词[1]。例如,笔者在让学生总结课文中心内容时,不少学生常常无法准确且全面地表达出来。第二,小学生语言描述过于苍白。在小学时期,学生的社会经历还非常有限,积累比较欠缺,而且阅读过的内容也相对不足,所以学生的语言储备是匮乏的,由此一来,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2]。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难以得到提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时,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往往会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理解等方面,而对于语用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导致每次的语用能力教学都较为敷衍,而教师的这种敷衍的态度自然也影响到了学生,使得语用能力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时,所使用的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缺乏语用能力的锻炼,进而导致语用能力的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语用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表达环境,开展用语练习,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想说、敢说,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学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开展互动教学,通过在课堂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所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掌握其中的意思。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频繁有效的互动来引导学生去表达,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见过船吗?”“有没有坐过船?”“你们能想象到坐在小艇上游威尼斯是什么感受吗?”通过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针对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快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答案,见过或者没见过,坐过船或者没坐过,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堂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坐在小艇上游威尼斯的感受,则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基本都没有去过威尼斯,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并用语言将自己脑海中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这种问题因为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在回答时不会有太多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一位学生就在展开想象的同时,也提到了自己不会游泳,所以觉得坐在小艇上游威尼斯虽然有趣,但是也会很危险。班上其他学生听到这里后哄堂大笑,课堂氛围也在学生的笑声中越来越活跃。这种轻松自由的表达环境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从生活中取材,关注词语表达,帮助学生辨别语言意思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从言外和言内两个方面进行授课。言外即言外之意,也就是除了字面的意思之外,还有未在字面表达出来的意思;而言内就是字面上所表述的意思。教师要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分辨言外和言内语言[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这类语言,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取材,让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去分辨言外和言内之意,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例如,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请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像“小林经常丢三落四,不是写字忘记带笔,就是出去春游忘记带水,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小林要怎么向周围同学寻求帮助呢?”当学生开始回答时,有些学生的表达会比较直接,但是也有学生的表达会比较委婉,这就造就了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请问你有多余的笔吗?”这是一种言外的表达方式,虽然整句话没有提借笔,但他的言外之意却是希望对方能借给自己一支笔。“请问可以借我一支笔吗?”这就是直抒胸臆,字面意思就是他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语言的意思,从而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言外之意,像是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用“我觉得、我认为”等作为开头,这反映出了学生的不自信,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一些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开展课堂活动,调动生活经验,锻炼学生语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应该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时,要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从主观上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用能力[4]。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索课文中所呈现的语言知识,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讲述出来,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例如,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田忌赛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田忌方马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孙膑献计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熟读这篇课文,然后再以“故事会”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课文内容表述出来,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语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一方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打开话匣子,参与故事讲解,从而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语用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梳理,这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田忌赢得赛马的逻辑思维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四)创建语言情境,深入体悟语言温度,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感情

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通过建立语言表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情感,而这些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带着目的去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去体会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感受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情感,从而主动参与语言表达的实践,更加灵活地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语言表达技巧,最终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5]。而且教师要谨记,语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的长期积累和学习,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创建教学情境,为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例如,在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石灰吟》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诗句中所体现的情感和精神,可以在诗词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创建语言情境,如可为学生讲述《石灰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作者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就能更好地去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五)进行课堂“小练笔”,强化词语运用,促进读写结合模式应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经常性地进行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作家叶圣陶所言:“能力并不是一会儿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让语用能力锻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6]。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小练笔”活动,让学生去仿写课文中那些比较经典的片段,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走月亮》是一篇充满浓郁情感的散文,其所运用的语言非常适合学生品读和学习,所以教师在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练笔”活动,让学生不断模仿、不断练习,使学生最终形成自我表达的意愿。这是语言学习都要经历的过程,而小学生就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这种课堂“小练笔”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表达是正确的、合理的、适合的,从而使得学生的表达更加通顺流畅,语言优美[7]。

(六)设计语用作业,创设用语机会,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靠课堂教学,因为相比于课堂,良性的日常交际更容易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部分,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用教学,在课外通过设计合理的作业等,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口语交际作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等进行口语对话,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例如,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口语表达作业,让学生把《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父母听,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改编一下这则寓言故事,然后将自己改编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人听。通过设计这些有趣的口语表达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表达的积极性,与周围人形成良性互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总而言之,自新课改不断推进以来,小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语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长期教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选择课堂语言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创建自我表达教学情境、科学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进行语用教学,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提升语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白,培养小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不止于此,后续还需要每一位教师多尝试、多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小学生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是小学生
我有我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有趣的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