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2022-02-18吴文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分层高中语文作业

吴文娟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素质教育,大单元教学也就应运而生。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从语文教材层面上出发,还是从新时代下的课程标准来看,都将单元教学作为核心理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突出学科大概念,让教学更为系统化和结构化。统编版的教材也不再以单一的文章或者是课时为教学的单位,而是基于单元的视角,利用任务式的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也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研讨,同时还要对与之相对应的单元作业设计展开讨论,从而提高作业设计与大单元教学之间的匹配度,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减少学生压力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提高教学的品质。

一、从单元教学出发完成作业分类

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单元作业设计,其落脚点在于单元,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能够厘清统编版语文教材及各个单元的内容和主题。就目前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撰特点来看,其每个单元当中都包含两个线索,分别为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作业设计也应该从这两条线出发。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从单元教学出发来完成单元作业设计,以发挥作业的作用。统编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单元类型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文选式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以及实践活动单元,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课型,分别为课堂学习、阅读写作以及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类型,设计出相应的单元作业。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作业也基本是围绕文章内容所设计的书面作业。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随机布置作业,学生通过作业来完成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而在整本书阅读单元当中,因为教学主要是以阅读与写作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其相对应的作业方式为作文写作。这一教学模式本身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素养,因此既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这一单元类型的教学主要是以作文课的形式开展,削弱了阅读的比重,导致学生的写作缺乏相应的阅读基础,使得学生虽然写了多次作文,但是作文水平依然无法得到提高。除了以上两种课型外,实践活动这一类型的单元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出现甚少,被部分教师所忽略,也就更谈不上作业的设计。因而作业作为与教学配套的内容之一,要从教材的不同单元出发,依据不同的课型来设计。对于文选式的单元,在作业的设计上,依然可以沿用传统的作业类型,比如对于《赤壁赋》和《登泰山记》这样的文章,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为学生梳理生词难字上,让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大致意思,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与之相对应的作业设计,也仍然要围绕这一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师可以从教学的时间安排,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将作业布置为随堂作业,以减少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而对于一些复习类的知识,可以安排在课下让学生选择性完成。

部分教师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忽视了单篇作业的布置。单元作业设计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单篇作业模式,而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性地使用。比如对于文选式的单元来说,依然可以沿用传统的单篇作业方式。这种作业形式虽然不是典型的单元作业设计,但仍然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作业的训练下,更好地理解文本当中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而整本书阅读单元的作业设计,则不适合布置传统的单篇作业。部分教师会将整本书阅读单元当中的阅读内容作为相应的阅读材料,并且根据这些阅读材料来设计阅读题。这种方法只是在形式上体现了单元设计,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单元设计的本质,依然是沿用了传统作业设计的方式,导致学生无法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意识。对于整本书单元的作业设计,其立足点应在于“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将其应用于整本书单元的作业设计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更好地掌握全文的脉络,将阅读中所获取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除了绘制思维导图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应的阅读笔记、阅读标注等作业,以留下学生的阅读痕迹。

对于实践活动类的单元教学,其作业要围绕实践本身设计。由于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其作业大多是通过调查表、访谈记录等形式来完成,因此传统的书面类作业或者试卷类的练习,不适用于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记录的数据,掌握其活动的表现情况,并且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以及活动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这一单元当中,作业可以从任务计划书出发来进行设计,并且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作业,教师可以在任务计划书当中布置更为具体的任务,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将任务书落实到位。由此可见,基于综合素养视角开展高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教师要依据不同类型的单元开展相应的作业设计,避免用同一种类型作业套用所有的单元。只有对作业进行正确的分类,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作业的价值[1]。

二、根据单元主题设置情境作业

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业设计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核心目的。传统作业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怪题、刁钻题,并且作业之间的联系并不强,很多作业考查的并不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只是一种文字游戏,甚至有些作业的题干在设计时逻辑不合情理,经不住仔细推敲。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更加强调情境的创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涉及情境创设的作业就是好的作业。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情理,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设计的作业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如果忽略了实际情况,盲目创设虚假的情境,会使得作业不仅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做题时感到迷茫与困惑。基于核心素养所进行的高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结合单元的主题,创设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借由情境作业,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好的情境作业,其所创设的情境一定是以单元的主题为核心的,情境是真实的,并且学生能够借由这一情境获取明确的学习指令。比如在整本书阅读单元中,教师的情境作业可以这样设计:小明的班级准备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图书角中需要放置一些书籍,你准备推荐《乡土中国》这本书,请你从书籍的内容、价值、特点等方面出发,用大约200字阐明你的推荐理由,并且为《乡土中国》这本书设计一个腰封[2]。

三、整合单元资源,设计分层作业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分层作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分层作业的应用仍然比较少。究其原因在于,分层作业的设置,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虽然有意识地利用分层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布置作业时,只能简单地将作业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基础性作业,一种为提升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主要面对的是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提升性作业则是作为额外的作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反感情绪,认为提升性作业是多出来的作业[3]。而只是为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作业的数量,降低作业难度,是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学生很容易会出现作业都会写,但是考试不会做的问题。这会导致学生对自我产生怀疑,对语文学习越来越迷茫。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减少其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设计出真正的分层作业。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分层作业的设置绝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学生进行分类,而是借由分层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分层作业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并且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而要想设计出真正有效的分层作业,关键就在于整合单元资源,围绕单元资源向外辐射,构建从单元资源出发,提高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提升其拓展能力的完善的作业体系,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4]。进行单元学习,其重点在于单元学习资源的运用。因此教师所开展的作业设计,应该是从单元资源出发的。围绕单元资源所进行的基础能力的培养,是最基础的作业设计,其次是关键能力,最后是拓展能力。因此,从这一方面出发,基础能力和关键能力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传统分层作业设计之所以无法发挥出真正作用,是因为一些教师仅仅将基础能力作为学生的必备能力,而忽视了对其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中,其单元资源包括《短歌行》《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在这一单元中,古典诗词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从该单元的资源出发来进行整合,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提出相应的完成要求。可以从三个层次出发,基础能力要求学生通读文章并且背诵相应的内容,了解诗歌史的知识,掌握相应的语言风格;关键能力包括对诗歌当中意象与意境的了解,能够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尝试完成文学短评等;拓展能力包括对诗词的赏析,古诗词当中的意识与精神的理解等。借由这一框架所开展的分层作业设计,有着清晰的设计思路,每一个层级应该达到的要求也非常明确,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从而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同时在这一框架下所开展的分层作业设计,各个层级之间的作业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选择语言材料体现育人功能

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高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拓宽材料的范围,丰富材料的内容,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要想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首先,借由教学材料向学生传递非常明确的价值导向,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单元作业的设计还可以包括具有传统价值的语言材料,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体悟我国的文化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文化素养等。最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单元的人文主题,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并且和主题相贴合的语言材料,以拉近学生与资料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开展多维度的学习,增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出教学材料的育人功能[5]。

五、制定评价量表,优化评价方式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借由评价以更好地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借助评价量表的制定,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程度,改变传统评价中过于注重评价结果的问题,将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品质上,扩充评价的维度,利用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在诗歌朗诵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朗诵比赛的方式来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借助比赛,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并且利用表演的方式完成诗歌朗诵。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夯实知识基础,还可以培养核心素养,提高关键能力,能够借助对古诗词的朗诵,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好。

综上所述,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良好的作业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提高其语文水平,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情,优化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展单元作业设计,教师要挖掘单元资源,设置合理的作业情境,借由科学合理的单元作业,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分层高中语文作业
有趣的分层现象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作业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